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秦治洲
在中國古典小說的發展曆程中,奇詭變幻的神話世界及其藝術系統發展到《西遊記》,以獨特的藝術追求,在唐玄奘西行取經故事發展演變的基礎上,構築了一個奇詭變幻而又真實生動的神話世界。
其在藝術表現上的最大特色,就是以奇異的想象、大膽的誇張、浪漫主義的精神,突破時空,突破生死,突破神、人、物的界限,創造了一個光怪陸離、神異奇幻的幻想世界,展現出一種“奇幻美”。這種奇幻美,看起來“極幻”,卻又令人感到“極真”。因為那些奇幻的故事,或如現實的影子,或含生活的真理,或“一物降一物”,表現得入情入理。現實中的影子随處可見,生活的真理也俯首可拾。
如第三十二回講:“不受中苦,難為人上人。”第二十四回吃人參果時,八戒囫囵吞咽下肚,說沒嘗着滋味,讓悟空再去弄幾個。悟空很嚴肅地說道:“兄弟,你好不知止足。這個東西,比不得那米食面食,撞着盡飽。象這一萬年隻結得三十個,我們吃他一個,也是大有緣法,不等小可。罷罷罷!彀了!”等等。
小說中的神魔都寫得有人情、通世故。小說在奇幻世界中反映出世态人情和世俗情懷,表現了鮮活的人間智慧,具有豐滿的現實血肉和濃郁的生活氣息。具體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作者成功地運用浪漫主義手法,創造了系列妙趣橫生、引人入勝的神話故事,創造出了一個完整的神話世界,表現了豐富、大膽、高超的藝術想象力。小說中的環境包括天上地下、龍宮冥府、仙地佛境、險山惡水等;人物形象多身奇貌異,似人似怪,神通廣大,變幻莫測;故事情節則上天入地,翻江倒海,興妖除怪,祭寶鬥法等。作者将這些奇人、奇事、奇境熔于一爐,構築成了一個藝術整體,展現出一種奇幻美,異彩紛呈,令人眼花缭亂。絕大多數故事都精彩生動,“大鬧天宮”“三打白骨精”“三調芭蕉扇”等故事家喻戶曉。還有的故事設計富有矛盾張力,一波三折,體現了作者高度的藝術想象力與高超的文學創造能力。如“三調芭蕉扇”(第五十九至六十一回)、“降伏黃袍怪”(第二十八至三十一回)等。
活躍在這個神魔世界裡的“人物”,都往往具有浪漫色彩,他們的肖像、情态或各種神通、法寶等,都往往被誇張了。很多情節以豐富的想象和大膽的誇張而顯示出神異色彩,引人入勝、老少皆宜。如石頭生出一隻猴;如來佛祖五指成山把大聖壓在山下;鎮元大仙袖子裝人;悟空蹬倒煉丹爐,落下幾塊磚,餘火化為火焰山;喝了子母河裡的水,男人也懷孕;孫悟空、牛魔王的頭被砍下還能再長出來;金箍棒重一萬三千五百斤,或粗或細能生滅,平時放到耳朵裡等等。
(二)成功塑造了一批富有個性特點的典型形象,并将神性(幻想性)、人性(社會性)、物性(自然性)三者有機結合起來。
成功地塑造了孫悟空、唐僧、豬八戒、牛魔王等一批典型形象,尤其是成功創造了孫悟空這個聰明伶俐、本領高強、自尊自信、愛憎分明、勇敢忠誠、熱愛自由、勇于反抗、頑強不屈的英雄形象。孫悟空在中國文化中已經成為機智勇敢、善良正義、超凡入聖的化身,很容易成為中國小男孩崇拜的偶像。當然,在其身上也有性格急躁、行事魯莽、炫耀賣弄、嘴不饒人等缺點。如書中“喚風發火燒禅院”“推倒人參樹”等事件以及看到變成虎的唐僧時的一番揭挑:“師父啊,你是個好和尚,怎麼弄出這般個惡模樣來也?你怪我行兇作惡,趕我回去,你要一心向善,怎麼一旦弄出個這等嘴臉?”等言語。
唐僧,他慈悲善良,卻過分迂腐,沒有主見;還經常是非不分,被妖怪們鑽空子,自己也因此吃了一些苦頭。同時,他又是個虔誠的佛教徒,崇信佛法、嚴守戒律,去西天取經之心堅定、執著,一往直前。當然,小說中的這個形象與曆史上的唐玄奘有明顯差别。
豬八戒,性格粗魯憨直、好吃懶做、貪吃好色、搬弄是非、意志薄弱。當然,他也有他的功夫,并暗藏着他的智慧和“小狡詐”。說到好吃懶做、好色,從化齋、師父遭災都去睡覺到垂涎嫦娥、思凡四聖及白骨精化身、調戲蜘蛛精等,自不消說。說到意志薄弱,這家夥動不動就要散夥。說到搬弄是非,也在書中常見。如第二十六回,那呆子倒轉胡嚷,給悟空添氣。“既是偷了四個,怎麼隻拿出三個來分,預先就打起一個偏手?”第二十七回《屍魔三戲唐三藏 聖憎恨逐美猴王》中,八戒老在唐僧那裡嚼舌根(“漏八分唆嘴”)道:“(哥哥)故意的使個障眼法兒,變做這等樣的東西,演幌你眼,使不念咒哩。”“師父,他要和你分行李哩。跟着你做了這幾年和尚,不成空着手回去?”“好行者!風發了!隻行半日路,倒打死三個人!”“師父,他的手重棍兇,把人打死,隻怕你念那話兒,故意變化這個模樣(指骷髅和白骨夫人字樣——筆者注),掩你的眼目哩!”如此搬弄是非,撺掇得唐僧一再念緊箍咒,折磨悟空,終攆走了事。這真是應着時下流行語——“豬一樣的隊友”!
說到“智慧和小狡詐”,表現在有的時候很“會說話”,有的時候頗會“來事”等。如第二十二回,木叉受觀音委托來降沙僧。八戒見面就道:“向蒙尊者指示,得見菩薩,我老豬果遵法教,今喜拜了沙門。這一向在途中奔碌,未及緻謝,恕罪恕罪。”行者道:“且莫叙闊,我們叫喚那厮去來。”反觀孫悟空,第十五回批評唐僧“這等膿包!”“你忒不濟!不濟!”第二十三回,唐僧見天色已晚,想投宿,悟空回話道:“師父說話差了,出家人餐風宿水,卧月眠霜,随處是家。又問那裡安歇,何也?”這時豬八戒接話了:“哥啊,你隻知道你走路輕省,那裡管别人累墜?自過了流沙河,這一向爬山過嶺,身挑着重擔,老大難挨也!須是尋個人家,一則化些茶飯,二則養養精神,才是個道理。”顯然,八戒此語在唐僧耳朵裡受用多了。第二十三回《三藏不忘本 四聖試禅心》中,八戒後來被“修理”,沙僧笑道:“二哥有這般好處哩,感得四位菩薩來與你做親!”八戒道:“兄弟再莫題起,不當人子了!從今後,再也不敢妄為。就是累折骨頭,也隻是摩肩壓擔,随師父西域去也。”三藏道:“既如此說才是。”看,這個決心表得多好啊!第三十回去花果山請悟空,先是放低姿态,“溜阿溜的溜在那一千二三百猴子當中擠着,也跟那些猴子磕頭。”然後一段善意的謊言——“委實想你!委實想你!”“師父在馬上正行,叫聲徒弟,我不曾聽見,沙僧又推耳聾。師父就想起你來,說我們不濟,說你還是個聰明伶俐之人,常時聲叫聲應,問一答十。因這般想你,專專教我來請你的,萬望你去走走,一則不孤他仰望之心,二來也不負我遠來之意。”後來講了實情後,又在白龍馬之語的基礎上添油加醋、軟硬兼施,以其名義說道:“師兄是個有仁有義的君子,君子不念舊惡,一定肯來救師父一難。萬望哥哥念一日為師,終身為父之情,千萬救他一救!”在用以上好話努力打動對方的基礎上,又靈機一動用“激将法”而編造妖精之言激怒悟空——“是個甚麼孫行者,我可怕他?他若來,我剝了他皮,抽了他筋,吃了他心!饒他猴子瘦,我也把他剁碎着油烹!”如此成功把事兒辦成。
牛魔王,可謂“不同凡妖”。在書中的妖怪中,隻有他對唐僧肉沒有想法,他過着和常人一樣的生活。其本人及其親朋的故事在西遊記中占有不小篇幅。牛魔王的原形是一頭白牛。牛在宗教裡有特别的隐喻性,和佛教、道教都很有關系。佛教經典《法華經.譬喻品》裡專門講牛和大白牛;《阿含經》裡講馴牛,一開始是野的、黑的,最後變成白的。牛魔王是貪财好色的。收服牛魔王,在一定程度上,隐喻着把一個陷入欲海裡的人救拔出來。道教裡許多經典也都提到了牛、牧牛,都是把牧牛、馴牛比喻成超拔欲海得道。故表面看是一個一般的降魔故事,其實和宗教有着深層的關聯,寓意解救人于欲海之中。
将神性、人性、物性“三結合”塑造形象,是《西遊記》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一大特點。諸如,孫悟空的“物性”體現為他是一隻猴子,他尖嘴縮腮,紅屁股、有尾巴等,是典型的猴相,而且他抓耳撓腮、活潑好動、性情急躁,這是猴性的體現。說到急躁,在書中,孫悟空時常說的話是“且莫叙闊”;在行為上也時常缺乏耐心。如第二十二回,八戒将沙悟淨向外引時,“行者忍耐不住,撇了師父,掣鐵棒,跳到河邊,望妖精劈頭就打。那妖物不敢相迎,飕的又鑽入河内。”這是第二次了。故八戒嚷道:“你這弼馬溫,真是個急猴子!你再緩緩些兒,等我哄他到了高處,你卻阻住河邊,教他不能回首呵。”其“神性”體現在:他有七十二般變化的本領,一個筋鬥就可翻過十萬八千裡,他上可通天,下可探海,威名遠揚。當然,其猴性、神性依附在現實的人性之上,并最終統一為“人性”。他的自然率直、愛憎分明、诙諧樂觀、熱愛自由,他的“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好男不與女鬥”等道德倫理觀念等,都是社會中人的品性體現。
豬八戒的體形就是豬,長鼻大耳,膀大腰圓,行動蠢笨。書中第六十七回,取經團隊過稀柿衕,正是利用了其這一特點。習性上貪吃好睡,傻氣笨拙等也都與豬聯系着。其“神性”體現在他原本是天蓬元帥,會三十六般變化,武器是一支粗重結實的九齒釘耙,威力也挺大。其“人性”體現在,這一形象的性格内核,如憨厚笨拙、貪吃好色、自私狹隘等都是社會中人的品性。
此三者結合産生了高度的藝術感染力。
(三)故事情節融神奇色彩與現實感于一體,在奇幻世界中反映出世态人情和世俗情懷,具有豐滿的現實血肉和濃郁的生活氣息;諸多情節具有多層、複合涵蘊這種“一體性”在書中随處可見。如第四十回孫悟空通過土地神知是牛魔王的兒子紅孩兒抓走了師父,便對兩位師弟說,“我與他父親相識,若論将起來,還是他老叔哩,他怎敢害我師父?我們趁早去來。”沙和尚笑道:“哥啊,常言道:三年不上門,當親也不親哩。你與他相别五六百年,又不曾往還杯酒,又沒有個節禮相邀,他那裡與你認甚麼親耶?”二人對話有着濃郁的生活氣息與很強的現實感。生活中,沙僧看得準、說得真,正是:長期不往來,親戚變路人;“常言道:遠親不如近鄰”也。
同時,讀《西遊記》,不能像看電視劇時光看熱鬧,讀時亦不能僅知其表面或淺層之意,而要知其一些隐喻、象征等,了解其深層涵蘊。如“三打白骨精”的故事很精彩,是電視劇中集名,書中标題則是“屍魔三戲唐三藏”(第二十七回)。為什麼要這樣命題立意呢?因為“屍魔”是道教修煉時的一個術語,意思是說,修行者要怎樣才能破除執念、超凡入聖呢?方法是要“斬屍魔”。故表面上是“三打白骨精”,徹底打死一個妖怪;深層的涵義則是談人的修煉。在道教觀念中,指的是人體内的三屍蟲,即人的三種惡欲:癡、妄、淫。斬屍魔,寓意修行人需破除層層魔障,才能看清本真,降伏惡欲,方得自在。
再如第十回中地府閻王為何要向李世民索要“南瓜”,說:“我處頗有東瓜西瓜,隻少南瓜。”為什麼這麼講?這也有深層的隐喻之寓意,是用東西南北瓜代表四大部洲。書中第八回中說得很清楚:如來講罷,對衆言回:“我現四大部洲,衆生善惡,各方不一:東勝神洲者,敬天禮地,心爽氣平;北巨蘆洲者,雖好親生,隻因糊口,性拙情流,無多作踐;我西牛賀洲者,不貪不殺,養氣潛靈,雖無上真,人人固壽;但那南瞻部洲者,貪淫樂禍,多殺多争,正所謂口舌兇場,是非惡海。我今有三藏真經,可以勸人為善。”
東土大唐屬于南瞻部洲地盤。為什麼如來會作如此負面評價呢?一則是因為取經情節的因果邏輯需要;二則亦因大唐這個李姓王朝信奉的是道教。而作者在書中貫徹的是“揚佛抑道”之理路。故書中的唐太宗感謝地府放他重生之恩,心領神會,答應回去馬上送南瓜,也就是表态南贍部洲也要信奉佛教,故有後面的一些情節。
再比如電視劇中有一集“真假美猴王”,是個很熱鬧的故事。後來有人說“孫悟空被如來佛打死了,後來陪唐僧取經的是六耳猕猴了。”此說在網上流傳,許多人還信以為真。這顯然是胡說八道的,這都是不看原著的結果。原著第五十八回标題寫得很清楚——“二心攪亂大乾坤 一體難修真寂滅”;文中還有詩證“ 人有二心生禍災,天涯海角緻疑猜”;亦有如來佛直接挑明的“汝等俱是一心,且看二心競鬥而來也”及六耳猕猴被如來說破後的驚慌舉動等。故真假猴王表面上是“二猴鬥法”,其實是“二心鬥法”,即真心與妄心争鬥。這便是人的修心修煉的問題。
再如,孫悟空在《西遊記》中有好幾個名字——悟空、行者、大聖等。但有兩個名字,僅看電視的觀衆不會熟悉,即“金公”“心猿”。孫悟空在書中一直是不服或不好馴服的形象。作者以猿心寓人心,意在指人心易放難收。在第七回有一句“頌”明确透露這個寓意——“猿猴道體假人心,心即猿猴意思深”。在明白了這一隐喻後,悟空的神通“七十二變”也好理解了。《楞嚴經》上說心有七十二相,相對應的,悟空也就有七十二變,暗指人心非常善變。如此,悟空修煉成佛的過程也就是一個“收心”的過程。
再如,陰陽五行之說在書中既有表層展示,亦有深層布局。取經五人組,每人對應一行,并體現相生相克的關系。孫悟空屬金,故又叫“金公”。他吃金丹、銅丸鐵水,持金箍棒,有火眼金睛;豬八戒屬木(道教煉丹術中稱汞為“木母”,認為“真汞生亥”,亥對應着豬),故八戒又稱“木母”;沙僧屬土,故其名字帶“沙”字,當年在流沙河為妖,又稱“黃婆”;唐僧屬水,故其俗名陳江流,是水一路浮托才保其性命;白龍馬屬火,故有“曾燒了殿上夜明珠”等事。從相生相克角度講,金克木,所以悟空總是欺負八戒;木克土,故八戒勝過沙僧一籌;土克水,故沙僧在流沙河為妖時曾吃掉九個取經人(唐僧的前九世);水克火,故唐僧騎白龍馬一路西行。
還有一些情節描述,搞不清作者是有意為之還是無意操作,不好理解,網友的解讀則是五花八門。如第八十三回,孫悟空狀告李天王,剛到、啥也未說,作者卻寫道,“見行者跟入,天王即又作怒。你道他作怒為何?當年,帥領天兵,收降行者,屢戰不能取勝。還是五年百年敗陣的仇氣,有些惱他,故此作怒。”這并不合邏輯、情理,因為在之前的第五十二回中,李天王父子奉玉帝之命幫行者收服青牛怪,他們彼此是以禮相待、和顔悅色的。加之都是五百年前的事兒,現又當着太白金星的面兒。作者設計這樣的情節,突然為李天王安上一個“小氣”的缺點。而第六十三回卻正好相反,作者突然為二郎神安上了一個“大氣”的優點。孫悟空在鬥九頭蟲時,突然碰到二郎神領着梅山六兄弟。我們除了搞不清孫悟空和二郎神明明是仇人(孫被楊降服,是手下敗将;且放火燒了花果山,悟空手下被燒殺大半),孫卻說楊給了他“莫大之恩”;并在這裡展現了二郎神援手相助的大氣。書中原文是:行者道:“向蒙莫大之恩,未展斯須之報……偶見兄長車駕,大膽請留一助,未審兄長自何而來,肯見愛否。”二郎笑道:“我因閑暇無事,同衆兄弟采獵而回,幸蒙大聖不棄留會,足感故舊之情。若命挾力降妖,敢不如命!”
(四)語言流暢、生動,人物對話具有鮮明的個性特征,富有濃烈的生活氣息,一些還表現了幽默诙諧的藝術情趣。《西遊記》的語言是古代白話文,多為口語,且通篇“說書”的味道,讀來不會有閱讀障礙,給人以流暢、明快又生動的感覺。同時,富有濃烈的生活氣息。從生動角度講,有時候僅僅一個詞語便讓我們感覺到新鮮或因“陌生化”而生動。如第二十四回,有一個詞——“捆風”是指“說大話”的意思。第四十回,寫高山之高,作者用了“摩天礙日”一詞;第七十一回,朱紫國娘娘請悟空不要糊弄她時,說:“你莫魇寐我。”這些都很鮮活、生動。
第四回,孫悟空從天上回到花果山,下邊的猴問他:“請問大王,官居何職?”猴王搖手道:“不好說,不好說!活活地羞殺人!那玉帝不會用人,他見老孫這般模樣,封我做個什麼弼馬溫,原來是與他養馬,未入流品之類。我初到任時不知,隻在禦馬監中頑耍。及今日問我同寮,始知是這等卑賤。老孫心中大惱,推倒席面,不受官銜,因此走下來了。”衆猴道:“來得好,來得好!大王在這福地洞天之處為王,多少尊重快樂,怎麼肯去與他做馬夫?”教:“小的們!快辦酒來,與大王釋悶。”第十五回,龍把馬吃了後,三藏道:“既是他吃了,我如何前進!可憐啊!這萬水千山,怎生走得!”說着話,淚如雨落。行者見他哭将起來,他那裡忍得住暴燥,發聲喊道:“師父莫要這等膿包形麼!你坐着!坐着!等老孫去尋着那厮,教他還我馬匹便了。”三藏卻才扯住道:“徒弟啊,你那裡去尋他?隻怕他暗地裡撺将出來,卻不又連我都害了?那時節人馬兩亡,怎生是好!”行者聞得這話,越加嗔怒,就叫喊如雷道:“你忒不濟!不濟!又要馬騎,又不放我去,似這般看着行李,坐到老罷!”這一段滿是生活氣息,很是生動,師父哭哭啼啼,徒弟對着師父大呼小叫,兇兇哒哒;也充分體現了孫悟空不重禮法、性情急躁等特點。第二十三回,黎山老母化身的婦人要招他們師徒入贅勸說時,說道:“若肯放開懷抱,長發留頭,與舍下做個家長,穿绫着錦,勝強如那瓦缽缁衣,雪鞋雲笠!”唐僧坐在上面聽後,“好便似雷驚的孩子,雨淋的蝦蟆,隻是呆呆掙掙,翻白眼兒打仰。”八戒卻色心未戒,後來還想都占,說道:“娘,既怕相争,都與我罷,省得鬧鬧吵吵,亂了家法。”“既是他們不肯我啊,你招了我罷。”
在流暢、生動的同時,有的篇章還寫得非常優美、動人。如第五十四回,描寫女兒國國王的相貌。“真個眉如翠羽,肌似羊脂。臉襯桃花瓣,鬟堆金鳳絲。秋波湛湛妖娆态,春筍纖纖妩媚姿。斜軃紅绡飄彩豔,高簪珠翠顯光輝。說甚麼昭君美貌,果然是賽過西施。柳腰微展金珮,蓮步輕移動玉肢。月裡嫦娥難到此,九天仙子怎如斯。宮妝巧樣非凡類,誠然王母降瑤池。那呆子看到好處,忍不住口嘴流涎,心頭撞鹿,一時間骨軟筋麻,好便是雪獅子向火,不覺的都化去也。”
談到“幽默诙諧”,書中也是随處可見。如第十四回,唐僧剛把悟空從五行山救出來,向前走,碰到一隻猛虎,唐僧在馬上驚心。行者在路旁歡喜道:“師父莫怕他,他是送衣服與我的。”他把金箍棒拿在手中,笑道:“這寶貝,五百餘年不曾用着他,今日拿出來掙件衣服兒穿穿。”在第十七回,孫悟空與熊罴怪相鬥自我介紹時,說道:“你去乾坤四海問一問,我是曆代馳名第一妖!”第二十回,老者嫌悟空、八戒醜,行者笑道:”你這個老兒,忒也沒眼色!似那俊刮些兒的,叫做中看不中吃。”八戒上前道:“老官兒,你若以相貌取人,幹淨差了。我們醜自醜,卻都有用。”“我們醜自醜,卻都有用”這句在書中多次出現。第五十四回,豬八戒自薦招贅,西梁女國驿丞道:“你雖是個男身,但隻形容醜陋,不中我王之意。”八戒笑道:“你甚不通變,常言道,粗柳簸箕細柳鬥,世上誰見男兒醜。”第三十一回,悟空面對寶象國三公主的質疑,笑道:“你原來沒眼色,認不得人。俗語雲:尿泡雖大無斤兩,秤铊雖小壓千斤。他們相貌,空大無用,走路抗風,穿衣費布,種火心空,頂門腰軟,吃食無功。咱老孫小自小,筋節。”
第二十二回,行者笑道:“兄弟,實不瞞我說,自從降了黃風怪,下山來,這個把月不曾耍棍,我見你和他戰的甜美,我就忍不住腳拳癢,故就跳将來耍耍的。那知那怪不識耍,就走了。”八戒和沙僧大戰時,沙僧說道:“看你那個鏽釘钯,隻好鋤田也築菜!”八戒誇贊自己的武器,笑道:“我把你少打的潑物!且莫管甚麼築菜,隻怕蕩了一下兒,教你沒處貼膏藥,九個眼子一齊流血!縱然不死,也是個到老的破傷風。”第二十六回,八戒扯住福星,要讨果子吃。他去袖裡亂摸,腰裡亂吞,不住的揭他衣服搜檢。三藏笑道:“那八戒是甚麼規矩!”八戒道:“不是沒規矩,此叫做番番是福。”三藏又叱令出去,那呆子出門,瞅着福星,眼不轉睛的發狠,福星道:“夯貨!我那裡惱了你來,你這等恨我?”八戒道:“不是恨你,這叫回頭望福。”第二十九回,八戒在寶象國變化時說道,“看風,東風猶可,西風也将就;若是南風起,把青天也拱個大窟窿!”
第三十九回,文殊菩薩收了青毛獅子精後,行者道:“三宮娘娘,也他同眠同起,點污了他的身體,壞了多少綱常倫理,還叫做不曾害人?”菩薩道:“點污他不得,他是個骟了的獅子。”八戒聽言,走近前,就摸了一把,笑道:“這妖精真個是糟鼻子不吃酒——枉擔其名了!”第五十三回,在女兒國、子母河畔,老婆子笑道:“還是你們有造化,來到我家!若到第二家,你們也不得囫囵了!”八戒哼哼的道:“不得囫囵,是怎麼的?”婆婆道:“我一家兒四五口,都是有幾歲年紀的,把那風月事盡皆休了,故此不肯傷你。若還到第二家,老小衆大,那年小之人,那個肯放過你去!就要與你交合。假如不從,就要害你性命,把你們肉,都割了去做香袋哩。”八戒道:“若這等,我決無傷。他們都是香噴噴的,好做香袋;我是個臊豬,就割了肉去,也是臊的,故此可以無傷。”喝了水後,八戒想洗個澡。沙僧勸不能洗會緻病。八戒道:“我又不曾大生,左右隻是個小産,怕他怎的?洗洗兒幹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