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順豐控股發布了第一季度業績預告。公告顯示順豐控股預計今年1至3月份淨利潤虧損9億元至11億元,去年同期盈利9.07億元。
4月12日,順豐控股低開低走,截至收盤,已下跌9.38%。從今年2月中旬到現在,順豐累計跌幅約50%,市值蒸發超過2000億元,這雷爆得有點大,讓順豐自己也措手不及。順豐創始人王衛在發布業績預告一天後,誠懇地在股東大會上向股東道歉。
據悉,在去年,就有專業機構指出,2021年快遞行業将重新洗牌,競争力會越來越激烈,其中依靠拼多多“一戰成名”的極兔速遞,也給順豐帶來了不小的壓力。今年3月份,極兔速遞涉嫌“低價傾銷”,出現了低于1元的快遞單價,對此相關部門要求極兔速遞進行整改。低價快遞也讓順豐打起了價格戰,數據顯示,順豐業務中,快遞單價從去年10月就開始有明顯下調。
除此之外,那就是順豐的工商業快遞業務正在萎縮。這個幾乎被順豐壟斷的工商業快遞業務,主要内容是替包括保險公司等高端商務客戶寄送發票、合同等文件。這項業務在2019年占據了順豐時效性業務的40%,但電子發票的廣泛應用,讓順豐的員工,突然沒活幹了。
電子發票真的動了順豐的蛋糕嗎?
每年,我國都會開具數以千億的發票,其中增值稅專用發票一直占據着絕對的領先地位,貫穿了企業從采購,供應鍊,銷售到财稅等一系列環節,和企業的經營狀況息息相關。雖然說此次順豐虧損的主要原因并不是發票電子化,但這也代表了電子化取代紙質票據、合同的趨勢。
2020年3月31日,稅務總局強調将加快專用發票電子化進程,力争在2020年年底之前取得實質性進展。從4月起,北京、上海、廣州、 深圳、重慶、杭州等城市均開始了增值稅電子專用發票試點工作。2021年十四五規劃中,專欄9的「數字化應用場景」裡,智慧政務作為第10項重要規劃,明确提出了要“推廣應用電子證照、電子合同、電子簽章、電子發票、電子檔案”。
電子發票政策上的通行可以實現财稅行業全鍊條的無紙化,實現記賬、賬簿、報表、申報的全程自動化,打通财、稅、金融、内部管理環節,實現政府、企業、個人數據的互聯。由此衍生出來的發票服務也是财稅行業最為核心的市場。這意味着,發票服務市場乃至整個數字化供應鍊市場将會迎來一次革命性的市場機會。
電子發票催生了哪些行業?
那麼,電子發票的通行給供應商和企業用戶帶來了哪些新的機會呢?整個發票服務市場的格局正在發生什麼樣的變化?
根據相關統計,早在2017 年我國電子發票開具量有13.1億份,2018年達到了約40.1億份,預計到2022年将達到 526億份,2025年840億份。五年内發票開具規模可以翻兩番。從每份電子發票的開具成本來看,随着中國電子發票開票量增加,行業規模效益逐漸顯著,行業内第三方平台也加速了市場競争。
以2018年為基準,當年度電子發票行業平均價格約為0.18元/份。這樣算起來,整個行業相關服務規模可達7.5億元上下。如果電子發票的開具規模繼續保持目前的增速,那麼,2022年的發票服務市場規模預計将達到103.6億元。
随着電子發票政策的通行,目前市面上的玩家主要有以下4類。
第一類,老牌發票服務商東港、航信、百望等。在稅控領域,目前全國僅有航信和百望兩家企業被國家稅務總局授權生産和銷售增值稅防僞和稅控系統。第二類,老牌軟件服務商金蝶、用友、博思軟件、合力中稅等。第三類,新興發票服務商大象慧雲、國票信息、票易通、高燈科技、迅聯雲等。第四大類:财務共享服務商中興、海聞科技、中稅、愛共享、思凱普等。專票電子化直接推動了企業業、财、稅一體化的進程,傳統的财務軟件廠商也不得不涉足稅務行業,完成整體産品的附加功能,讓産品線更加豐富的同時讓客戶依賴性更加強烈,而專票電子化的推行必然導緻紙質發票需求量逐年降低,發票印刷企業必然要謀求轉型。從行業競争态勢來看,“第三方平台”将作為衆多财稅領域科技公司主要競争的賽道。
電子發票時代,企業如何應對?
電子發票首先會對企業财稅工作帶來挑戰:紙質發票與電子發票長期并存,企業财務管理流程更加複雜;對企業财務電子文檔管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需要新信息化系統來實現專票版式文件、結構化數據與現有财務、業務系統的交互。
從企業經營的角度來說,電子發票不但可以降低在審核方面投入的人力成本,也可以借助專票電子化帶來的财務大數據,實現與上下遊的更多協同,通過遠程開票集中管理稅務,進一步降低稅務遵從度成本。
企業作為國家實體經濟的最小單位,需要同步提升數據處理能力、流程整合能力,數字管理能力及智能分析決策能力。身處“數字化轉型”洪流之中,财務人員更應該積極向數字化發展方向靠攏,用好信息化工具實現數據管理的流程化、無紙化,提高數據轉化能力和分析效率,成為每個企業數字化管理的掌舵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