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立秋,“秋”是指暑去涼來,意味着夏天的結束,秋季開始。
民以食為天,立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當然也離不開吃。
立秋吃秋,可以是啃秋咬秋,也可以是貼秋膘吃秋鮮。各地說法不一,食俗也截然不同。各地都有哪些立秋飲食風俗?
1.吃肉“立秋炖大肉”,這是京津等地的說法。
在北京,立秋時講究大口吃肉“貼秋膘”。根據老北京的習俗,立秋當日要多吃肉,白切肉、紅焖肉、炖雞、炖肉、炖鴨……貼好秋膘以迎接寒冷的冬日。
補身貼秋膘,牛羊肉、鴨肉跑不了。老北京,過了立秋講究吃炰烤刷,炰是指用鐵制的镗爆羊肉,烤是炙子烤肉,涮就是涮羊肉。涮羊肉之于老北京,就像一場入秋的儀式。
秋風起,吃鴨忙。立秋之後風幹物燥,鴨肉不溫不熱、滋陰補虛,最适合立秋後進補。
立秋時節貼秋膘,最好吃些醬牛肉、雞鴨肉、魚肉海鮮和豬瘦肉,同時搭配上深色蔬菜就更好啦。
2.吃餃子在東北,以餃子應對萬變。東北人逢年過節免不了一頓餃子。除夕、初一、頭伏、冬至,沒有明确食俗的節日、節氣,都可以用一頓餃子搞定。
東北地區流行“搶秋膘”:我搶你碗裡的一個餃子,秋天就能體格健壯,補上夏天流掉的油水。
全國各地最常見的就要數“鮮肉”餡的餃子了,豬肉白菜、豬肉荠菜、豬肉芹菜、豬肉茴香、豬肉香菜、酸菜豬肉等;還有胡蘿蔔和羊肉這對經典的組合。蝦仁餡的餃子常常會配上木耳、香菇和鮮肉;韭菜雞蛋、雞蛋芹菜、雞蛋菠菜、雞蛋西葫蘆等,西葫蘆皮薄肉嫩,價格也便宜,買回家擦成絲,不光是包餃子還是做糊塌子,那都是有滋有味兒。
還可以試試海鮮餃子,墨魚水餃、鲅魚水餃、海膽水餃,海鮮不僅好吃,一般還高蛋白質低脂肪。
3.吃“渣”、吃秋菜“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嘔也不拉”。在山東萊西地區則流行吃“渣”,就是一種用豆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
嶺南地區有吃秋菜喝秋湯的消災習俗。所謂秋菜,就是鄉野間常見的野苋菜,和魚肉汆湯,吃菜喝湯,一飲而盡,便能“洗滌肝腸,平安健康”。
4.啃秋瓜“立秋之時食瓜,曰咬秋。”在立秋這天吃瓜果,寓意五谷豐登。有些地方在立秋這天吃西瓜或者香瓜。
天津有“咬秋”的風俗,就是吃西瓜,他們相信立秋吃瓜可免除冬天和來年春天的腹瀉。西北、南京、武漢等地“啃秋”是明确要吃西瓜的。還有一種說法是為了防“秋老虎”,立秋這天吃些清涼瓜果把初秋的涼爽緊緊咬住。
民諺“秋瓜壞肚”,是指立秋以後繼續生食大量涼性瓜類水果容易加重脾胃負擔,易引起腹瀉,不宜多吃否則容易加重身體濕氣。
5.吃桃子在杭州,“啃秋”吃“秋桃”。家裡老人常說“桃養人”,立秋吃桃既補虛又防燥。
早年間人們會把立秋的桃核存起來,等到除夕這天把桃核丢進火爐中燒成灰,也有很好的寓意,認為這樣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6.吃龍眼有的地方會在立秋節氣吃龍眼。龍眼在閩南地區,有“福圓”的叫法,傳言吃了它福氣滿滿,子孫必做大官。
龍眼,也有“益智果”的美名,甘甜可口。在立秋前後吃龍眼,能夠補益心脾,養血安神。
7.吃茄子
也有一些地方“啃秋”吃茄子的。民諺有:立夏栽茄子,立秋吃茄子。立秋正是吃茄子的好時候。這會兒,茄子長勢大好,出落得肥厚鮮甜。且在這個季節吃些茄子能降“火氣”,除秋燥。
茄子清蒸、涼拌的方式自帶清爽,與肉同燒,給自己貼個秋膘。
8.吃芋頭
坊間盛傳,“立秋日不吃芋頭,腳就會抽筋”。在廣東茂名、湛江一帶,立秋當天煮芋頭糖水,是傳承了幾代人的特色。茂名會在立秋定食燈芯草黑豆水中,加入切塊的芋頭同煮。
立秋後,芋頭大量上市,好吃又便宜。芋頭中的可溶性膳食纖維量比白米白面高4倍,芋頭中豐富的膳食纖維還能促進腸道蠕動,吸收水分,此外,芋頭有健脾胃、補益中氣的作用。
9.吃雞蛋
立秋這天,一些地區有吃雞蛋的習俗。
雞蛋富含蛋白質,且蛋白質的氨基酸比例最适人體生理需要,利用率高達98%以上,十分容易被人體吸收。雞蛋被譽為“全營養”食物,日常吃些身體棒。
10.吃清涼糕在浙江金華,立秋這一天除了吃西瓜外,還有吃清涼糕的傳統習俗。
清涼糕是用番薯澱粉熬成羹狀,倒在碗裡。待第二天早上,結成一整塊,然後切成小塊,撒上白糖、醋、薄荷,清涼爽口、酸甜開胃。
除了上面提到的這些美食,過了立秋,瓜果豐收,秋季多吃些蔬菜瓜果也能潤肺降噪,比如,梨被稱為“百果之宗”,能祛風熱、潤肺,特别适合入秋食用。
南瓜被認為是“搶秋膘”的首選食物,它具有潤燥的功效,同時能給人以飽腹感。還有蓮藕俗話說“荷蓮一身寶,秋藕最補人”立秋後腸胃非常脆弱,這個季節咱們就不要生吃蓮藕了,熟吃蓮藕更能幫助健脾益胃。“立秋摘花椒”,新鮮的花椒,比曬幹的花椒更顯清新,拿來涼拌,能吊出食材的本味。
你的家鄉立秋會吃什麼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