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減肥,人類發明了許多飲食減肥方法。然而,解決發胖問題的最好辦法,可能非常簡單:讓我們的飲食方式,更加接近老祖宗們的飲食習慣。
我們的身體,和現代生活方式,不匹配!
在人類曆史上,食物充足的歲月非常短暫。在工業革命極大地提升人類的生産力之前,絕大多數時候,像糖鹽這類日常食物,從來都不是供過于求的,而是十分短缺。
但是現在,隻要你生活在一個和平、穩定、經濟正常發展的國家或地區,普通人能夠吃到的油、鹽、糖,将遠遠超出正常生理的需要。其攝入量,也遠遠超過我們的祖先。
而我們的身體運作機制,仍舊停留在适應“食物短缺”的生活狀态之中。比如“節儉基因說”就認為,當人們企圖采用饑餓減肥時,身體會自動降低基礎代謝,減少熱量消耗。而在恢複正常飲食後,它又會促使身體加快熱量向脂肪的轉化,反而讓減肥者更胖了。這種機制,完全符合食物短缺年代的人類普遍的生存狀态。
所以,身體的運行機制,實際上并不适應現代的生活方式。而我們卻又大量地吃,過多地攝入各種食物和營養成分。其結果就是,衣食無憂讓全球各地的居民普遍發胖,超重、肥胖成了全球性的問題。
從“吃肉問題”看“飲食過量”
有一項調查統計得到的數據,是這樣的:美國人飲食中40%的熱量來自脂肪,而中國熱量中55%至60%來自碳水化合物,25%至30%來自脂肪。
《中國統計年鑒》的數據是,2019年中國人平均肉類消費量為26.9公斤,其中城鎮居民是28.7公斤。你是不是認為不多?換算一下,一個三口之家,一年的肉類總消耗量接近90公斤。注意哦,這是平均數。
現在的中國人吃肉,是一件再平常不過的事。但在古代中國,經常吃肉絕對是富人或貴族才能做到的事。北宋慶曆朝,有一位谏官向皇帝進言,“後宮之數,臣不知,但聞三司計,肉食者千餘人”。意思是,據統計,宮裡吃肉的人太多了,居然有“千餘人”,開支太大。而宋朝絕對是中國曆史上最有錢的朝代,居然連最上層的一幫人吃肉(也就千把人),也會被谏官批評說開支大。
古文名篇《曹刿論戰》中,有“肉食者鄙”一說,用“肉食者”代指官僚們。另一名篇《寡人之于國也》中說道,“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倒并不是說,一定要70歲才能吃肉,至少在當時,平民百姓吃肉不容易,是一件大事。
有人會說,我們的祖先也吃肉啊,在采集、種植業還沒有或不發達的時候,打獵來的食物不都是動物嗎,吃進去的脂肪也不少啊!
問題在于,天然野生動物的肉類,其脂肪含量普遍不高,總體上大約隻有15%左右。而現代畜牧業、養殖業培育的家畜,其脂肪含量要高得多。比如100克普通豬肉,其脂肪含量可以達到近40克。
這裡隻是以肉類為例子,說明現代人攝入的各類食物量,已經遠遠超出我們的祖先,也遠遠超出了生存的需要,而我們的身體并不适應這一狀況。
讓飲食習慣更接近我們的祖先
大量進食,以及幾乎不受限制的熱量攝入,隻會造成一個結果:發胖。而肥胖又成為了其它衆多健康風險的溫床。
換言之,現代人普遍發胖,并不隻是因為你多吃了幾口食物,而是現代人的飲食結構、攝入量等,都和我們的身體運作機制不相匹配。直白點說,身體承受不了吃進去的那麼多油、鹽、糖等各種食物。
因此,從飲食的角度來看,解決發胖問題的思路也很簡單:讓飲食習慣更接近我們祖先的習慣。具體一點說就是,各種食物都要适量,加工食物少吃(越是深加工的食物越要少吃)。
但要注意:
(1)所謂“讓飲食習慣更接近祖先的習慣”,并不是讓你回到茹毛飲血的時代,而是要學會适可而止,不要過分沉溺于現代飲食方式之中。
(2)“适量”也并不是說要“嚴格限制進食”,饑餓感無法讓人将節食堅持下去,隻會讓人吃得更多,反而會更胖。
隻要你不是過于放縱自己的飲食,或者過度沉溺于各種美食,讓飲食更簡單、更自然一些,那麼“發胖問題”也将遠離你,何樂而不為!
減肥期間該怎麼吃零食?吃什麼不是關鍵,怎麼吃才是重點!
吃高纖維食物别隻盯着蔬菜:想減肥、想健康,越天然的食物越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