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向然)1月10日,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吳以嶺領銜團隊完成的“中醫脈絡學說構建及其指導微血管病變防治”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據悉,該獎系年度生命科學領域的唯一一項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也是年度生命科學領域的最高獎,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怎樣預防微血管病變?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怎樣預防微血管病變
本報訊(記者 向然)1月10日,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吳以嶺領銜團隊完成的“中醫脈絡學說構建及其指導微血管病變防治”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據悉,該獎系年度生命科學領域的唯一一項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也是年度生命科學領域的最高獎。
據悉,“中醫脈絡學說構建及其指導微血管病變防治”項目由河北以嶺醫藥研究院為第一完成單位,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江蘇省人民醫院、武漢大學人民醫院、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複旦大學、中山大學、河北醫科大學、首都醫科大學等共同完成。
國家973計劃專家組稱,該研究創立了“理論 臨床 新藥 實驗 循證”一體化的中醫學術創新與轉化新模式,中醫傳統理論創新與現代科學技術相結合,産生重大原創成果,為中醫藥傳承與創新發展做出了示範。
理論原創 系統構建脈絡學說
心血管病嚴重威脅人類健康,其發病是從微血管病變開始,直至心血管病形成。微血管病變是全身系統性的病變,是國際醫學界的難題,它們不僅在心腦血管病和糖尿病這些重大疾病發生、發展過程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也是目前臨床療效難以提高的關鍵因素。
吳以嶺院士帶領科研團隊自2005年始,依托兩項國家973計劃(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從微血管角度闡述心血管病的發病機制和有效治療途徑,曆時十餘年,分别從理論、機制、臨床三個方面開展了研究。
吳以嶺院士依托兩項國家973計劃構建起一個新的理論學說——脈絡學說。脈絡就是血管的分支,包括了微血管、微循環。把脈絡學說構建起來,又提出了脈絡學說的核心理論——營衛理論,建立了臨床辨證、診斷标準、用藥規律,形成了一個系統理論指導臨床,特别是指導心腦血管病、糖尿病血管并發症,從而開辟了一個新的治療途徑。
循證醫學研究 解決臨床難題獲高度評價
吳以嶺院士帶領科研團隊,十多個課題組對3.3萬多條研究數據進行分析,揭示了微血管病變是一個包括微血管内皮細胞為核心和啟動因素,血液成分、神經體液調節共同參與心、腦、腎等髒器細胞結構功能損傷的多維時空、動态演變的複雜網絡病變規律。實驗證實,保護微血管内皮細胞就是臨床治療心腦血管病等重大疾病的關鍵機制。保護了微血管,就改善了心、腦、腎的微循環的組織血流灌注,從而減輕了臨床病情。
課題組采取了完全符合國際标準的随機、雙盲、多中心、安慰劑平行對照的臨床循證醫學。通心絡膠囊治療急性心梗無再流循證研究,證實能夠縮小心梗面積、改善心功能,提高療效,在解決這一心血管界難題方面取得重大進展;參松養心膠囊治療室性早搏伴心功能不全循證研究,證實減少室性早搏的同時改善心功能,為這一臨床難題提供新的治療藥物;參松養心膠囊治療窦性心動過緩伴室早循證研究,證實在減少室早的同時提高心室率,填補了快慢兼治、整合調律藥物治療空白;芪苈強心膠囊治療慢性心力衰竭循證研究,證實在西醫國際标準化治療上加用芪苈強心膠囊能夠明顯提高臨床療效。通心絡、參松養心、芪苈強心膠囊幹預心血管事件鍊,赢得了國内外專家高度評價。
指導臨床 提高心血管疾病治療效果
醫學理論的創新是要為臨床治療服務的。作為河北以嶺醫院心血管病科的學科帶頭人,中國工程院院士吳以嶺帶領以賈振華教授為核心的團隊,堅持理論創新,緻力于破解心血管疾病的治療難題和提高治療水平,将科研成果轉化到臨床工作中,建立了體現通絡治療特色的診療方案,形成了臨床協定方、院内制劑、國家專科新藥等一系列臨床有效治療方法。尤其是在冠心病、心律失常、慢性心衰等常見心血管疾病方面取得多項重大突破。
心力衰竭尤其是慢性心力衰竭目前還不能治愈,西藥治療效果也不太理想。針對這種情況,吳以嶺院士從中醫脈絡學說分析認為,對于慢性心力衰竭應當從氣分、血分、水分把握其發病病機演變規律。依據“氣血水同治分消”的治療原則,吳以嶺院士為許多心衰患者改善了病情。例如一位因心衰導緻運動受限、不能平卧的老年患者,經益氣溫陽、活血通絡、利水消腫的治療後,症狀明顯改善,生活
質量提高。
心律失常是臨床較為多見的心血管疾病,以脈絡學說為指導進行治療亦可起到良好作用。河北以嶺醫院賈振華教授曾經以“絡”論治,通過益氣養陰、活血通絡成功治療一位數萬次早搏的心律失常患者,使其早搏及不适症狀消失,生活恢複正常。賈振華教授表示,絡病理論指導下研制的抗心律失常藥物具有快慢兼治、整合調節的特點,在難治性心律失常治療中發揮了顯著作用。
此外,支架植入等微創介入技術在心血管疾病治療中應用越來越多,但不少介入患者常會出現症狀反複的情況。吳以嶺院士曾治療過一位支架術後胸悶胸痛不緩解的患者,經益氣養陰、化瘀通絡、活血利水為主的中藥通絡調理治療後,症狀好轉。吳以嶺院士對此表示,在支架常規治療基礎上加用通絡藥物,可以顯著降低急性心梗患者支架術後心肌無複流發生率,改善心肌微循環血液灌注,保護心肌,減少心室重構,避免向慢性心衰發展,從而改善患者的遠期預後。
在中醫脈絡學說的創新理論指導應用下,河北以嶺醫院心血管病科在學科帶頭人中國工程院院士吳以嶺、專科負責人賈振華院長等共同努力下,開辟了不同于既往研究的有效治療新途徑,在系統構建和以中醫脈絡學說為指導攻關心血管疾病方面形成了以嶺醫院心血管病科的獨特優勢,并不斷提高醫院綜合實力,提升心血管疾病危急重症的救治水平。河北以嶺醫院早在2011年便與全國心血管領域權威醫院北京阜外心血管病醫院正式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雙方整合資源、強強聯手,共同緻力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提高心血管疾病的中西醫結合臨床治療水平。2018年,河北以嶺醫院心血管病科在中醫藥主管部門有關專家實地複核之後,成功入選國家區域中醫(專科)診療中心。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