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對大米有獨特而深入的認識,大米既可作主食,也可作藥材。雖然很多人因為健康原因吃得越來越少,但米飯仍然有不可替代的好處。
大米可以是主食,也可以是一味藥
人類吃米飯已經有幾千年的曆史了。世界上最早的水稻可以追溯到8000多年前,當時在中國湖南省道縣發現了世界上最早的古代栽培水稻。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千百年來,大米養了一代代人,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大米幾乎參與其中。
大米不僅是一種經典的主食,而且還用于醫藥。古籍《傷寒論》中記載名方白虎湯,加入粳米以益胃生津。
人們常吃的米,可簡單分為兩種籼米、粳米。
籼米外形纖細,粘度差,主要生長在華南、台灣、印度和中南半島。粳米米粒呈圓形,主要産于華北、日本、韓國等地。粳米的粘度要比籼米好,制作壽司時會用到粳米,會有既粘又有彈性的口感。
粳米和籼米的功效是一樣的,但是《傷寒論》的作者張仲景當年生活在黃河地區,把粳米當藥用。醫書中強調使用粳米而非白米,另一個原因是為了區分白米和糯米,因為糯米難以消化,不适合患者食用。
米飯要趁新鮮吃?放一年的陳米養生效果更好
古人對米是很講究的,他們會将米在不同的時間和地點播種和收獲,以及儲存時間的長短加以細分。
例如,放上一年的大米被稱為陳米。陳米因下氣已消,很适合生病的人吃。
放置一年的陳稻,食用時才脫谷
清代藥學著作《食鑒本草》中提到“陳稻新碾者尤佳”,放了一年的陳稻,在食用前才脫谷,這種新碾出來的陳米最養胃氣。
不僅把米放上一年有養生功效,将米炒過還能治病,炒米性燥助火,能改善因脾胃虛寒造成拉肚子的症狀。大便幹硬的人就不适合常吃,以免助長火氣。
補血要吃白米飯,為造血提供基礎
自古以來,中國人的飲食習慣就是以米飯為主食,吃配菜。中醫有句話叫“胃納五谷,以養五髒氣”。養生首要注重五谷,其中又以性味甘平的白米飯适合所有人。
肉類和蔬菜是非常有營養的食物,但隻是額外的能量。白米能提供穩定的能量供應,讓身體最有效、最安全地吸收營養。特别是月經期間血液較多的女性、貧血、飯後很快就餓的人、體弱的人特别需要吃白米飯。
以補血作用為例,豬血和含鐵量高的豬血和紅肉确實可以補血,但真正的造血基礎來自五谷。所有的營養都是從脾和胃吸收的,脾和胃首先為身體提供能量,然後才用于血液生産。如果谷物不吃或吃得少,胃氣會越來越衰敗,自然沒有多餘的能量去造血。
進食約2小時後就會感到饑餓,身體感到虛弱,手腳無力,甚至雙腳發抖的人代表胃氣、能量不足。這類患者要特别留意米飯的食用量,需要加大飯量。
此外,平時健康的人,生病時也要降低飲食,順從地吃白米飯。例如,有些減肥者的人飲食以蔬菜和肉類為主,飯量很少,甚至不吃。但生病時仍這樣吃,就會造成能量吸收不足,痊愈得慢。
五谷雜糧雖然營養豐富,但并不适合所有人
現在許多人認為米飯是不營養的,相比之下,市場上是很常見的蓮子、紅扁豆、芡實、荞麥、燕麥、小米、麥仁、糙米、黑糯米、紅薏仁等谷類混合而成五谷米很受歡迎。人們認為這種谷物組合會被認為更有營養,更健康。
但并不是每個人的脾髒和胃都能正确消化這些谷物,反而會成為負荷。
其實養生應該是了解自己的生理、心理,進行個人化的調養,把身心調整到最和諧的狀态。并不是認為吃什麼食物養生,就多吃什麼,最好是視身體情況挑選食物。否則就會造成身體無法吸收的情況。脾胃不好的人吃糙米、五谷米,也會承受不了,脾胃會越吃越虛弱。
五谷飯
糖尿病患者也建議吃白米飯,因糖尿病患者的脾腎虛損嚴重,白米有益脾胃的功能,但是不宜食用過多。以白米飯為原型食物更能使餐後血糖穩定上升。如果很擔心血糖問題,也可以白飯為主,再加一點五谷。基本上,隻要遵循肉、菜、飯的進食順序,就能使飯後血糖上升較穩定。
所以白米要會吃,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