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讀張九齡的這首抒情詩,你會發現,這首詩之所以如此受到人們親睐,不僅是因為其中感情叩動了人們的心弦,還有一點也很要,就是詩的謀篇布局堪稱經典,值得借鑒。
唐代詩人張九齡的《望月懷遠》是借月抒懷、懷遠思親詩的名篇。此詩之美,不僅在月色,不僅在情感,還在于其精妙的構思、嚴謹的謀篇布局。
望月懷遠 (唐)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寝夢佳期。
這首五言律詩以“望月懷遠”為題,概括了詩的主要内容:一是望月,二是懷遠。而全詩緊扣詩題,以“望月懷遠”貫穿始終,結構嚴謹而緊湊,完整而精妙。
首聯緊扣題目,首句寫“望月”,是寫實,“海上升明月”是望的内容;次句寫“懷遠”是寫虛,作者望月思念遠方之人,因而想像遠方的人也在望月思念,以“天涯共此時”來抒發對遠方親人的思念之情。
颔聯以“怨”“起”兩個動詞來具體描寫有情之人相思的情态:遠隔天涯的親人,因為對月相思而久不能寐,覺得長夜漫漫,故而落出一個“怨”字;因為月光,更因為其“怨”,故而“竟夕起相思”,此處之“竟夕”,是整夜的意思,具體寫出了相思之濃,“怨”之重。
頸聯緊承接三、四兩句,緊扣題目中“望月”和“懷遠”,具體描繪了徹夜難眠的情境:竟夕相思不能入睡而滅燭,而滅燭之後滿屋的月光卻是更加令人憐愛,也更撩人心緒,于是索性起床,披衣,出屋,去盡情地享受月光;可是,久久地徘徊在外,夜深了,氣候更涼了,露水也沾濕了身上的衣裳。“覺露滋”三字,不僅寫出露水浸潤衣服的實情,更寫出了詩人相思難耐,久不成寐,在月光下徘徊已久的情态。可見,兩句看似寫詩人“滅燭”和“披衣”的動作,實際上是寫詩人月下“懷遠”之情态。
尾聯呼應前面的“起相思”和“覺露滋”,緊扣題目,結束全詩。“不堪盈手贈”寫月光:月光如水,相思難眠,我想把飽含相思的滿手月光送給你,可是,這月光如何相贈送呢?“還寝夢佳期”一句,表面是寫事,實際是寫情:“竟夕起相思”,“披衣覺露滋”,“不堪盈手贈”,無論如何也難排遣懷遠之情,無奈之下,隻好歸去睡罷,也許能在夢中能與你歡聚呢。“不堪”兩句,構思奇妙,扣住前面所有内容,進一步抒寫了對遠方親人的一片深情,令人回味不已。
八句四聯,句句扣題,環環相扣,事情步步推進,感情層層深入。首聯以宏大的海上升月圖和天涯相思情領起,中間具體描寫了望月和懷遠的情境,結尾巧妙呼應前文,渾然天成。
可見,此詩構思巧妙,在謀篇布局方面,堪稱經典,值得借鑒。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