tft每日頭條

 > 美食

 > 阜平腌豬肉怎樣做

阜平腌豬肉怎樣做

美食 更新时间:2024-10-16 15:36:40

  本文中所有圖片均由“太行老農”攝影,歡迎訂閱“太行老農”頭條号

  在太行山裡有一個小縣城叫阜平,在來之前,這隻是一個與世隔絕的地方,飲食,風俗,甚至很多的節日與外界完全不同,延續着自己的路。

  

  阜平農村家家養豬,在過年時家家都要殺豬,然後剔出瘦肉留着過年包餃子,腦袋、四肢、骨頭及内髒則要在年根時鹵成涼肉,其餘的也要切方塊做成燒肉,以便長期保存備來年食用。做得好的燒肉甚至可以保存兩年不壞。

  

  太行山哺育了無數大山的子孫,腌豬肉也不知流傳了多少代,滋養了多少人。有位哲學家曾說過,每一個民族生息繁衍的背後都有自然界靈感生命的冥冥相助。豬就是太行山的生靈,因其食物主要來源于山裡的青草和野果子,且飼養期至少一年,肉質鮮亮、緊實、透香,滋陰壯陽,是大自然饋贈山民最美味、最純淨的滋養品。童年記憶中最快樂的往事都和豬有關。

  

  打豬草是山裡孩子放學後必幹的活計,一把鐮刀,一個挎簍,三五成群滿山瘋跑因了“打豬草”更加肆無忌憚,山洞裡烤紅薯,草叢裡打蟒蛇,山林裡追野雞,清貧的日子,卻有說不盡的快樂。

  

  進了臘月,孩子們早早放了假,天天豎着耳朵聽豬叫——豬的叫聲就是沖鋒号,孩子們循着叫聲飛奔而去,豬的叫聲越張狂,孩子們的小腳越不着地,身後大人們的嗔怪聲根本顧不得理睬。那是喂大了的豬的忌日,架鍋燒水、桶刀緊血、吹皮退毛、開膛破肚、剔骨割肉,磨刀聲,豬叫聲,和着大人們的說笑聲,在山溝裡一年中最熱鬧的日子裡,孩子們袖着紅腫的小手,跺着凍痛的小腳轉來繞去,直到主人家分給一塊熱氣騰騰的血糕,才悻悻回家。

  

  餘下來的日子,是孩子們最有“口福”的一段時光。殺了豬的賣點、留點,沒有殺豬的買點,家家戶戶都要完成過日子最要緊的一項儲備計劃,把豬肉淹在缸裡,備夠一年的“葷糧”。逢年過節,紅白喜事,招待親朋,全靠腌豬肉給山裡人撐面子。

  

  小時候最樂意幹的是腌豬肉制作的前兩道工序。

  第一道是洗肉、切方。冰冷的山水刺骨,大人們在一旁洗,孩子們也要伸手,幾次打回去又伸出來,看着紅白相間的嫩肉總想用小手多摸幾下,不住被大人點着額頭罵“眼饞”。洗淨的大肉塊放到案闆上割成巴掌大小的肉方,孩子們繞着案闆樂此不彼地點數。

  

  第二道是煮肉、晾肉。抓一把花椒,扔一塊鮮姜,捧一把大鹽,呼啦啦肉方下鍋,孩子們自告奮勇往竈膛裡加柴,不時站起來看着熱氣騰騰的肉鍋咽口水,不一會兒香氣繞着竈台袅袅升騰,飄得滿街都是。肉煮到八九成熟時撈出控幹,大人們從撈出來的肉方上削下一塊又一塊肉堵在孩子們的嘴裡。聞着味跑來的小鄰居自然也讨得個“嘴香肚圓”。

  

  

  

  第三道是上糖色,煮肉需要兩到三個小時,快熟的時候就可以準備炒糖色和耗油了(就是将豬闆油切小塊,加熱,撈出油渣,阜平土話叫耗油)煮好的肉要先上糖色,炒糖色就是放點豬闆油,出油之後撈出油渣,然後倒入白糖,我們一般殺頭豬,要燒的肉有300斤,得需要2袋白糖,糖色炒的差不多了,加入一壺開水,開鍋後糖色就算炒好了。

  

  第四道是燒肉,過好糖色的肉要放到耗的油裡面燒了,這是除膩的關鍵。好的肉在燒的時候會把油脂都吐出來,不好的肉就會拼命吸油,經過此步驟之後,肉就徹底沒有腥味了。所以肥肉在燒的時候特别香,差不多一家燒肉,整個村裡都能聞到香味,讓人流口水。

  

  

  第五道是下缸、腌制。把晾幹的肉方一塊挨一塊地擺到淹缸,一層肉上放一層大鹽,最後封口,蓋上缸蓋,一般缸蓋上再加些重東西,防止被“小饞貓”們拱開。

  

  

  五道工序下來,大人孩子都把日子裡最珍貴的念想,存在了肉缸裡。

  

  過了正月初一,孩子們開始跟着大人們“串親戚”,七大姑、八大姨要串個遍。從家裡挎着個竹籃,籃子裡裝着幾個“馍馍蛋”,到了哪家掏出兩個,算是“禮份”,哪家就圍着腌豬肉做文章。有的拿出幾塊剁碎了摻白菜包餃子,有的切大塊炖豬肉粉條大鍋菜,有的切小塊制成鹵湯做手擀面。二姑做的腌豬肉鹹淡正好,剁碎了的腌肉丁拌上白菜丁調出的餃子餡緊實豐腴,包出的餃子香鮮可口;三姨做的腌豬肉火候到家,肉質鮮嫩,紅白相間的小肉塊放到油鍋裡輕輕一炒,加上點醬幹和醋精,澆到細白筋道的手擀面上,吃一口滑爽香潤,沁人心田。孩子們記在心裡,但凡是二姑和三姨家大小有點事,都會争着搶着去“辦事”。

  

  改革開放三十年來,太行山區發生了巨變。國家退耕還林政策的實施,使太行山的“綠色”名片更加凝重厚實。山裡人包山治山,果樹和經濟林全面發展,山民們的腰包鼓了,昔日貧窮落後、缺吃少穿的窮山溝變成殷實富足、譽滿全國的“綠色自然博物館”。家家戶戶喂笨豬,腌豬肉天天上餐桌的富日子取代了一年一缸腌豬肉、扳着指頭算着吃的窮日子。走進太行山的鄉間村鎮,腌豬肉是最奪目的招牌菜,山裡人始終對這一傳統飲食文化情有獨鐘,他們沿用先輩流傳下來的養豬、宰豬、腌制方法和工序,把腌豬肉當成最聖潔最誠摯的厚禮,獻給南來北往的客人。我想,太行山腌豬肉已不僅僅是一般意義上的食物,它是太行山人純真樸實的精神寫照,是山裡人對生靈的崇敬膜拜。不信,你去太行山裡走一走。

  

  聲明:太行老農的誕生隻為貧困山區,有一個農産品互聯網品牌,太行老農不生産任何商品,隻負責将具備良心的商品提供給您的家庭。将深山孕育的珍品運至城市,讓山裡的東西實現他的價值,讓農産品銷路不在受阻,讓農民擁有值得驕傲的品牌,我隻是為了給太行老農一個舞台,你在,故事就在。 為此《太行老農》在八百裡太行創立一個有“溫度”的互聯網農産品品牌。

  作者:頭條号 / 太行老農

  來源:頭條号(今日頭條旗下創作平台)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注明出處。

  ▷歡迎訂閱我們,持續關注太行山裡的故事。或加我的個人yingzhaowang,一起探讨更多的古法美食及太行故事。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美食资讯推荐

热门美食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