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雞頭米的做法大全?汪曾祺說:“雞頭米老了,新核桃下來了,夏天就快過去了”,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蘇州雞頭米的做法大全?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汪曾祺說:“雞頭米老了,新核桃下來了,夏天就快過去了。”
雞頭米,何許物也?正如老婆餅裡沒有老婆,雞頭米裡也是沒有雞頭的。雞頭米,學名芡實,江南“水八仙”之一,生長在池塘裡,與蓮藕比鄰,隻因整個果實外表毛毛剌剌的像極了雞頭,故此得名。
小時候,每至立秋,芡農們或挎着竹籃、或擺起地攤,在大街小巷叫賣:“阿要買斤雞頭米嘗嘗,新鮮的雞頭米!”家裡的女人循聲跑出去,稱一些給全家人嘗嘗鮮。說起雞頭米這物什,分布廣泛,南北皆有,南方稱雞頭米,北方喚作芡實。北芡實多作為藥引,各地超市、藥店一年四季均有出售,價格便宜,久煮不爛且口感僵硬;南方的雞頭米則珠圓玉潤且清糯可口。蘇州吳江正處江南腹地,河道縱橫,水網交錯,為水生植物的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
“最是江南秋八月,雞頭米賽蚌珠圓”。眼下正是雞頭米上市的時候,從立秋到中秋這段時間,吳江同裡幾乎每家每戶門口都擺着一個圓匾,用來盛放剝好的雞頭米。雞頭米好吃,剝雞頭米卻是樁“苦差事”,力氣小了剝不開,力氣大了劃破了果肉就賣不出去,要保證雞頭米的新鮮,手上的速度還不能慢,一斤雞頭米隻能剝出二兩雞頭米肉,可謂“粒粒皆辛苦”。所以,上百元一斤的價格也不算太貴。
饒是如此,附近的無業人員和外來打工者都紛紛加入剝雞頭米大軍,據說,這一季的收入可讓他們豐衣足食一年。昔年常光顧一位年逾古稀的老太太攤位,她每天最早起攤,吃過晚飯還繼續剝,自己卻從來舍不得吃一粒。老太說,孫女在外地讀大學,她趁着雞頭米上市,辛苦點賺一把,孫女第二年的學雜費就不用愁了。聽至此,讓人油然滋生出一股“遍身羅绮者,不是養蠶人”的辛酸。
雞頭米在家鄉是一道時令風味小食,古來隻有富貴人家才消受得起。曹雪芹幼時曾随父祖在蘇州生活過一段錦衣玉食的日子,他也很愛吃雞頭米,還将此物寫入小說《紅樓夢》。有一段賈寶玉讓人給史湘雲送吃食,其中一樣時鮮貨便是雞頭米:“襲人聽說,便端過兩個小掐絲盒子來。先揭開一個,裡面裝的是紅菱和雞頭兩樣鮮果。”
雞頭米的吃法可甜可鹽。配上鮮百合、蓮藕片、茭白、水芹、茨菰、荸荠、莼菜、菱,猛火快炒,一盤“水八仙”全素小炒鮮脆爽口、食多不膩,更不必擔心長胖。與鮮蝦仁搭配,更是“強強聯手”,先将鮮蝦剝殼開背去蝦線,加入少許料酒,拌勻腌制片刻,雞頭米用沸水汆燙一分鐘撈起,起油鍋,煸香姜絲,将蝦仁、百合、雞頭米一起下鍋,翻炒至蝦仁變色,調味即可起鍋。這道菜食材從簡,在視覺上亦呈現一番看似平淡無奇,卻不失清雅風骨的蘇式格調,吃起來軟糯鮮甜,是夏末秋初吳江人必嘗的一道時令美馔。
舊時,官富人家的小姐太太素有下午吃點心的習慣,根據四季,小食亦有不同。比如夏吃藕粉、冬喝芝麻糊,到了秋天,當然少不了雞頭米,最簡單的吃法是清汆,“不用下鍋,調以滾水,即能變生成熟,斯為妙品”,即在冰糖開水裡焯一下,撒上一把幹桂花,嚼起來既滑爽又香糯,還自帶一股沁人心脾的本色。小時候,常見叔祖母将銀耳、桂圓、紅棗、蓮子、冰糖和雞頭米一起炖,湯汁黏黏稠稠,養顔美膚,這款下午茶原是太太小姐們的心頭愛。
少年時去北方求學,秋風一起,母親便會不遠千裡地捎來一袋家鄉的雞頭米。起鍋待水燒開,将雞頭米倒入沸煮三分鐘,最後兌入少許白糖和幹桂花,一碗極素極簡的糖水桂花雞頭米便“問世”了。
一勺入口,湯水裡帶着沁人心脾的桂花香,雞頭米軟糯彈牙又有嚼勁,美味從舌尖漸漸向喉嚨擴散,芳香溢齒,甘澤潤喉。在這漸涼之秋,對一個遊子來說,既暖胃又貼心。
沉浸在雞頭米的美味裡,仿佛看到了故鄉的秋天。一碗雞頭米,好個江南秋!
來源:蘇州市吳江區融媒體中心 作者:申功晶 選稿編輯:李俊鋒 (新媒體運營師、高級攝影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