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之後,很多人的痔瘡開始“犯上作亂”,不少人趁着十一小長假去醫院割了痔瘡。割痔瘡的具體過程是怎樣的、手術有沒有風險、除了手術還有哪些其他的有效治療方式、有沒有人後悔割痔瘡等問題,也困擾着痔瘡患者。
病例:小周31歲,他說自己不後悔割痔瘡,隻後悔沒有早點去醫院割。
他描述自己割痔瘡的經曆是這樣的:
我在半年前大便時發現擦不幹淨,用手摸到肛門周圍有花生米大小的肉瘤,掐也不疼,還能用手塞回屁股裡。在網上查了說可能是痔瘡,3個月後肉瘤還是經常跑出肛門,屁股老是疼痛、瘙癢,就打算手術割了它。
術前檢查,檢查項目一般包括血常規、肛門指檢、灌腸、腸鏡等,檢查确診混合痔,醫生告訴我第二天手術,讓護士做準備,先是備皮,也就是刮掉肛門周圍的毛;然後是灌腸,護士讓我吃了點瀉藥,排幹淨腸道内的糞便,以免在手術過程中忍不住噴糞。
割痔瘡當天,先是往肛門裡打麻藥,這個過程稍微有點痛,麻醉一般是半麻,整個過程我都是清醒的。醫生一邊和我聊天一邊割痔瘡,還會把割下來的痔瘡給患者看,最後是縫合。整個過程大概40分鐘左右,除了屁股被一群醫生圍着看的尴尬之外還是比較輕松的。
手術後麻藥褪去,傷口就會很痛,無法言說得脹痛,有屁都不敢放。術後第一天主要依靠輸液補充營養,如果不能正常排尿就要插尿管,要不然會憋壞膀胱;第二天可正常進食,排便是非常考驗人的,護士建議有大便排不出可使用開塞露,大便時不要太用力,否則掙裂了傷口要重新縫合。後續幾天是換藥、剪肉芽、擴肛,像我一樣的幾個大老爺們都疼得嗷嗷喊,換完藥出來走路都像企鵝一樣,躺在床上也疼得哎呦哎呦的。大概半個月就逐漸恢複了,我在一個多月的時候就徹底好了。
小周告訴王藥師,雖然割痔瘡退了麻藥後比較痛,但是長痛不如短痛,割完了痔瘡真是要多爽有多爽。
二、做痔瘡手術有風險嗎?了解了做割痔瘡的整個過程,有些患者雖然擔心麻藥退後的疼痛,但承受不住痔瘡每天的折磨,對割痔瘡躍躍欲試,又擔心手術帶來的風險,畢竟要動刀又要打麻藥的。那麼,割痔瘡會有哪些風險呢?
1、肛門失禁
有患者在術後出現憋不住大便、肛門沒有彈性、在排氣的時候帶出糞便等肛門失禁的表現,主要是手術操作不當,損傷了肛門括約肌引起的,不過這種事件的發生率比較低,選擇專業的醫院是可避免的。
2、痔瘡複發
割了痔瘡後,還是有一定複發率的,不少患者在接受了一次痔瘡手術後,痔瘡再次出現,有的要割三四回。痔瘡的複發主要與手術切除的操作以及術後患者的飲食、生活習慣有關。建議患者割痔瘡要選擇正規的醫院,術後注意控制如廁時間、避免久坐、清淡飲食等,降低痔瘡的複發率。
3、肛門狹窄
割了痔瘡後,肛門狹窄也是容易出現的,主要表現為大便稍微幹一點就不容易排出來、大便變細等。原因是手術切除過多、術後疤痕過度增生出肉芽引起,臨床一般會通過手法擴肛、手術擴肛等方式輕易解決。
割痔瘡雖然有一定的風險,但現在醫學技術很發達,這些并發症的發生風險比較低,如果符合手術的指征,其他治療方式無法緩解的話,還是建議盡快到正規醫院進行手術切除。
三、得了痔瘡,除了手術切除,還有哪些治療方式?1、藥物治療
口服藥物、肛門塞栓等藥物治療是很常見的,患者可在專業醫生指導下使用相關藥物。
2、外痔可多進行溫水坐浴
這是一種非常健康的治療方式,患者隻需要在37℃的溫水中坐浴10~15分鐘左右即可,溫水可以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痔瘡(尤其是外痔)引起的瘙癢、疼痛等不适。
3、内痔可選擇内鏡下套紮
除了手術直接切除外,對于内痔,可以選擇消化内鏡下内痔套紮治療,将橡皮圈套紮在内痔基地,阻斷内痔的血液供應,使其缺血壞死後脫落。這種治療方式痛苦小、費用低、操作簡易,成為很多痔瘡患者的新選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