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四是立夏節氣,每年夏季一開始,窩主就忍不住想安利這個地方。
來自馬蜂窩用戶@Dergin肥肥
炎炎夏日裡,可以一邊大快朵頤,一邊享受清爽氣候,它的存在可以說是低調又奢華。
來自馬蜂窩用戶@PP LL
從這裡走出去的食材,許多都成為了全國乃至整個亞洲頂級餐廳裡不可或缺的主角;而留在這座城的風味,更是不親身至此,絕無可能嘗到的精彩絕倫。
來自馬蜂窩用戶@自由行攻略
今天的主角是在美食領域并不出名,但卻完全值得你專程去吃的雲南省會,「怪」中有「奇」的:
昆明
來自馬蜂窩用戶@PP LL
迷失在米線海洋中
雲南種植稻谷曆史悠久,直到今天,紅河州哈尼族日常食用的「紅米」,還保留着粗犷的「野生稻」的口感和作風,雲南人對米制品的熱愛,自古就流淌在血液裡。
來自馬蜂窩用戶@陸小賤Lucy
北宋以後,大批移民流入雲南,不僅孕育出從屬于北方語系的雲南官話,也将北方人做面條的手藝帶到了這裡。人們思念家鄉的食物卻不得小麥,于是因地制宜地利用大米發明了米線。
// 小鍋米線 昆明作為省會城市,是雲南各種米線的荟萃之地。但對于地道的昆明人來說,唯有小鍋米線和豆花米線才關乎鄉愁。
來自馬蜂窩的用戶@銘汐
小鍋米線講究「一人一鍋,私人訂制」。在火上架上小銅鍋,湯底由炒制的湯池老醬、肉末、韭菜根和酸腌菜提鮮,吃起來有濃郁的醬香味。重口味愛好者還可以單加一塊臭豆腐。那又臭又鮮的味道,會打開你對米線認知的新世界。
來自馬蜂窩用戶@自由行攻略
// 豆花米線 豆花米線是小鍋米線最強有力的競争對手。爽滑的酸漿米線裹挾着細嫩的豆花和辣椒油,如果是葷豆花的話,還少不了一勺炒香的肉臊。
來自馬蜂窩用戶@一枚阿黃
吃豆花米線通常還要配上一碗裹着黃豆粉的豆面湯圓,鹹辣與甜糯的碰撞,讓豆花米線吃起來更有滋有味。
來自馬蜂窩用戶@PP LL// 過橋米線 過橋米線堪稱雲南米線的名片。昆明和省外的過橋米線是将諸如裡脊肉片、雞肉片、魚片和鹌鹑蛋、豆芽等生食,連同米線一起倒進滾燙的雞湯裡燙熟食用,這種将食材與湯分開盛放的形式就叫作「過橋」。
來自馬蜂窩用戶@panda
但如果回到過橋米線的「老家」蒙自,吃法其實更接近于自助的形式,配料大多為熟食,如小酥肉、炸豬皮、粉腸和鹵排骨、鹵雞爪等,看上哪些用手一指,後廚便會幫你在湯裡燙好,端上桌時再自行加入米線或卷粉。
來自馬蜂窩用戶@panda// 腸旺米線 雲南與貴州相鄰,腸旺米線借鑒的是貴州腸旺面的做法,但本土化做得相當成功。「腸旺」是肥腸和血旺的統稱,鹵制的大腸香韌耐嚼,豬血則嫩得顫巍巍,配上香辣的湯底,讓你一「甩」起來就停不下來。
// 玉溪涼米線 玉溪涼米線屬于拌米線的一種,米線過涼水後,比熱着吃更加爽滑有彈性。酸甜口的湯底由甜醬油、果醋、紅糖、芝麻、油辣椒等秘制而成,上覆一塊涼絲絲的豌豆粉。
夏天吃上一碗,直叫人大呼過瘾。在以湯粉為主的雲南米線中,涼米線就是一股獨特的清流。
// 玉溪鳝魚米線 南方很多地方都吃鳝魚,但将它與米線結合,是雲南玉溪的獨創。
鳝魚米線的湯底由豬骨熬制,鳝魚切成段後,用八角、草果、辣椒面、昭通醬等鹵制成「鳝魚帽子」,吃時還要加薄荷、韭花等調味。鳝魚肥厚,米線吃起來麻辣鹹鮮。
// 文山汆肉米線 雲南米線的湯底普遍非常出色,但要說最鮮美濃郁的一種,非文山州的汆肉米線莫屬。
來自馬蜂窩用戶@一豎
将薄切的裡脊肉片放在燙過的大海碗裡,再倒入滾湯燙熟,湯底用豬骨、雞骨和豆芽熬制,十分講究。一份肉是「單汆」,加肉則為「雙汆」,燙好的湯裡再加入韭菜、芹菜、芝麻等輔料。
來自馬蜂窩用戶@食色雲南
「滇」覆想象的奇花異草雲南菜
廣義的滇菜是由漢族與少數民族共同構成的菜系,最大的特點就是包羅萬象、突出特色食材和香料的運用。
川滇黔西南三省在烹饪手法上不乏相似之處,所以雲南的官府菜也可以概括為:以川式烹饪手法,料理雲南本地食材,在昆明下館子,如果看到小炒肉、辣子雞等「川菜」,千萬别以為走錯了場子,真正帶有雲南特色的味道,也藏在它們中間。
來自馬蜂窩用戶@張龍威廉
// 吃花 《離騷》中描繪「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可見吃花自古就被認為是一樁雅事。
來自馬蜂窩用戶@西夏
今天的雲南,有三百多種可食用花卉,每年三月,春城無處不吃花,神奇的「花馔」層出不窮。
來自馬蜂窩用戶@西夏
入門級:嬌弱的花瓣,适合簡單烹饪。代表:茉莉花、槐花、玉荷花、金雀花等。入門級的花,吃的是花本身的馨香,最容易讓人一見鐘情。但此類花瓣花身形嬌弱,烹饪方式一定要簡單,過度加工就會喪失靈魂。
來自馬蜂窩用戶@西夏
雞蛋是這類花的“萬能搭配”,茉莉花炒蛋、金雀花攤雞蛋最為常見。在起鍋前放花,可以最大程度地保留花的香味。此外還可以素炒,比如玉荷花炒韭菜、炒蠶豆等。
來自馬蜂窩用戶@PP LL
進階級:重口味愛好者的福音。代表:石榴花、核桃花、棠梨花、芋頭花、攀枝花、棕苞花、芭蕉花等。
進階級通常吃的是花的某個部位,比入門級更突出骨架感,所以烹饪方式也更多樣化。大部分花都帶有一定程度的苦澀,烹饪之前,需要花上兩三天時間進行浸泡、漂洗、焯水,才可作為食材下鍋。
石榴花吃的是雞冠狀的花托,通常放辣椒爆炒,口感爽脆;核桃花吃的是花蕾裡面的花柱,可以涼拌、炒臘肉,嚼在嘴裡會發出咯吱咯吱的聲音,有草本植物的清香。
來自馬蜂窩用戶@企鵝吃喝指南
棠梨花的可食用部分是未開放的花蕾,浸泡後加豆豉炒肉片是不錯的選擇;棕苞花的形态更奇特,仿佛炸裂開的魚籽。棕苞花炒臘肉清苦回甘,但苦味并非人人都能接受。
來自馬蜂窩用戶@西夏
// 吃菌子 在雲南,「菌子」特指那些吸收了天地精華的野生菌,因往往與植物或昆蟲共生,人工無法種植,才顯得特别珍貴。
來自馬蜂窩用戶@飯團karenchow
每當雨季來臨,菌子就在山野裡嶄露頭角。雲南有超過250種野生菌,包圓了世界野生菌的一半。
來自馬蜂窩用戶@飯團karenchow雞枞菌 雞枞菌在傘蓋還沒打開時為上品,可以加豆瓣醬和蒜片清蒸,也可汆湯,味道之鮮美,能讓廚房殺手秒變廚神。
來自馬蜂窩用戶@飯團karenchow 不過最「正點」的吃法還是做成油雞枞,将雞枞加香料幹煸後,連油一起儲藏起來,拌面配飯哪怕隻放幾滴油,那個香味都能直擊心靈。
來自馬蜂窩用戶@飯團karenchow牛肝菌 牛肝菌是一大類菌子的統稱,雲南常見黑、黃、紅、白四種牛肝菌。這種菌子最大的特點是個頭大、肉質肥厚,常見爆炒、曬成菌幹煮湯等吃法。
來自馬蜂窩用戶@飯團karenchow 讓牛肝菌家族一炮而紅的是紅牛肝菌,也就是大名鼎鼎的「見手青」,接觸手後會迅速變成青藍色,因含有毒性,炒不熟會緻幻,即俗稱「見小人」。
來自馬蜂窩用戶@飯團karenchow 但饒是如此,還是攔不住雲南人對它的狂熱,每年夏天總能看到幾條「吃完一起躺闆闆」的新聞,千萬要徹底熟食。
來自馬蜂窩用戶@飯團karenchow幹巴菌 幹巴菌生長在松林帶,因菌體溝壑較多,清理起來非常麻煩。
但雲南人不惜為幹巴菌付出大量的時間,因幹巴菌有特殊的香氣,吃時撕成細絲,配青椒、大蒜爆炒,口感很韌,而且能嚼出一股牛肉幹的香味,故名「幹巴菌」。
青頭菌 第一個吃青頭菌的人堪稱勇士。這種傘蓋呈灰綠色的菌子看起來跟見手青一樣鬼畜,但其實完全無毒,吃起來帶有一種自然的清香,屬于野生雜菌中味道較好的一種。可以爆炒、煲湯,也可以用于燒烤。
來自馬蜂窩用戶@飯團karenchow羊肚菌 羊肚菌是上市時間比較早的一批菌子,因菌蓋成網狀,酷似羊胃而得名。比起牛肝菌和雞枞菌,羊肚菌的味道稍欠,但肉質細嫩,更常見菌幹。曬幹的羊肚菌用溫水泡發後可以焖飯、煲湯或炒制,香味一點不受損。
松茸 松茸有複雜的香氣,有人描述它有玫瑰、薰衣草和甘草的混合香氣,這獨特的氣味讓松茸脫穎而出,成為菌中新貴。
來自馬蜂窩用戶@飯團karenchow
但老一輩昆明人其實對松茸并不感冒,松茸的價值主要體現在對外出口上,尤其受日本歡迎,常見的料理方法是切片烤、煲雞湯和松茸焖飯。
來自馬蜂窩用戶@飯團karenchow
吃花吃菌子之外,吃蟲也是雲南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還有偏向當地官府菜體系的汽鍋雞、紅/黑三剁、宜良烤鴨、苦菜酥紅豆等菜色,昆明也是雲集全省少數民族風情之地,傣族、白族味道都可在這裡嘗到。
來自馬蜂窩用戶@西夏 吃不夠的滇式甜品在街頭
// 泡水果 在很多熱帶地區,都有将水果進行腌制後當成小吃的習慣,雲南的「泡水果」與廣西酸嘢、潮汕甘草水果最大的不同,是要在腌制時加入辣椒。
青芒果、菠蘿、草莓都可一泡,經過謹慎試探後,舌頭甚至會被這種「酸辣甜」的味道PUA。
來自馬蜂窩用戶@Nature
吃慣了層次豐富的泡水果,再看到這些水果就總想對它們加工一番。
來自馬蜂窩用戶@堅果糖姐姐// 木瓜水 老婆餅裡沒老婆,木瓜水裡也無木瓜,木瓜水之所以叫這個名字,是因為昆明一帶把制作木瓜水的假酸漿稱作「草本酸木瓜」,簡單來說,木瓜水可以算「雲南的冰粉」。
來自馬蜂窩用戶@PP LL 用假酸漿子搓成果凍質地的凝固物,再配上紅糖、玫瑰花、酸梅汁等調味,吃起來酸甜冰涼,非常适合夏天,常出現在路邊小攤。
// 米涼蝦 米涼蝦通常與木瓜水成對出現,涼蝦有點像西北的「漏魚」,将米漿用漏勺過濾,穿過孔洞的米漿入開水後,就會凝固成兩頭細中間粗的蝦。放涼後吃口感滑溜,與酸甜的木瓜水堪稱絕配。
來自馬蜂窩用戶@sephzibah// 鮮奶米咘 每個雲南人的童年回憶裡都少不了鮮奶米咘的陪伴。将大米打成米漿後,加鮮奶和白砂糖熬制濃稠,就會得到一鍋像蛋白霜輕盈的鮮奶米咘。
綿密蓬松的口感讓它在口腔裡稍縱即逝,隻餘濃郁的奶香,幾乎沒有人可以拒絕這道糊狀甜品。
// 調糕藕粉 不隻是在湖北,玉溪撫仙湖也出産上好的藕粉,将澄江藕粉沖開後放入蒸好的米糕,再撒上葡萄幹、花生碎、山楂片等,就是一道美味的調糕藕粉。
來自馬蜂窩用戶@敏敏劍仙
米糕略帶顆粒感,米香濃郁,調糕藕粉吃時既可分開吃,也可以将米糕推到與藕粉拌勻,相當于一碗甜粥。
// 豆面湯圓 糯米裹上黃豆粉,在北方叫驢打滾,四川叫三大炮,來到雲南就成了豆面湯圓。
外面的一層黃豆粉是烤香的黃豆去皮後研磨的,豆香味十足,吃時澆上紅糖汁,是豆花米線欽定的美味CP。
來自馬蜂窩用戶@敏敏劍仙// 通海甜白酒 甜白酒與普通米酒不同的是,要在發酵過程中覆蓋一層青松毛,松毛的清香會賦予甜白酒特殊的香味。
在昆明的農貿市場上,甜白酒通常裝在大缸裡售賣,上面停留的小蜜蜂向你發出香甜預警,讓人想不動心都難。
來自馬蜂窩用戶@PP LL// 冰稀飯 冰稀飯在玉溪和滇東南一帶都很常見。糯米熬成粥,冰鎮後加入紅糖、芝麻、紅棗等配料,吃起來甜絲絲、涼飕飕,有些店家還會按不同口味分為玫瑰冰稀飯、桂花冰稀飯等。
昆明該去哪兒覓食
// 翠湖周邊 翠湖附近是昆明最核心的老城區,周圍有很多曆史文化街巷,構成了昆明最具文化特色的美食區域,比如自民國起就彙集了文人墨客的文化巷;清順治年間開局制錢的錢局街等。
來自馬蜂窩用戶@、大怪獸。
文化興盛之地最容易催生美食,從翠湖北面的文林街出發,繞翠湖逆時針行走。
來自馬蜂窩用戶@、大怪獸。
有小吉坡8号、紅豆園、嗎哪、翠府等頗具特色的雲南菜;也有端仕小鍋米線、晨曦豆花米線、豆香園、德勝橋等以米線小吃為主的店鋪。
錢局街雪兒泡菜的鹵腐洋芋、泡雞爪、傣味菠蘿是很多九零後學生時代的回憶;小番食館的炸洋芋、冰粥、甜白酒是昆明人最愛的「老三樣」。
來自馬蜂窩用戶@、大怪獸。 還有叫不上名字的豆腐攤、文山早點、洪濑雞爪等,吃飽了也不愁沒地方消食。總之,翠湖附近好吃又好逛,值得你花上大半天時間前往。
來自馬蜂窩用戶@、大怪獸。// 篆新農貿市場 昆明人的精氣神兒是菜市場給的,來到篆新農貿市場就像來到了一座露天美食大觀園,這裡春天有花,夏日賣菌,是昆明最IN的美食前線和一日三餐的靈感來源。
來自馬蜂窩用戶@飯團karenchow
你能想到的一切雲南特産都可以在這裡買到,火腿臘肉、烤鴨熟食、水果小吃。
來自馬蜂窩用戶@飯團karenchow
小吃攤當然也遍布其中,不要錯過辣辣豆花米線、會澤黑山羊、宜良狗街烤鴨、傣味舂雞腳、馬紅斌漾濞核桃醬卷粉、小陳甜白酒、現烤牛幹巴等等。
來自馬蜂窩用戶@飯團karenchow// 茶馬花小吃街 如果想在昆明「一條街吃遍雲南」,滇池腳下的茶馬花小吃街就可以實現。
來自馬蜂窩用戶@星辰
作為登西山、觀滇池的必經之路,這條街看上去跟千篇一律的景點小吃街沒什麼兩樣,但确是經過了良好的組織和篩選,絕少重複,且非常突出雲南本地的特色,随便吃不踩雷。
來自馬蜂窩用戶@雲南旅遊指南
宜良烤鴨皮脆肉嫩,十幾塊錢半隻;烤羊皮口感很妙,粘軟中帶着韌勁兒,隻賣上午。
來自馬蜂窩用戶@西夏
玉溪鳝魚米線、大酥牛肉米線、巍山耙肉餌絲等粉面類小吃一應俱全,每一次經過攤位前,都是一次來自靈魂的拷問:以有限的胃力,怎麼盛得下整條茶馬花街?
來自馬蜂窩用戶@aaa
// 大觀商業城美食街 大觀商業城的背後長約四、五百米的U型街上,雖然沒有精緻的裝修,但從不缺少濃郁的生活氣息。
這裡的小吃基本涵蓋了昆明人最喜歡的品類,譬如錢王洋芋的各種口味的炸洋芋片;轉角泡菜的泡藕片、泡雞腳和泡菠蘿。
尹氏酸哆哩的傣味舂雞腳和炸豬皮;傣味鄉的烤牛幹巴和撒撇、還有文廟老街的調糕藕粉、正宗石屏燒豆腐、八街卷粉、洋芋粑粑等等。
// 圓西路燒烤宵夜一條街 圓西路是昆明燒烤一條街的鼻祖,加上周邊高校雲集,所以人氣頗高。昆明燒烤其實無門無派,但包容性極高。
來自馬蜂窩用戶@小迷妹—玖玖旅途
你可以在這條街上找到《人生一串》裡驚豔四座的昭通小肉串,還有石屏燒豆腐、建水燒烤和傣味燒烤等等,推薦大家樂的烤豬蹄、火王燒烤、圓西烤肉、傣味舂雞腳。
來自馬蜂窩用戶@小迷妹—玖玖旅途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