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便是每個人最基本的生理需求之一,亦是大家每天都要做的事情。隻有養成規律的排便習慣,才能及時将身體中代謝出的“垃圾”和“毒素”排出體外,以免有害物質堆積在腸道中被身體“重複吸收”,影響身體健康。
通常情況下,人們在清早起床時就會産生“便意”。這是因為食物在人體消化系統中“流通”的周期大約為24小時。經過一整晚的休息之後,結腸會在清早逐漸活躍起來,進而将前一天吃進體内的食物排出體外,這屬于人體腸道正常的活動節律。
但是,随着生活及工作節奏的逐漸加快,不少人感歎連好好“上大号”都成了一種奢望。尤其許多“上班族”早上起不來,沒時間排便。等到了單位,排便的欲望又沒有了。這樣一來,别說規律排便了,能否順利排便都成了未知數。
32歲的“上班族”曉丹,就是一位“排便困難戶”。最近,曉丹在如廁時發現,她排出的大便總是“前頭幹硬,後邊軟黏”。她雖然不太清楚為什麼會這樣,但她聽到有類似情況的同事說,如果經常排便異常,很可能是身體哪方面出了毛病。
這件事讓曉丹很困惑,她想知道,真的可以通過觀察大便的形狀和顔色,來判斷身體是否患了病嗎?
觀察大便形狀與顔色,就可判斷身體疾病?
俗話說:“腸胃好不好,看看大便就知曉。”由此可見,糞便的形狀和顔色,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個人的身體狀況的。那麼,什麼樣的糞便才是健康的糞便呢?針對這一問題,在由英國科學家Heaton和Lewis一起發布的《布裡斯托大便分類法》中,便可找到十分确切的答案。
NO.1 糞便的形狀有點像堅果,一塊一塊的,質地比較硬。排出這種糞便一般是因便秘所緻。多飲水、多吃富含纖維的食物便可有效改善。
NO.2 糞便整體由許多結塊組成,表面不平整,拉出來有些費勁。排出這種糞便大多也是由便秘所緻。同樣需要多飲水、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
NO.3 糞便整體呈“香腸狀”,表面可能存有裂紋,但屬于正常糞便。
NO.4 糞便質地很軟,表面光滑,且容易排洩,屬于标準糞便。
NO.5 糞便質地較軟,雖然有明顯的棱角,但較易被排出。一般提示體内缺乏纖維素,多吃谷物和蔬菜即可有效改善便質。
NO.6 糞便看上去如稀泥一般,毫無棱角,且邊緣不齊。一般提示腸道受到刺激,可能還伴有輕度腹瀉症狀。
NO.7 糞便完全呈水樣,不成形。提示腸道内受到細菌感染,或消化不良。
說完糞便的形狀,咱們再來了解一下糞便的顔色。
其實,糞便的顔色主要是由混入糞便中的膽汁決定的。因為膽汁是黃綠色的,儲存在膽囊中。在進餐後,膽囊收縮會将膽汁“擠”入腸道内促進消化,而被“擠”進腸道内的膽汁就促成了大便的顔色。
灰白色的糞便:排出這種顔色的糞便大多與患有肝膽系統疾病有關。因為,膽管受阻會讓黃綠色的膽汁無法進入腸道内,故而形成了灰白色大便。
墨綠色的糞便:排出墨綠色糞便的原因較多,比如進食了大量的綠色蔬菜,消化不徹底;吃了含有乳酸杆菌的酸奶導緻腸道内酸度過高;糞便在腸道内積存時間過久;或膽汁通過異常管道進入了消化系統等。
黑色的糞便:排出這種顔色的糞便一般是因上消化道( 胃、十二指腸) 出血所緻。但是,在現實生活中,也有可能是因為攝入了過多的黑色食物或食用了動物血液制品。所以,當出現黑色糞便時,應該仔細鑒别,如果懷疑是由上消化道出血所緻,應立即去醫院就診檢查。
紅色的糞便:先排除是否進食過桑葚、火龍果、胡蘿蔔等紅色食物。如果沒有,且糞便的顔色為紅色,則預示有血液成分在裡面。如果進行檢驗後,糞便中并無血液成分,則提示機體有痔瘡、肛裂等肛腸疾病發生。
除了觀察大便的形狀和顔色之外,我們還可以通過觀察大便量和大便氣味來判斷大便是否存在異常。
比如:成年人在日常飲食條件下,大便量一般會保持在100~300g/天之間。如果經常吃肉的話,可能會因攝入的膳食纖維較少而出現大便量較少的情況;反之,經常吃蔬菜的話,大便量就會比較多。
從氣味方面來說,正常的大便有較為明顯的糞臭味。如果進食肉類較多,可能會因肉中含有“氮”和“硫”這兩種物質而使糞臭味較重;反之,進食素食較多者,糞臭味則會較輕。
總之,每次排便後,若發現大便出現異常情況,應立即就醫進行檢查,這對于維持身體健康狀态是非常必要的。
看到這裡,也許有人會問,如果長期出現如文中曉丹那樣——大便“前頭幹硬,後邊軟黏”的異常情況,會不會身體真的出了毛病?
大便“前頭幹硬,後邊軟黏”?可能是這3種疾病
1.腸息肉
腸息肉是腸道黏膜表面長出來的“小肉揪”。如果腸道内長了息肉,且息肉的體積逐漸增大,就會使腸道因受到擠壓、變窄,而令糞便缺水、變硬,無法被順利排出。
同時,腸息肉還會影響腸道吸收營養的功能,使糞便不成形。所以,腸息肉患者的糞便非常容易呈現“前幹後軟”的狀态。因此,若大便經常出現上述情況,一定要提高警惕并及時去醫院查明原因,以免延誤病情。
2.腸癌
腸癌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種消化道腫瘤疾病。此病在發病過程中,腫瘤的體積會逐漸增大,侵犯腸道空間,讓腸道變得越來越狹窄,使腸壁形成“周徑浸潤”,繼而使患者出現便秘或大便“前幹後軟”等現象。
但是,大便呈現“前頭幹硬,後邊濕軟”的狀态,并不代表一定罹患了腸癌。所以,當發現大便出現異常狀況時,不要驚慌失措,應及時去醫院檢查确診。
3.腸易激綜合征
腸易激綜合征是一種功能性疾病,它主要是由腸道菌群失調,或胃腸植物神經紊亂所引起的症候群。此病好發于精神壓力較大的年輕人群體。患者發病時,會伴随有便秘、腹瀉或大便“前頭幹硬,後邊濕軟”等症狀。
但除了上述症狀,患者在進行腸鏡以及各項檢查時并不會顯示出明顯異常的情況。所以,一般患者隻需要通過調整情緒、規律生活作息,或輔以藥物調理,即可快速緩解症狀。那麼,如果排除疾病因素,出現大便異常的情況該如何調理呢?
大便異常應該如何調理?
大家都知道,常吃蔬菜和水果可以起到“通便”的作用,這是因為在大部分的蔬菜和水果中都含有膳食纖維。膳食纖維是一種不能被人體消化和吸收的碳水化合物,它能在腸道中吸收大量的水分,使糞便保持柔軟的狀态。
但是,在這裡提到膳食纖維的目的并不是讓大家多吃蔬菜和水果,而是倡導大家要“均衡飲水”。
在飯後,若大量的膳食纖維進入機體,機體内卻沒有儲存足夠的水分,那膳食纖維就會“毫不客氣”地吸收腸道内的水分,造成腸道壁幹燥。這種情況會導緻糞便變得又小又硬,堆積在肛門處,無法被順利排出。
此時,如果你為了給身體及時“補水”而大量喝水,又會使體内一部分糞便變得濕軟、黏膩。當這種“混合型”糞便堆積在肛門處,在排出時就會呈現“前硬後軟”的異常狀态了。
為了避免上述情況,就要确保每日為身體補充足夠的水,并保證補水的頻次均衡。一般來說,成年人的飲水量大約保持在1500~200毫升/天,200毫升/次即可。
衆所周知,長期不進行體育運動,腸道内的肌肉就會變得越來越松弛,腸道蠕動的速度也會越來越慢。此時,不及時排出體内舊的糞便,新的糞便很快也會“接踵而來”,從而導緻機體排便異常。
研究發現,以腹部運動為主的運動體操,如屈腿運動、仰卧起坐、踏車運動等都可以有效地緩解排便異常的現象。而保證至少>30分鐘/天的運動量;亦或坐姿工作2小時左右,站起來伸展肢體10分鐘,也可以有效地緩解大便異常狀況。
由此可見,運動除了可以增強體質,還能對糾正排便異常産生積極的影響。
“宿便”通常是指上一次沒有排幹淨的,儲存在腸道裡的糞便。“宿便”在腸道内滞留時間過長,會因缺水逐漸變硬;而等到再次想排便的時候,腸道内又已經産生了新的糞便。所以,出現排便異常的情況和“宿便”沒排幹淨也有很大關聯。
因此,為了确保腸道健康,改善大便異常狀态,及時清除體内的“宿便”也是極為關鍵的一環。
文章最後
大便“前半部分幹硬,後半部分軟黏”屬于大便性狀的改變,正常人飲食不當也會偶爾發生。如果經過一段時間的飲食及生活方式調理後,症狀得到了有效緩解就無需過多擔心。如若大便異常的情況長時間都無法改善,就應引起注意,并及時去醫院進行檢查,以免加重病情。
參考文獻
【1】楊怡. 飲食幹預對功能性便秘療效維持的影響[D].北京中醫藥大學,2016.
【2】遠離便秘,健康生活[J]. 第三軍醫大學學報,2014,36(03):193.
【3】宋一男. 功能性便秘患者體質與飲食習慣相關性研究[D].廣州中醫藥大學,2015.
【4】岑湘梅. 便秘的危害[J]. 新農村,2022(04):43.
#健康真知計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