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上實下虛上熱下寒的食療

上實下虛上熱下寒的食療

健康 更新时间:2024-09-30 11:02:26

一聽寒熱,大家就覺得跟溫度有關系。其實,食物的寒熱之性跟溫度确實有些關系,但主要還是指的食物本身的特性。比如,辣椒,吃了之後感覺嘴裡、胃裡熱乎乎,頭上、臉上熱的冒汗,類似喝熱水的溫熱感。

除了辣椒,再比如酒,特别是高度白酒,喝的時候感覺是熱辣的,喝完之後臉紅撲撲、熱燙燙的,脈搏加快而有力量,總體上給人一種熱的感覺。辣椒、白酒這類吃了之後給人熱感的食物,就是熱性。

上實下虛上熱下寒的食療(食療養生就入門了)1

有的食物跟熱性是相反的,能給我們帶來一種寒涼的感覺,比如夏天,烈日當頭,氣溫都快四十度了,又熱又渴,吃幾片西瓜,就感覺特别涼爽。西瓜這種能滅火、能解熱的特性,就是寒性。寒性的食物,還能祛内火,比如臉色長痘痘,口腔潰瘍,或者糖尿病人的比較燥熱,特别愛喝水。除了西瓜,還有苦瓜、綠豆等,也是寒性。

不寒不熱的食物有嗎?當然有,叫做平性。經常吃的食物,平性的就很多。以糧食類的為代表,比如大米、小麥、玉米、大豆,還有土裡長的紅薯、土豆、山藥等,還有一些蔬菜,比如白菜、卷心菜,也是平性。平性食物刺激性小,也可也說比較養人。

上實下虛上熱下寒的食療(食療養生就入門了)2

食物的種類太多了,隻用熱、寒、平來區分還不夠。古人就又引入四個詞,加在一起,就是七個寒熱屬性,按照從熱到寒的順序,依次是熱、溫、微溫、平、微寒、涼、寒。這七個屬性分别對應常見的食物,略舉幾例如下。

熱性:辣椒、胡椒、白酒

溫性:韭菜、蔥、姜、蒜、花椒、小茴香、八角茴香、栗子、大棗、桃、杏、羊肉、雞肉、蝦

微溫:藿香、蘇葉、白扁豆、山楂、牛肉

平性:大米、小麥、玉米、大豆、紅薯、土豆、山藥、白菜、豬肉

微寒:小米、薏米、西紅柿、冬瓜、橘子、牛奶、鴨肉

涼性:菠菜、芹菜、茄子、絲瓜、黃瓜、蘋果、梨、香蕉、火龍果

寒性:苦瓜、西瓜、柿子、猕猴桃、桑葚、綠豆

同樣一種食物,古人們對它的寒熱之性的認識,是不是一緻?實際上,經常不一緻。諸位讀者看了上面的分類,也有不同觀點。比如,小米,有人認為它性微寒、還有說它微溫的,平性的,都有。再比如,牛奶,也是類似的情況,說它性微寒的多一些,但并不統一。

為什麼會出現這些不一緻,我們來分析如下:

1 有些食物的寒熱之性不明顯,近于平性,不同的人感覺不一樣。雖然說人的感覺很靈敏,但是人和人之間有個體差異。夏天開空調的時候,如果溫度設定的是24℃,一個辦公室十來個人,有人覺得太涼,要裹個披肩才舒服,有人覺得溫度正好,有人覺得太熱,大家總是難以統一意見。而如果是零下10℃,大家就都認為寒,零上35℃,大家就都認為熱,就沒有分歧了。所以說,近于平性的、微寒的、微溫的這些食物,大家會有不同的體驗。即使我們和李時珍的認識不一樣,也沒什麼奇怪。

2 食物的加工方法不一樣,寒熱之性有差異。最常見的,生着吃和熟着吃不一樣,比如蓮藕,生吃藕或喝生藕汁,它是性寒的,有清熱作用。但把藕煮到熟爛,就是性平的,有補益作用。食物的這種特性,叫做生瀉熟補,不光是蓮藕,很多食物和藥物都是如此。而文獻對食物寒熱之性的記載,有的并沒有說明是生還是熟,後人讀了之後,難免就有不同的理解。

上實下虛上熱下寒的食療(食療養生就入門了)3

3 食物的不同亞種有差異。比如說,蘋果是我們很熟悉的食品,它又分很多品種,青皮的、黃皮的、紅皮;口感脆的、口感綿的。盡管都叫蘋果,一般來講,青皮而質脆的,涼性稍大。而口感綿的,比如花牛,相對來講,就沒有那麼涼。這種細微的差異,文獻的記載并沒有那麼詳細,甚至說古人對這些亞種的認識也不全面,都是正常現象。

其它的原因,也會造成寒熱之性的差異,比如:食物的不同産地,不用采收季節,保存方法不同等等,不再贅述。

如果個人的體驗跟書上記載不一緻,或跟别人說法不一緻,以哪個為準?答案是,食物給誰吃,就以誰的體驗為準。食療發揮作用,最終還是體現在個人身上。鞋子合不合适,腳最知道。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葉子,也沒有體質完全相同的兩個人。正确認識食物的性質,既要參考資料,又要關注個人的實際體驗。并據此調整食物的種類、用法、用量,以達到最佳的食療效果。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