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是我們日常餐桌上的一道美味佳肴,而且脂肪含量特别低,所以那些愛美的女孩子,大多數都喜歡吃魚。因為魚肉不僅細嫩,且營養含量豐富,經常吃魚是可以變聰明的,魚含有蛋白質成分比較多,所以對身體來說是有利無害,而且無論什麼魚都是有豐富的營養的,能提供足夠的蛋白質和維生素A及D,能夠促進人體大腦的發育,對我們的生長發育有很好的效果。

在淡水魚當中,鲫魚可以稱的上是“老大哥”了,也是平常人家常吃的一道種魚,不僅深受追捧且經濟實惠,所以在魚市一直都占有一席之地。但現在鲫魚的熱度似乎下降了不少,就連野生得鲫魚也不例外,曾經野生的大闆鲫煲湯,堪稱老少皆宜的家常菜,尤其是孕婦喝了以後奶水充足。那麼,鲫魚為何越來越不受待見了呢?

一、鲫魚的品種混雜
我平常就喜歡釣鲫魚,所以對鲫魚的了解,比回家的路還熟悉。在日常生活中,絕大多數人隻知道有鲫魚,卻不知但鲫魚是區分很多品種的,由于品種的差異,就會導緻口感上的差别。

從目前來看,生長在自然水域中的鲫魚大約有8種之多分别為:雲南高背鲫、湖南湘雲鲫又叫“工程鲫”,江西彭澤鲫、河南雙背鲫魚、日本白鲫、雜交黃金鲫和土鲫魚。這些雖然都是鲫魚,但有些是鲫魚和鯉魚雜交産物。

二、鲫魚快速生長導緻品質下降
鲫魚的需求量非常大,所以光靠在自然水域當中捕獲,是很難滿足需求,所以我們日常吃的鲫魚,大多數都是養殖的鲫魚。其實,養殖的鲫魚基本上大家都吃過,實際上味道也還不錯,但有些鲫魚都是在密集環境中生長,而且每天投喂大量的飼料,有的鲫魚一年多點就能長到1斤左右。

根據鲫魚的生長習性來看,除了高溫季節會影響攝食,其餘時間都會攝食生長,即便是在寒冷得冬季也不例外,由于這些鲫魚生長速度過快,也是導緻鲫魚熱度下降的一個原因。

三、放生、外逃導緻鲫魚品質難以分清
有買過野生鲫魚吃過的人,可能遇到過這個情況,明明是野生鲫魚,但和以前吃的野生鲫魚味道不太一樣,感覺自己被坑了,其實不是被坑了。因為據我在自然水域釣到的鲫魚來看,很多的鲫魚雖然從顔色上看去是一種黃黃的顔色,實際上這個顔色是和鲫魚栖息的環境有關,但并非就一定是野生鲫魚。

比如說有人放生的養殖鲫魚到自然水域,經過一段時間适應後,外邊表的顔色雖發生了變化,但鲫魚的肉質一時半會難以改變,也有的是洪水淹沒了養殖場等,所以這寫鲫魚看起來像野生的,但吃起來卻不對勁。

最後:鲫魚之所以不被待見還有這個原因,有一種的确是野生鲫魚,但實際上這些鲫魚是從一些水質不好的環境中捕撈而來,所以無論你是如何燒,總是有一種怪味道或者是“柴油味”,久而久之鲫魚就不被看好了。要我說,吃一些來路不明的野生鲫魚,還不如養殖的鲫魚,雖然口感和肉質差了點,但最起碼是安全的。
釣到的野生鲫魚,你們是喜歡紅燒還是炖湯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