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的簡稱是“閩”,所以閩南地區也就是福建的南部,這裡的人們經過漫長歲月發展出自己的文化,獨特的方言“閩南語”等。同時在不同的節日閩南地區也有着自己的特色風俗。今天就要介紹冬至也就是“冬節”閩南的飲食風俗。
泉州圓子
泉州風俗有“冬節不回家無祖”之說,故出門在外者,都會盡可能回家過節谒祖。冬節早晨,要煮甜丸湯敬奉祖先,然後合家以甜丸湯為早餐。有的人家還于餐後留下幾粒米丸,粘于門上,稱“敬門神”。泉州人吃丸,稱元宵丸為“頭丸(圓)”,冬節為“尾丸(圓)”,這樣頭尾都圓,是意味着全家人整年從頭到尾一切圓滿。
姜母鴨
廈門人對鴨可以說是情有獨鐘,一年四季都在吃鴨,鹽鴨、醬鴨、烤鴨、四物炖鴨,冬至吃姜母鴨。一條街隻要有一攤賣姜母鴨的店,就整街飄香。姜母鴨以紅面番鴨為原料,用芝麻油将鴨肉炒香後,再加入老姜(姜母)及米酒等炖煮而成,且具有疏肝潤肺、養胃健脾、舒筋活血、祛寒化痰等功效,特别滋補。
漳州糖圓
漳州的風俗,要吃冬至糖圓。節日前夕,家家戶戶用糯米磨粉搓丸,放置在竹篩上。第二天清晨放入紅糖鍋内煮熟,作為節日早餐。舊時農在這一天還要到祠堂祭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