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排名前50的特色美食,相當權威!看到最後哈喇子流一地啊!
50、 青團——綠綠的松軟的皮兒,不甜不膩,帶有清淡卻悠長的青草香氣,有一點兒黏卻不粘齒,再加上清甜的豆沙,入口即溶,簡直讓人停不了口。主要在清明節的時候吃,流傳了很久的習俗。
49、 條頭糕——還是一個字:“糯”,在入嘴的瞬間,豆沙、糖桂花和糯米混在一起,似乎達到了幾種食材混合的最佳比例。糯而不爛、甜而不膩、綿而不幹,而且一口可吃下,恰到好處。
48、 蟹殼黃——蟹殼黃因其形圓色黃似蟹殼而得名。此餅味美鹹甜适口,皮酥香脆。有人寫詩贊它“未見餅家先聞香,入口酥皮紛紛下”。蟹殼黃的餡心有鹹、甜兩種。鹹味的有蔥油、鮮肉、蟹粉、蝦仁等,甜的有白糖、玫瑰、豆沙、棗泥等品種。
47、 素菜包——它是以香菇、豆制品等素蔬為原料,用植物油制成餡料,采用發酵面皮包制而成,故名"素菜包"。此包首創于上海功德林菜館,如今已成為上海素菜館和中式點心店聞名的夏季時令名吃。
46、麻球——上海最著名的大衆化傳統名點。最早始于清代,近100年來,在上海極為盛行。如今用料、制法都有所變化,形狀也有大小不同。色澤金黃,皮薄香脆,甜糯适口。
45、 糟毛豆——上海幾乎人人會做的家常菜,即方便又好吃。雖然已經有點曆史了,但每次吃都很有上海的味道。
44、 開洋蔥油拌面——以熬香的蔥油加上燒透的開洋,和面條一起拌着來吃。地道的開洋蔥油拌面,面條有韌勁又滑爽,開洋鮮美,蔥油則是噴噴香。一碗好味道的拌面在手,桌子上即使有再多的小菜,保證你看也不會看一眼。
43、上海冷面——極有上海的特色,首先便是語言上的,這"冷面"一詞,除蘇滬語系外,别的地方都叫"涼面"。冷面的調料,講究花生醬與香醋的搭配。酸鹹适度,厚薄相宜,入口順暢而不凝滞。一切都要剛剛好。再配上美味的澆頭,絕對是三伏天裡最大的享受。
42、 南彙水蜜桃——南彙水蜜桃,具有果形圓整,個體大,色澤美觀,皮薄肉厚,果肉緻蜜,纖維少,香味濃,汁多味甜。炎夏酷暑,咬一口南彙水蜜桃,沁人心脾,潤入肺腑。
41、 雞鴨血湯——伴着少許時件(心、肝、肫、腸,被稱作“時件”),許多豆丁大小的血塊,會順着調羹滑入喉嚨,嫩、香、鮮、燙,頓時通體舒泰,身上每一個毛孔都覺得“适意”。
40、 炒螺蛳——童年的記憶中常常用牙簽把小小的螺蛳肉跳出來,肉雖小卻無比的有嚼勁。吃完後看到蠻桌子的螺蛳殼,舔舔手中留存的螺蛳味,那種感覺特别滿足,好想再來一盤。
39、 菜泡飯——對上海人來說泡飯是一種情懷。隔天的剩菜剩飯加上一碗水,放在鍋裡煮上幾分鐘,簡單又營養。幾十年如一日,對泡飯的情有獨鐘是上海每一代人的感受。
38、 糖醋排骨——是糖醋菜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道大衆喜愛的傳統菜,它選用新鮮豬子排作料,肉質鮮嫩,成萊色澤紅亮油潤,口味香脆酸甜,頗受江南一帶食者的歡迎。
37、 羅宋湯——上至飯店,下至食堂,上海人家家會燒的湯。羅宋湯的主角是番茄,卷心菜和洋山芋。海派羅宋湯的另外一大改造,是加入紅腸,紅腸燒的羅宋湯,因為家常便宜,逐漸流傳
36、 八寶辣醬——是上海著名特色菜,它是由“炒辣醬”改良而來的。“炒辣醬”是個普通家常菜,以前在飯攤上供應,由于色深 味濃,很适宜下飯。在炒好的辣醬上澆上一個蝦仁“帽子”,又對炒辣醬的原料進行了調整充實,用蝦仁、雞肉、鴨肫、豬腿肉、肚子、開洋、香菇、筍片等八樣主 要原料烹制,故稱它為“八寶辣醬”。
35、七寶白切羊肉——七寶老街白切羊肉出了名,所以基本上家家熟食店都賣白切羊肉。很多人到七寶去就是為了嘗一嘗那邊的白切羊肉的。白切羊肉和一般熟食店裡買的不一樣,熟食店裡買的是冷凍的羊肉,但是白切羊肉就不一樣了。白切羊肉貴在兩個字——新鮮。
34、 爆魚——爆魚又稱熏魚,是人們非常喜愛的特色魚制品。它的制作工藝和配料簡便,色、香、味俱美,宜于直接食用。
33、 肉絲炒年糕——年糕幾乎是每家每戶一到過年一定要吃的一道菜,寓意來年節節高的意思。上海的年糕糯而不膩,入口有嚼勁,一點都不粘牙。
32、 春卷——在老早,春卷可隻有在年節那幾個月才吃得到。小菜場有人現做春卷皮子:矮凳煤爐,抓一團面在鐵闆上饒一圈,一張薄薄的春卷皮子就做好了,而那團面,卻無絲毫粘連,牢牢的還在小販手中握着,煞是有趣。至于餡料,黃芽菜香菇肉絲,可謂是最經典的上海味道。
31、 油豆腐線粉湯——幹點配濕點,這是平常上海人習慣的飲食方法。而濕點中油豆腐線粉湯則是保留節目。雖然它看上去有點清湯寡水,但配生煎等油膩的點心,則是絕配。而且看它的燒制過程也是一個享受:鍋内湯汁翻滾,煮着鐵絲網勺裡的線粉,聞一聞,香氣四溢。
30、 小紹興雞粥——小紹興雞粥是地道的上海風味小吃。小紹興雞粥就是用雞湯原汁燒煮成的梗米粥,配以雞和各種作料的一種小吃。
29、 油面筋塞肉——就是把肉餡塞進油面筋.肉餡要肥瘦适中,細斬粗切。 香菇和冬筍(或荸荠)也切成極細的碎丁,伴以姜蓉,蔥碎,生抽,料酒,鹽,糖調味,做成餡料。春天的時候,加了荠菜,那就更好吃了。很小的時候我一頓就能吃下3個油面筋塞肉,再用香濃的醬汁就着白飯,我可以吃上兩大腕。
28、德興館焖蹄面——百年老店,創建于一八七八年光緒年間。他家的焖蹄面,蹄髈酥、湯汁鮮,面條也勁道。
27、烘山芋—— “烘山芋”亦稱烤白薯、烤地瓜,烤紅薯,上海人特别喜歡吃,進入冬季,上海街頭随處都可見到外鄉人的烤山芋爐子,寒風中立在街頭,青年男女圍在爐邊等待烤 熟的山芋出爐。山芋經儲存入冬,則澱粉轉化為糖,甜度增大,烤食格外香甜,遠遠即可聞到烤山芋的焦香,吸引着路人的食欲。
26、 四喜烤麸——烤麸,是一種面制品。用帶皮的麥子磨成麥麸面粉,再在水中搓揉篩洗而分離出來的面筋,經過發酵蒸熟而成的。上海的特色烤麸色醬紅,香濃醇,鹹中帶甜。
25、 豆腐花——最早由小食攤創制,清代盛行于無錫,20世紀20年代初期盛行于上海,深受人們喜愛。後來曾一度失傳,近幾年來又重新面市,而且用料考究,質量頗佳。豆腐花的特色:色澤潔白,滑嫩爽口,鮮鹹微甜,微辣适口。
24、 咖喱牛肉湯——上海最著名的大衆化名優小吃,采用熬煮氽炖燴焖法制作。此小吃在食攤及生煎饅頭店均有,以大壺春、蘿春閣和天樂園制作的最為著名,湯濃味鮮,牛肉酥爛,頗具風味。咖喱牛肉湯的特色:牛肉酥嫩,湯清味鮮。
23、 鹹肉菜飯——鹹肉菜飯是省心省力的家常飯,家裡做,家裡吃,做起來簡單,吃起來噴香。菜在飯裡雖焖得黃爛,但吸足了味道,自有一種爐火炊熟的熱香,撩人食欲無限。
22、 小金陵鹽水鴨——上海人吃南京鹽水鴨最有名的地方,老字号,鴨子味道很棒,肉質鮮美,肥而不膩。
21、小紹興白斬雞——白斬雞似乎是上海人的至愛,上海灘上經營白斬雞的店家之多品名之繁就是明證。假如說北京烤鴨是京城的招牌菜,那麼滬上則推白斬雞無疑。小紹興用上海浦東地區三黃雞入湯鍋煮制而成。成菜色澤金黃,皮脆肉嫩,滋味異常鮮美,百吃不厭。
20、 燒賣——燒賣的種類有很多,廣東流行鮮蝦燒賣,山東則以羊肉燒賣著名。上海的特色則是糯米燒賣。具有備料特殊、成型别緻、香甜酥爛、入口消融、甜而不膩、四季适宜等特點。
19、 臭豆腐——最然臭豆腐一些人喜歡吃,不得不說,臭豆腐實在沒有營養價值,基本屬于油炸垃圾食品,所以小編不做介紹,喜歡吃的人随便,隻是小編不建議。
18、 墨魚大烤——聽那名字,我以為是烤出來的,其實不是,所謂的大烤,居然是放在汁水中,慢慢熬出來的。呈玫瑰色,肥而不膩,肉味鮮香,具有濃厚的上海風味。這道菜還有一個鮮為人知的功效,就是可以幫助月經不調的MM理順周期。
17、 大閘蟹——吃大閘蟹是一種季節性的享受,唐代詩人李白曾贊道:“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萊。且須飲美酒,乘月醉高台”, 饕客們怎可錯過這個大快朵頤的好時機,這不吃大閘蟹的季節又到了!俗語說:“秋風起,蟹腳癢,九月圓臍十月尖。”九月要食雌蟹,這時雌蟹黃滿肉厚;十月要 吃雄蟹,這時雄蟹蟹臍呈尖形,膏足肉堅。
16、 老大房鮮肉月餅——一口咬下去,酥皮脆而粉,又潛伏着幾分韌,豐腴的肉汁慢慢滲透其間,油酥夾着肉香,真是“打個耳光也不肯放”。那滲透着兒時暖暖的回憶,至今想起來還是綿香纏繞。外地人說,隻有吃了上海的鮮肉月餅,才能感受到上海的味道。
15、 鮮得來排骨年糕——“鮮得來”的排骨年糕是将面粉、菱粉、五香粉、雞蛋放在一起攪成浸裹在排骨表面,放入油中氽熟。這種排骨色澤金黃,表面酥脆,肉質鮮嫩。與此同時,将松江大米與紅醬油、排骨一起加上甜面醬,澆上辣椒醬即可。入口糯中發香,略有甜辣味,鮮嫩适口。
14、 酒釀小圓子——上海飯店裡的酒釀圓子從來沒有規範,每一家飯店做出來的都不一樣,有的放蛋花,有的放桂花,有的放橘皮,還有的放水果;大部分圓子是白色的,也有彩色的;有的圓子是圓的,有的圓子是不規則的,有的圓子裡還包一點芝麻……
13、菜肉大馄饨——對上海人來說包馄饨的過程也是重享受。媽媽做的大馄饨可以說是獨一無二的美味。皮一定要用雞蛋皮,具有煮不爛的特點。整隻的大蝦配上冬筍,荠菜和青菜以一定比例搭配加上上等的豬肉,湯底則選用豬骨熬上3個小時直至骨頭酥爛。
12、 三鮮小馄饨——上海的三鮮馄饨也有别于無錫的三鮮馄饨。馄饨餡并不是鮮肉、開洋、榨菜制成的餡心,而是純肉的。所謂三鮮名堂皆在湯裡,蛋絲、蝦皮、紫菜此三鮮調出薄皮包裹着的鮮肉,口感鹹香爽滑。
11、 周莊元蹄——此物采用乳豬之腿肘經褪毛、刷油、入味、過油、炖燒而成,肥而不膩,入口齒頰留香,令人回味無窮,至今魂牽夢萦。。。筷子觸皮即破,外肥内瘦,皮脂毫無肥膩之感,入口即化;瘦肉滑而不柴,遇齒則爛;肥瘦同吃,别有滋味,令人頓出此物隻有天上有之感。
10. 紅燒肉——著名美食家蘇東坡先生說的:少着水,慢着火,火候足時它自美!紅燒肉做不好,往往又硬又水。而做得好的紅燒 肉,每一塊都包裹着濃郁的醬汁。肉皮和肥肉部分是絕對的主角,一定要軟軟的、爛爛的、滑滑的,放到嘴裡隻輕輕一抿就能化開。瘦肉部分作為配角一定要瘦而不 柴,不能塞牙。嘗一口,肥而不膩、酥而不碎、甜而不粘、濃而不鹹。
9、 水晶蝦仁——曾被評為“上海第一名菜”。清炒蝦仁不加任何配料,滿滿一盤蝦仁,鮮明透亮,而且軟中帶脆,奇香四溢,晶瑩剔透,賽如明珠。
8、 糍飯糕——從前,走到上海的哪條弄堂門口,都會遇見賣糍飯糕的攤子。捧着燙口的糍飯糕,從一條一條的弄堂裡穿進走出, 吃完一塊糍飯糕,目的地就到了。剛從油鍋裡被撩出來的糍飯糕,金黃色的外皮上一個個可愛的油泡争先恐後地“滋滋”爆破。咬一口,外層是很厚實的香脆,内層 是雪白燙口的軟糯糍飯。
7、 鍋貼——追根溯源,鍋貼可算餃子的堂弟,但人家鍋貼是堅持生胚下鍋,不光用油,還要用水,洗桑那一般“蒸騰”幾個來回才成為熟物,所以鍋貼吃到嘴裡皮子有股僵感。 在上海,要吃到口味正宗的鍋貼一定得拜訪那些藏匿于街角、弄堂口的點心鋪,他們通常很專心,隻販賣一兩種食物。
6、 包腳布——所謂“包腳布”,就是雞蛋餅夾油條,裡面再加甜面醬抑或辣椒醬、适量的榨菜、香菜,包起來象舊時的鉛筆盒一樣,是上海街頭的經典小吃。
5、糍飯——上海四大金剛之一。用粢飯包熱油條捏緊,或可加其他配料,如:榨菜等,熱吃甚美,且經濟實惠。用糯米蒸制成飯,裹油條包捏而成。特點軟、韌、脆,邊吃邊捏,别具風味。
4、鹹豆漿——上海四大金剛之一。鹹漿裡有油條片、榨菜末、蝦皮、蔥花——過去還有紫菜,加一小匙兌了一點醋的鮮醬油。豆漿煮得燙嘴,加上高沖而下的姿勢,碗裡的鹹漿就會起花。喝起來不光味道鮮美,而且賞心悅目。
3、大餅油條—— 上海四大金剛之一和之二。一根油條一折為二,放在大餅中央;再把大餅對疊,油條就成了餡。小時候,早飯有油條蘸蘸醬油是改善的澆頭。聽父輩們說,如果每天 早上都是一副大餅油條,再加一碗淡漿或者是甜漿,那就“資産”得一塌糊塗。每天早飯有“四大金剛”,曾是那時一個小康的理想。
2、上海生煎包——上海生煎包可以說是土生土長的上海點心,據說已有上百年的曆史。其特點為:皮酥、汁濃、肉香、精巧。輕咬一口,肉香、油香、蔥香、芝麻香全部的美味在口中久久不肯散去。由于上海人習慣稱“包子”為“饅頭”,因此在上海生煎包一般被稱為生煎饅頭。
1、南翔小籠—— 以皮薄、肉嫩、汁多、味鮮、形美著稱。起始于清代同治,至今已有100多年曆史。對于小籠而言,自然新鮮的汁水是其精髓。吃小籠可先在底邊上咬破一小口, 吮吸兩口汁水,然後将小籠入口咀嚼品味,如此既可盡享美味不至浪費,也可防止汁水溢出,弄髒衣物。有口訣這樣唱到:“輕輕提,慢慢移,先開窗,後吸湯。”
如果你喜歡上海的美食,請關注我們的xa52gzm,或搜索公衆号“52過周末”,我們每周會定期發布時下最好玩、最有趣、最熱門的周末趣事和周末活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