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慧跑,助您輕如羽、跑無傷
來自某跑步公衆号的消息(未經官方或者權威機構證實),山西太原一精英跑者(北馬九星跑者,18年北京馬拉松年齡組第二名)在晨跑時暈倒,雖經心肺複蘇及120搶救,最終仍不幸離世。
而這名跑者就在今年二月,還在跑團微信群裡發出一段“深刻的自我反思”:
——
自己之前花太多時間精力在跑步上,要多陪家人,要減少跑馬次數,要壓縮自己每年參賽場次,不再跑百公裡賽事,不再為跑馬而跑而是為健康快樂而跑,要擺脫功利心态……
這段反思錄可謂每句話都發自肺腑,針針見血,刀刀切中要害,講得極為中肯,相信絕大多數跑者對于這段話都會表示認同和認可。
但令人唏噓不已的是,這名跑者最終卻因為跑步突發猝死,讓人不禁感歎造物弄人。
截圖來源于:網絡
這名跑者顯然是一名精英跑者,并且是北馬九星跑者。
什麼是北馬九星跑者?
這是北馬賽事方建立的一套跑者榮譽體系,從一星到九星。
北馬完賽即為一星,九星最高,九星标準甚至高于大名鼎鼎的波士頓馬拉松BQ标準。
40歲以下跑者全馬要達到245,60歲以上甚至要達到330才能稱其為九星跑者,如果這名跑者是真實存在的,并且北馬年齡段成績确為第二名,那麼毫無疑問,這名跑者是精英跑者中的佼佼者,其成績也許超過90%的精英跑者。
就是這樣一名頂級大衆跑者,也許在跑過大幾千甚至上萬公裡、參加無數馬拉松、無數次PB之後,終于認清了大衆跑者跑步的初心和本質,也對自己過往跑得太拼,參加馬拉松過多表達了深刻的反思。
可謂“善莫大焉”,而半年之後,他本人卻不幸跑步猝死,如果反思能更早一些,醒悟能更早一些,能不能避免失去生命這樣無法挽回的結果,小編不好說。
死者為大!
本文并無意過度解讀或者評論這名跑者,隻是希望這樣的悲劇能更少一些。
願逝者安息!
衆所周知,今年是非常特殊的一年,馬拉松比賽偃旗息鼓,但即便沒有馬拉松比賽,各式各樣的跑步猝死仍然時有發生。
雖然運動性猝死發生概率極低,雖然科學事實告訴我們經常鍛煉者發生猝死的風險要低于非鍛煉者,但由于猝死本身危害極大,後果嚴重,不可挽回,每發生一次這樣的事件無疑都牽動着我們的神經,引發跑圈熱議。
成熟跑者跑量及訓練強度
明顯大于普通大衆跑者
更要加倍關注心髒健康
事實上,精英跑者發生猝死也不是第一次了。
2017年,深圳一名精英跑者突發心肌梗塞離世震動跑圈。
據當時的媒體報道,該跑者年齡50多歲,最好成績在2小時50多分,考慮到其年齡,這一成績在業餘選手裡面已經屬于比較頂尖的了。該跑者也曾多次參與百公裡級别的越野賽。
2017年廈門(海滄)國際半程馬拉松組委會為了提升大衆跑者健康跑馬意識,與廈門大學附屬心血管病醫院合作開展賽前體檢,約有300名跑者自行預約并前往體檢,經檢查已發現6名跑者存在一定問題,不适宜參加馬拉松比賽。
2019年根據杭州當地媒體報道,金先生(化名)從40歲開始跑步瘦身,逐漸愛上跑步和馬拉松運動。
保持着隔天沿錢塘江跑10公裡的習慣,馬拉松最好成績是3小時20分鐘,金先生在先後兩次跑步時出現眼前發黑甚至暈倒,後到醫院做了檢查,被診斷為房顫,醫生分析這與金先生長期跑步,心髒超負荷有關,并建議金先生要限制參加長時間劇烈運動。
來自波蘭的科學家們對一批大衆精英跑者進行了研究,通過檢查他們的心髒形态和功能,目的是觀察這些精英跑者有多少人出現了“運動員心髒”這樣的改變。
這項研究一共測試了34名男性精英跑者(年齡為40±8歲)
他們的馬拉松平均完賽成績為3.7±0.4小時
最大攝氧量為53.7±6.9ml/kg/min
其平均周跑量為56.5±19.7公裡
科學家們采用彩超檢測了受試者的心髒形态和結構,并選取了一批沒有鍛煉經曆的普通人作為對照。
結果發現與對照組相比,跑者心房普遍增大,左心室壁增厚(可以視作心肌肥大)、左心室重量增加,約有56%的跑者出現了左房容積增加,另有56%的跑者出現右房容積和室間隔厚度增加,47%的跑者出現右心室流出道直徑增加,約有50%的跑者每單位體表面積的左房容積甚至超過了運動員。
當心髒彩超檢查顯示總計6名受試者心髒有一些異常改變,科學家們還讓這6名受試者接受了心髒磁共振檢查,結果發現其中有1人出現了明顯的病理性心髒改變——表現為肥厚性心肌病,而這種病是猝死的誘因之一。
通過上述結果不難看出,大衆精英跑者心髒結構和功能都發生了一些适應性改變,也就是說大衆跑者在大運動量作用之下,也會發生“運動員心髒”。
令人驚訝的是,本研究約有一半的受試者其單位體表面積的左房容積甚至超過了運動員正常水平的上限。
左心房容積增加從本質上來說,反映了大衆跑者在承受大運動量負荷時,心髒發生了不正常的形态改變,也就是說這種改變不一定是都是生理性或者健康的,有可能是病理性的。
此外,該研究還發現,有個别跑者發生了室間隔增厚,而室間隔增厚是診斷肥厚性心肌病的一種重要參考指标。
如果跑者看過上述内容還是不太理解其中很多專業名詞的含義,我們用通俗的話解釋就是,在長期運動負荷作用下,大衆精英跑者心髒發生了一些形态和功能的改變,這種改變可以看做是“運動員心髒”,是心髒功能增強的表現;
但有相當比例的跑者其心髒同樣發生了病理性改變,甚至是發生了肥厚性心肌病,區分這種改變是生理性的還是病理性的,對于心髒科醫生來說也并非易事。
在34名大衆精英跑者中50%心髒發生了可能的異常改變,其中一人發生了肥厚性心肌病,這概率可謂不低。
跑步是最有益心髒健康的運動之一
但這是有前提條件的
跑步是典型的耐力性運動,長期耐力運動對于人體的益處是毋庸置疑的,耐力性運動可以顯著提高生活質量,并且主要表現在改善人體心血管功能和提高整體健康水平。
耐力性運動不僅有益健康,還可預防和輔助治療疾病、促進疾病康複。
因此,早在2007年,美國運動醫學會就提出了著名的觀點——Exercise is Medicine(運動就是良醫),也就是說運動可以像傳統的醫學治療手段一樣,有效地防治一些常見的慢性疾病,如心力衰竭、冠心病、肥胖症、糖尿病、高血壓、部分類型癌症和抑郁症等等。
大量研究也已經證實
在2016年年底,美國心髒協會已經将心肺耐力作為“第五大”生命體征。而過去傳統四大生命體征包括:呼吸、體溫、脈搏、血壓。
運動的益處
因此,我們鼓勵大家積極投身運動,運動越多,所能獲得的健康收效也就越大。
但問題來了:運動量是不是可以無限增加?同時也能帶來健康好處的無限增加呢?
顯然不是這樣的。
正如藥物有最大的安全劑量,運動也是如此,超過一定的運動量可能對機體産生不利的影響,抵消運動帶來的一部分好處,甚至弊大于利。
我們絲毫不懷疑經常跑步、多跑步對于健康的好處,但這不能超越過量跑步的邊界。
運動量與健康之間的U型曲線關系一直以來都被廣泛認可。
運動量與健康之間是U型曲線關系
專業選手和成熟大衆跑者有着強大的心髒
但極少數人也可能蘊含心髒病的風險
耐力運動時,機體需氧量持續增加,正常情況下為滿足機體對氧的需求,心髒工作能力也會相應增加,運動時心髒工作能力是安靜時的5-7倍,當長時間需要心髒以如此大的強度工作就會對心髒造成極大的負荷,為滿足如此大的負荷,心血管會産生相應的适應性變化。
比如表現為心腔容積增大,心肌增厚,心髒質量增加,我們把這種情況稱之為“運動員心髒(athlete heart)”。
傳統觀點認為心髒體積大、強而有力能滿足高心率下有氧代謝需求,是人體對于大負荷運動産生适應的一種表現。
事實上,研究發現長期運動訓練所導緻的心髒結構變化并不是全都是好的方面。
例如,高水平耐力運動員退役後,即便幾年内不參加比賽及大強度訓練,其心髒也不能恢複到正常大小,耐力運動員中有些人會發生心律失常。
科學家因此推測耐力運動引起運動員形成“運動員心髒”,而這些結構變化又可能為心律失常建立了基礎,進而可導緻心髒功能障礙。
有時,即使是專業的心髒病大夫,也很難區分運動員的心髒增大是适應良好還是已經發生了心髒疾病,所以常常被誤診,這需要細緻專業的檢查。
普通大衆跑者健身性質的跑步不太可能像運動員那樣發生“運動員心髒”,但那些跑量較大、跑步較多的資深跑者,卻有可能存在心髒發生某些不良改變的風險。
跑馬這樣的大強度耐力運動
可能導緻心肌損傷
耐力運動是健康積極的生活方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馬拉松比賽或者為了馬拉松備賽而進行的大強度耐力訓練卻有可能會對心血管造成不利的影響。
研究顯示,馬拉松比賽後心肌損傷的标志物,如心肌鈣蛋白、MB型肌酸激酶、B型腦鈉肽上升了50%,這無疑是提示馬拉松這樣的極限強度耐力運動導緻了心肌受到一定損傷。
雖然這一變化在1周内可恢複到基礎值,但經年累月的過度大強度運動和重複損傷,可導緻心肌纖維化(所謂心肌纖維化是指心肌彈性下降,收縮能力受損),進而引起心律失常。
此外,長期大強度耐力運動也會加速心髒“衰老”,如冠狀動脈硬化、心室舒張功能障礙、大動脈血管壁變硬等,衆所周知,冠狀動脈硬化是導緻心肌梗塞的主要原因。
不重視跑馬後恢複
頻繁參賽讓心肌損傷雪上加霜
一次大強度耐力運動所造成的心髒損傷是可逆性,如果給予充分的恢複和修複時間,這些損傷可以得到修複,這樣就會形成一個更健康強大的心髒。
倘若休息不夠,恢複時間不充足,那麼,運動對心髒造成的急性可逆性微損傷則會堆積,最終導緻心肌纖維化、心律失常等等。
比賽是充滿樂趣的,但頻繁追逐比賽、追馬可能就有問題了。
有些跑友一個月參加兩三場馬拉松,有的甚至參加背靠背的馬拉松。
所謂背靠背馬拉松就是指這周參加比賽後下周又參加比賽,或者今天剛參加完一場馬拉松,明天又去别地兒參加另一場馬拉松;
更有一些跑步大神鼓吹“如何才能更好的參加背靠背馬拉松”,這簡直是在拿生命開玩笑,自己是大神跑跑也就算了,但以此鼓勵引導别人,這是極不負責任的做法。
因為背靠背的比賽會導緻嚴重的疲勞,無論對于心髒,還是肌肉關節。
所以,每月最多1場馬拉松,賽後恢複理想時間為3個月,連續跑馬對大多數跑者都是不适合的。
美國心髒協會
對于長期運動所導緻的風險的重要觀點
長期運動訓練會導緻心髒的重塑,有證據顯示在少數運動量極大的運動員中,訓練導緻了不良的心髒适應。
有研究顯示中年運動員他們的冠狀動脈斑塊發生率甚至高于缺乏鍛煉人群,而那些運動量最大的運動員中,動脈斑塊出現率最高。
大強度大運動量對于心血管潛在的不良影響
心肌纖維化在高水平運動員中也比較常見,所謂心肌纖維化又稱為心肌鈣化,往往由于反複加重的心肌缺血缺氧所産生,并導緻心肌收縮力的下降,甚至逐步加重發展為心力衰竭。
心肌纖維化程度被認為是長期運動對于心髒影響的重要效應指标,長期運動是否導緻冠狀動脈硬化,以及運動員是否更加容易發生心肌纖維化,這方面還需要進一步研究。
總結
不知從何時起,跑圈怪現象層出不窮,例如:
● 跑得慢成為一件令人羞愧難當的事情;
● 跑步距離短、跑得慢都不好意思發朋友圈;
● 跑團對于跑得快、跑的裡程多的人盲目崇拜,這些所謂大神也很享受被人膜拜的感覺;
● 跑圈不是比誰跑步更理性、更無傷、更健康,而是單純比誰更狠,誰更自虐;
以上的怪風氣可以休矣,請跑友們不要忘記自己的初心,相信絕大多數人的這顆初心都是從跑步中獲得健康;
但一直在路上的我們有時難免會迷失方向,比如過度追逐馬拉松,過于追求跑量,給自己制訂不切實際的目标、不重視休息和營養等等,不一而足。
願跑者能一直健康地跑下去,每年進行必要的體檢特别是心髒健康檢查。
最後送上約翰·多恩著名的布道辭
你還記得最初跑步的初心嗎?你是為什麼而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