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美食之都”的順德,自古就是“魚米之鄉”,對于魚的烹饪十分講究,甚至做到“一魚百吃”。其中,無骨魚、盤龍鳝的制作方法就很好地體現了順德廚師的刀工和烹饪技巧。
近日,南都記者從順德區勒流街道獲悉,勒流飲食協會牽頭對無骨魚、盤龍鳝的原材料及用料量、烹制工藝、感官要求、安全衛生要求等進行規範,完成了兩項勒流名菜标準制定。至此,勒流名菜團體标準增加到7個。
據介紹,此次名菜團體标準由聚福山莊、君王酒店等7家勒流餐飲名店聯合起草制定,在經過餐飲企業走訪調研、制作标準起草、征求意見、專家審查等流程後,順德标準與編碼所對無骨魚、盤龍鳝的原材料及用料量、烹制工藝、感官要求、安全衛生要求等進行規範,完成兩項勒流名菜标準制定,由勒流飲食協會在國家團體标準化平台上進行發布。
據勒流街道飲食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勒流名菜團體标準主要針對菜品的原料選取、烹制工藝、色香味的成品要求,以及具體制作工作等要素方面來進行嚴格規範,保證廣大市民能品嘗到優質純正、美味健康的勒流名菜。通過協會發動會員企業參與團體标準制定,希望标準化起到帶動作用,讓更多的企業參與進來,共同推廣勒流美食品牌,保障市民食品安全”
無骨魚:庖丁解魚,烹制技法獨步天下順德人喜歡吃魚,在民間更有“不吃魚不是順德人”的說法。但是魚多刺,一不小心就會卡住喉嚨。為讓怕卡到魚骨的吃貨放心吃魚,勒流廚師創制無骨魚的烹制技法,獨步天下,可以說是順德廚師的一張名片。
勒流的桑基魚塘盛産四大家魚,其中鲫魚味道鮮美,鳙魚和草魚肉多肥美,故無骨魚一般采用鳙魚、鲩魚或鲫魚作為食材。勒流廚師熟知魚骨的分布與魚刺的走向,如同庖丁解牛般精準把魚骨、魚刺剔除,做法雖然不算繁雜,但卻處處體現廚師精湛的刀工和對魚骨分布的熟悉。無骨魚的的烹制做法主要以涮食或蒸食為主,廚師根據食客的要求以快速完成活魚宰、去骨、切片、下鍋、烹制,使得無骨魚以鮮、嫩、滑、無骨著稱,去骨隻需加入極少的調料,力求吃出新鮮食材的原汁原味。
一碟無骨的魚肉僅占整條魚中二至三成,而剩餘的部分,則是魚頭、魚尾、魚骨、帶骨刺的魚肉以及魚皮、魚腸、魚鳔等。水鄉人家很善于挖掘魚身上每一個細部的美味,點一道無骨魚的菜品,除了無骨魚片,還可根據食客的喜愛與不同需求搭配一魚多食套餐,将魚的每一寸部位物盡其用,毫不浪費。
标準介紹
無骨魚:選用鳙魚、草魚作為原料的,宜選用生長于水庫、重量為2500-3500克的現貨鳙魚,或重量為1500-2000克的鮮活草魚,在池塘中暫養20-30天,選用鲫魚的,宜選用重量500-1000克左右的鮮活鲫魚。将魚進行無骨化處理之後,将魚肉經鹽水洗過後用清水洗淨,用餐巾紙吸幹,加入食用鹽、花生油、澱粉與魚肉混合均勻,再根據食用要求進行清水火鍋、粥底火鍋或清蒸。
盤龍鳝:魚身相連,擺成盤龍狀
鳗魚俗稱風鳝,因其腹白,有兩隻烏黑小耳朵,故又稱“白鳝”。鳗魚營養豐富,有“水中人參”美譽。鳗魚是一種名貴滋補美食,富含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鈣及膠原蛋白。過去,北方人難得一嘗其滋味,曾有“北來要作嘗鮮客。一段鳗魚一段金”的詩句,因此鳗魚也被奉為“水中軟黃金”了。
中國鳗魚看廣東,廣東鳗魚看順德,而勒流稔海村就是順德鳗魚的代表。擁有首個“中國鳗魚之村”的稱号。經過30多年的打拼,勒流稔海人創造出了令人矚目的“鳗魚天下”:在2009年,順德獲得“中國鳗魚之鄉”稱号;在2018年,稔海村獲得了“中國鳗魚之村”的稱号;“順德鳗魚”作為國家地理标志保護産品譽滿全球。
勒流人喜歡吃鳗魚,烹調方式以蒸、炆、煎焗、烤為主,創作出柚皮炆頂骨鳝、煎焗鳝片、盤龍鳝等名菜。盤龍鳝因菜式形似一條龍盤踞在碟子上,體現出中國人講究吉祥安康、騰龍天下的美好寓意,因此成為日常宴會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
标準介紹
盤龍鳝:宜選用生長期約為一年半,重量為400-600克的鮮活白鳝。白鳝用談鹽水暫養15-20天後,先用鹽及澱粉抹掉外表粘液,再宰殺、清理洗淨後,從背部入刀側切,斜度約60度,每隔2CM切一刀,從頭部開始切到尾部,保持魚身相連,整條不斷。将處理好的白鳝再盤中擺成盤龍狀。加以調味料調味,水開後,隔水蒸5-6分鐘即可取出,出鍋後撒上蔥花、紅椒粒點綴,淋上熱油即可食用。
采寫:南都記者 胡嘉儀 通訊員 勒流宣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