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大物博,不僅擁有着悠久的曆史文化,更是擁有着讓吃貨們流連忘返的美食,當你置身于中國這個美食之都,想不胖都難。不僅如此,生活在中國的56個民族都有着自己的特色美食。那麼,小編就帶你進入納西族的美食世界品味納西族文化吧!
在我國衆多的少數民族中,納西族可能是對我們來說較為陌生的一個民族,但是它創造出的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卻十分閃耀。納西族是一個善于接受先進文化的民族,但無論是它們的生活方式,還是它們的飲食習慣,卻都保留了本民族的特色。
麗江粑粑
納西族人喜歡喝酒,喝茶,抽煙葉,愛吃辣、酸、甜味。一般每日三餐多為幹飯,有米飯或大米、玉米混合飯,有兩三個菜及湯。冬春時,納西族人愛吃熱氣騰騰的火鍋菜;夏季農忙期間,多數農家皆以米酒拌涼水解渴。有些地方早上吃炒面和酥油茶。
城鎮居民的主食主要是大米和小麥,一般量少而精,蔬菜全靠郊區菜農供應。麗江的醬菜有獨特的風味。豆豉、鹵腐都是傳統的鹹菜,幾乎每個家庭主婦都會腌制。麗江白醋酸中有甜。調涼粉加辣椒,酸辣可口,涼透肺腑。
納西族的風味食品很多,尤以火腿粑粑馳名,另外還有納西火鍋、雞豆涼粉、雞炖豆腐、酥油茶等。“麗江粑粑”以麗江麥面為主要原料,配上辣椒、火腿、蘋果、糖、豬油、蔥花,用小蘇打發酵後做成。
其制法是:冬天以熱水,夏天以涼水和面,然後在一塊平整的石闆下燃一盆炭火加溫,把已經揉好的面團整平,擀得薄薄的,塗一層豬油,上鋪火腿肉丁和其他配料,烤熟以後,香脆爽口,油而不膩。因層薄如紙,故又稱“千層餅”。鑼鍋飯也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煮飯用的鍋及蓋是用黃銅打制成的,有一個提把,煮時米飯飄香。
雞豆涼粉
麗江的銅鍋、銅火鍋聞名滇西。納西族的特色食品還有一線琵琶肉,琵琶肉是用整條豬腌制的豬膘,與漢族的臘肉很相似,但腌制的方法有異。把豬宰殺以後,去毛剖腹,剔除内髒和豬骨,剜掉四蹄。然後,在豬肚内塞進鹽巴和配制好的香料,再以麻線把豬體縫合,縫成琵琶狀,平放于高處晾幹即可。在冬季腌制,肉味清香,能保存數年不發黴。
納西族常飲的酒有白酒,黃酒,窨酒,尤以窨酒出名,曾獲中國首屆黃酒節二等獎及全國旅遊飲品優質獎。窨酒呈琥珀色,透明,味甘醇清香,含酒精20度,葡萄糖15%及多種脂肪酸化合物,多種氨基酸和維生素,有良好的滋補作用。窨酒用大麥、小麥、高粱等糧食和特殊的麗江酒曲、玉龍山下的泉水釀造,釀好後入窖一定時間才算珍品。
稗子是納西族人民的主要糧食,有悠久的種植曆史。但随着水稻、小麥的大面積的種植,稗子的種植在逐漸減少。稗子一般是煮飯吃。小麥多烤粑粑(餅)。納西族人也常将糧食磨成細糁,炒後煮成半稀半幹的飯,或者将糧食炒成炒面(糌粑)。
納西族人習慣吃炒面喝茶。經濟條件好的人家喝酥油茶。用餐前,他們必須先喝茶。主食是調劑着吃。例如早晚吃稗飯,中午吃其他雜糧。但也具有季節性,這與各種作物成熟期有關,如六月吃小麥,七月吃燕麥,八月吃玉米,十月以後吃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