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校外培訓機構集中整治通知?據北京晚報報道,按照北京市“雙減”工作要求,結合各區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實際情況,截至9月1日,北京已有12區公布首批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白名單,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對校外培訓機構集中整治通知?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據北京晚報報道,按照北京市“雙減”工作要求,結合各區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實際情況,截至9月1日,北京已有12區公布首批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白名單。
8月17日,北京版“雙減”方案落地。其中,在校外培訓治理工作上,北京市将不再審批新的面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學科類培訓機構,并對現有學科類培訓機構重新審核登記。同時要求校外培訓機構不得占用國家法定節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組織學科類培訓。此後,各區陸續公布校外培訓白名單。所謂白名單,即已批準恢複線下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名單。進入白名單的培訓機構,符合資金監管、辦學許可、疫情防控、行為規範、辦學标準等相關要求。這既是對“雙減”方案的有效落實,也是給有培訓需求的家長和學生的一個交代。
有些市民可能會有疑惑:在大力整頓校外培訓亂象的背景下,為什麼上了白名單的機構可以恢複教學?學生們的校外培訓負擔會不會減不下去呢?其實,減輕學生校外培訓負擔,并不是要将學科培訓“一刀切”,而是要讓超綱超标、肆意占用學生休息時間、鼓吹教育焦慮、欺騙家長、亂收費的機構再無生存空間。這樣,校外培訓機構成為校内教學的适當補充,而絕不可能越俎代庖。學生們的“主戰場”回歸校園,在考試、作業負擔得到減輕的同時,休息、娛樂等權益也能夠得到保障,自然達到了“減負”的目的。
根據“雙減”新規,白名單上的培訓機構,除培訓内容和培訓形式有着嚴格規定外,資金也會得到嚴格監管,白名單上明确标注了監管銀行的名稱;同時,海澱、石景山等區發布的白名單上,明确标注了培訓機構的“非營利性”。這就意味着價格戰、虛标課時費、卷款跑路等亂象,難以再發生。家長的經濟負擔有所減輕,退費等正當權益也将得到嚴格保障,不用擔心被“割韭菜”了。
值得關注的是,與此同時,大興區、懷柔區還公布了學科類培訓機構黑名單,或無辦學資質,或者涉訴停業,這既讓家長在選擇時更加放心,也給白名單上的培訓機構提了個醒。上了白名單,拿到了“通行證”,不意味着從此“通行無阻”,切莫無視“雙減”政策,進場犯規。比如,不能超前、超綱教學;不能在周末、節假日、寒暑假進行學科培訓,準确地說,線下教學時段隻能是周一至周五學生放學後至晚上8點半之前。此外,不能上市圈錢、不能無證辦學、不能虛假宣傳、不能胡亂收費,這些底線,必須嚴格遵守,否則,必然也會“被罰下場”。一句話,不能再越“減負”紅線,清清白白搞教培、明明白白守規則,才有資格共同構建未來更加健康的校外培訓業态。
來源 北京晚報 | 記者 侯江
編輯 侯江
流程編輯 劉偉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