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氧是臨床上常用的一種治療方法,是氧療中一部分,是緩解缺氧的一種方法。吸氧用于糾正缺氧,提高動脈血氧分壓和氧飽和度的水平,促進代謝,是輔助治療多種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如呼吸衰竭,慢性氣管炎,腦血管病,冠心病。臨床缺氧症狀不明顯者,也可能存在着氧債,也可能微循環代謝異常,因而可能需要吸氧。如某些外科手術前後病人、大出血休克病人、胎心音不良或分娩時産程過長等病人等。
網友的觀點
一名懷有八個月身孕的孕婦,某中心衛生院吸氧時,護士誤将酒精當成無菌注射用水加入濕化瓶,一度造成身體不适。
那麼究竟臨床上更換濕化瓶時用自來水、蒸餾水還是無菌注射用水呢?看看他們怎麼說吧
網友A說:“我在醫院實習的時侯,因為看到不同科室濕化瓶用的試劑都不一樣 ,所以就請教了一位老師:一般就可用普通的自來水,如果有條件的情況下使用滅菌蒸餾水,每天進行更換和消毒。”
根據病情選擇濕化液瓶裡加水是為了增加吸氧時的濕度,如果水用完了就隻是氧氣沒有經過濕化,舒适度會稍微差些,如果氧濃度調的偏大,在吸氧過程中可能會有幹燥的情況,對鼻粘膜有些刺激。
有些急性肺水腫病人需要高流量乙醇濕化給氧。急性肺水腫是急性左心衰的典型表現.其特征之一就是陣陣咳嗽,并咳出大量白色或粉紅色泡沫樣痰,量大時能從口鼻湧出,嚴重阻礙患者的通氣.這時的吸氧應大流量鼻導管或面罩給 氧.并讓氧氣通過酒精濕化,就是讓肺泡内泡沫的表面張力減低,使之破裂消失,增加氣體的交換面積,有利于氣體進入肺内,改善患者的呼吸困難.。
目前臨床上廣泛使用蒸餾水作為氧氣濕化液,但由于蒸餾水本身不具備消毒、抑菌作用,在潮濕溫暖的環境中又極易使細菌生長繁殖。一般情況下,需要24小時更換一次無菌注射用水,避免污染。醫生建議一般濕化液選擇加無菌生理鹽水,避免吸氧後引起呼吸道幹燥,等滲溶液還可避免細胞的腫脹與細胞液的外滲。
更多護理前沿咨訊,請關注“護士劄記”頭條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