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後肚子不停的咕咕叫是什麼原因?很多人在生活中都會遇到肚子咕咕叫的尴尬狀況,有時是因為肚子餓,但有時明明吃飽了肚子還在叫,是怎麼回事?,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飯後肚子不停的咕咕叫是什麼原因?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很多人在生活中都會遇到肚子咕咕叫的尴尬狀況,有時是因為肚子餓,但有時明明吃飽了肚子還在叫,是怎麼回事?
陶琳 主任醫師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
1
“脾虛”引起肚子叫
脾虛容易生濕,濕濁較重的人可能腸鳴音就重,經常腸鳴的人容易腹脹腹瀉。
我們可以通過健脾祛濕的方式來緩解這種尴尬。
幹姜是溫中回陽第一要藥,具有溫中健脾、溫脾祛濕的功效,它可以通過溫化來達到祛濕的目的,可以很好地緩解脾虛引起的腸鳴腹脹。
幹姜的味道比較獨特,我們可以做成膳食來服用,專家推薦一道小米幹姜粥,可以很好地緩解腸鳴腹脹。
小米能夠反胃熱痢,煮成粥具有益丹田、補虛損、開腸胃的作用,小米和幹姜放在一起既可以健脾胃,又有溫中、祛濕的效果。
将2-3克幹姜粉直接放入小米粥中即可,長期服用可緩解腸鳴腹脹,也可以直接服用中成藥理中丸或附子理中丸來緩解症狀。
2
“風邪”引起肚子叫
《金匮要略》中提到:“有裡寒腸鳴,腹中寒氣,雷鳴切痛”。外感風寒是着涼後腸鳴腹瀉的主要原因。
生姜具有散寒的作用,我們可以用生姜泡水喝來緩解受寒引起的腸鳴腹瀉,也可以用揉按穴位的方法來緩解。
中脘穴被稱為“萬能的胃藥”,它位于肚臍與胸骨尖連線的中點。
用大拇指點按中脘穴可緩解受寒引起的腸鳴腹瀉,每次點按10秒鐘即可。
3
“水濕之邪”引起肚子叫
肚子裡常出現水聲,提示脾胃有水飲。水飲是一種水液代謝失常的表現,不喝水也會響,而且患者表現為不願意喝水、湯、粥等食物。
人體内正常情況下應該有濕,正常的濕經過脾胃運化後,會變成霧的形式上升輸布到我們全身,被身體吸收利用,達到很潤的效果。但是如果水濕過盛,就會變成水飲。
我們可以通過“溫”的方式來蒸騰身體中的濕,促使其變成霧的效果來被人體吸收,艾灸水分穴可以緩解胃部不适。
水分穴是任脈上的穴位,它位于肚臍上一寸,一個大拇指的寬度(同身寸)。
艾灸水分穴可以起到健脾理氣、通調水道、溫化水濕、溫化水飲的作用,一天一壯即可。
肚子咕咕叫可能不是餓
而是身體出了問題
要警惕哦!
健康之路
《聽聲音 辨脾胃》(上)
播出時間:5月10日 18:07
更多相關精彩内容
傳承600年的3個養胃良方! | 健康之路
太難受,打死也不願做胃鏡?專家告訴你胃鏡的秘密和好處 | 健康之路
要不要做腸鏡?便便告訴你!| 健康之路
監制 / 闫東 主編 /劉銘 黃麗君
編輯 /張泓 杜紅豔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