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雷起,野菜生”這話說的一丁點也沒錯,有些植物還專門挑雨後季節出現,例如蕨菜,山莴苣,蒲公英等等,這些雖然都是雨後出生,但是生長周期還是挺長的,最具特色的還是得這一款雷公菌,它也是隻有在雷雨天氣後才生長,一夜雨後第二天你就會看到它綠油油的鋪滿了土地,出太陽就不見了。這就成了它名字的由來。

雷公菌科普:
雷公菌又稱地木耳,長得的确與木耳相似,隻是顔色上有區别,它的學名又叫普通念珠藻,它的生長需要大量的水分,溫度與空氣中的濕度達到了它的生長條件才會冒出來,在雨水的滋潤下它生長得極為瞬速,生長周期也極其短暫,所以它的價值也很高。其蛋白質含量高于雞蛋、木耳、銀耳等;總氨基酸含量與發菜、香菇相近。因此,地皮菜是人體蛋白質很好的來源。

李時珍曾在《本草綱目》中這樣介紹它:
“地耳亦石耳之屬,生于地者,狀如木耳,春夏生雨中,雨後即早采之,見日即不堪。俗名地踏菰是也。”“補心清胃,久食美色, 益精銳神,至老不毀”。由此可見雷公菌不僅有食用價值,還具有藥用價值,它的營養價值十分豐富,富含多重維生素與蛋白質,其中的鈣含量遠超牛奶,比牛奶足足高出三四倍。

從前的人們在農村見過,卻不懂它的藥用價值與營養價值,雖然可以食用,但是不易保存,因為是生在在地皮上,濕漉漉的菌類清洗起來也很麻煩,除非特别想吃,不然一般的人們都懶得去采摘,如今雖然都得到科普,但是因為對生長條件的挑剔,雷公菌的數量還是極其少的,新鮮的不好運輸,制作成幹貨會大量縮水,所以它的價格也随着提高了不少。

說到食用價值,雷公菌這道菜的做法也很多,新鮮采摘的雷公菌清洗幹淨後,用來與肉炒菜還是煲湯都十分鮮美,之前沒人要,如今卻成了餐桌上不可多得的美食。

想要親自采摘上雷公菌還得看運氣,得專門挑雷雨天氣後,去有碎石土的土地上尋找,還得眼尖的,一不小心就會被當作青苔給踩踏了,大家若見到此物,不妨采摘些回去,清洗幹後可真是不可多得的一道野生美味。

以上就是《雷雨天才有的美味—雷公菌,之前沒人要,如今成不可多得的美食。不知道你們那裡叫什麼呢?你們還大自然有什麼隐藏的食材歡迎分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