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羊大骨
骨髓的營養,包括了肥油、鐵質、磷和維他命A,還有微量的Thiamin和Niacin,都是對人體有益的。在早年,一劑最古老的英國藥方,是用骨髓加了番紅花打勻,直到像牛油那樣澄黃,給營養不良的小孩吃。
在當今營養過剩的年代,一聽到骨髓,就大叫膽固醇!怕怕,沒人敢去碰。好在有這些人,肉販都把骨頭和骨髓免費贈送,讓老饕得益。
凡是熬湯,少了骨頭就不那麼甜,味精除了用海藻制造之外,就是由骨頭提煉出來的。
有次去匈牙利,喝到最鮮美的湯,用大量的牛腿骨和肉煮出。肉剁成丸,加了椰菜。以兩個碟子上桌,一碟肉丸和蔬菜,一碟全是骨頭。有七八管左右吧,抓起一根就那麼吸,滿嘴的骨髓。一連多枝骨,吃個過瘾,怕什麼膽固醇?有些在骨頭深處的吸不出,餐廳供應了一支特制的銀匙,可以仔細挖出。這種匙子分長短兩支,配合骨頭的長度,做得非常精美,可在古董店買到。
起初炮制,也許會弄到骨髓完全跑掉,全碟是油,但做幾次就上手。再怕做不好,入烤箱之前用面包糠把骨管塞住,骨髓便不會流出來。如果沒有烤箱,另一種做法是用滾水炮制,煮個十五分鐘即成,但較容易失敗。
骨髓太膩,要用西洋芫荽中和。芫荽沙律是用扁葉芫荽,加芹菜、西洋小紅蔥,淋橄榄油、海鹽和胡椒拌成,做法甚簡單。把骨髓挖出來,和沙律一齊吃,或者塗在烤面包上面,但建議就那麼吞進肚中,除了鹽,什麼都不加。
在法國普羅旺斯吃牛扒,也不像美國人那麼沒有文化,他們的牛扒薄薄一片,淋上各種醬汁。牛扒旁邊有烤熱的骨髓,吃一口肉,一口骨髓,才沒那麼單調。
意大利的名菜叫Osso Buco,前者是骨,後者是洞的意思。一定帶有骨髓,最經典的是用茴香葉和血橙醬來炮制。
制法是先把小牛的大腿斬下最肥大的那塊來,用繩子綁住,加茴香葉和刨下橙皮,放進烤箱烤四十五分鐘,如果怕骨髓流走,可以在骨頭下部塞一點剁碎的茴香葉。
羊的骨髓,味道更為纖細,帶着羊肉獨特的香氣。最好是取羊頸。羊頸斬成八塊,加洋蔥、椰菜或其他香草,撒上海鹽,烤也行,焗也行,羊頸肉最柔軟,吸骨髓更是一絕。一樣用羊頸,加上鹽漬的小江魚(Ahchovies)來炮制,更是惹味。和中國人的概念:“羊”加“魚”得一個“鮮”,是異曲同工的。
印度人做的羊骨髓,是把整條羊腿熬了湯,用刀把肉刮下,剩下的骨頭和骨邊的肉拿去炒咖喱。咖喱是紅色的,吸啜骨髓時吮得嘴邊通紅,像個吸血鬼。這種煮法在印度已難找,新加坡賣羊肉湯的小販會做給你吃。
豬骨髓也好吃,但沒有豬腦那麼美味。點心之中,有牛骨髓或豬骨髓的做法,用豆豉蒸熟來吃,但總不及豬骨湯的。把骨頭熬成濃湯,最後用吸管吸出脊椎骨中的髓。
魚頭中的魚雲和那啫喱狀的部分,都應該屬于骨髓的一部分,洋人都不懂其味,整個魚頭扔之。魚死了不會搖頭,但我們看到搖個不已。大魚,如金槍,骨髓就很多,日本人不欣賞,中國台灣南部的東巷地方,餐廳裡有一道魚骨髓湯,是用當歸炖出來,嚼脊椎旁的軟骨,吸骨中的髓,美味非凡。
家中請客時,飯前的下酒菜,若用橄榄、薯仔片或花生,就非常單調,沒有什麼想象力。有什麼比烤骨髓送酒更好的?做法很簡單,到你相熟的凍肉店,把所有的牛腿骨都買下,隻用關節處的頭尾,一根骨鋸兩端,像兩個杯子,關節處的骨頭變成了杯底。這一來,骨髓一定不會流走,把骨杯整齊地排列在大碟中,撒上海鹽,放進微波爐叮一叮。最多三至五分鐘,一定焗得熟透。
你看,隻要用心烹饪,骨髓也可以很美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