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瀉,是生活中非常常見的一類症狀。一般來說多數人的腹瀉都是急性的,這些腹瀉多發病急劇,病程也基本在2周以内,而慢性腹瀉的病程往往都要在2個月以上,有的也會是間歇期在2~4周内複發。
既然有着急性和慢性之分,對于腹瀉的治療自然是有所不同的,就更不用說腹瀉還有很多病因了。而在中醫學中,腹瀉在急性慢性之下還有細緻分型。
腹瀉的證型與症狀
急性腹瀉
1、濕熱洩瀉:多是由于腸道感染而引起的洩瀉,多發于夏秋季節,患者可有腹痛、瀉下急迫或瀉而不爽、肛門灼熱、身熱口渴等表現,糞色多黃褐,氣味臭穢;
2、寒濕洩瀉:為外感寒濕之邪所緻,患者表現為突然拉稀,糞酸臭或腥臭、質地稀薄。寒顫,腹痛,可有腸鳴音;
3、傷食洩瀉:是由誤食多多食所引起,患者可見腹瀉、糞稀且臭、可伴有不消化的食物,脘腹脹滿,有腸鳴音,腹痛症狀在瀉後有所減輕,食欲不振;
慢性腹瀉
1、脾虛洩瀉:為較常見的一類腹瀉類型,多發于進食油膩食物或飲食增多之後,大便次數也會有所增多,可伴有不消化的食物,時瀉時溏,遷延反複。患者多面色萎黃,神婆倦怠。
2、腎虛洩瀉:多為陽虛,可見黎明前腹部疼痛,腸鳴即瀉,有腹痛,形寒肢冷、腰膝酸軟等表現;
3、肝郁洩瀉:多在抑郁惱怒或情緒緊張時發病,腹内聲如雷鳴,疼痛伴之洩瀉,瀉後得緩,有胸脅脹悶感。
腹瀉的治療和調理
由于腹瀉病型的不同,其治療方式自然也會有所區别。如針對上述證型:
濕熱洩瀉需清腸利濕;寒濕洩瀉需解表散寒、芳香化濕;傷食洩瀉需消食導滞;脾虛洩瀉需消食導滞、和胃滲濕;腎虛洩瀉需溫補脾腎、固腸止瀉;肝郁洩瀉需抑肝扶脾,調中止瀉。
常用中藥包括白術、白芍、陳皮、吳茱萸、肉豆蔻、黃芪、山楂、神曲、黃連、藿香等。
中成藥包括藿香正氣口服液、四神丸、保和丸等。其中:
藿香正氣口服液是由蒼術、陳皮、厚樸、白芷等藥物所組成,具有解表化濕,理氣和中之功,可用于寒濕洩瀉;
四神丸是由肉豆蔻、補骨脂、五味子、吳茱萸、大棗所組成,具有溫腎散寒,澀腸止瀉之功,适用于腎虛洩瀉等。
當然,針對腹瀉,還是需針對其病因所入手,如對于感染型的腹瀉,很多時候用中成藥并無法治療,這時候還是應使用相應的抗生素治療。而有些人群可能存在乳糖不耐受症,這類人群停止食用乳制品即可緩解腹瀉。
溫馨提示:針對腹瀉的治療,對症治療是康複的關鍵。因此,小康建議,在不确定自身洩瀉的原因時,應及時的就已診治,避免自行用藥而延誤治療。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