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痛病機分析過程?腹痛一、概述,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腹痛病機分析過程?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腹痛
一、概述
1.腹痛的定義腹痛是指胃脘以下,恥骨毛際以上的部位發生的疼痛而言。在臨床上極為常見,可出現于多種疾病中。本單元主要讨論内科常見的腹痛。外科、婦科疾病所緻的腹痛不屬内科範圍,本單元不再贅述。至于痢疾、霍亂、積聚、蟲症等所引起的腹痛,可參考有關章節。
2.腹痛的源流《内經》最早提出腹痛的病名,《金匮要略·腹滿寒疝宿食病脈證治》對腹痛的辨證論治作了較為全面的論述,開創了腹痛證治先河。王清任、唐容川對腹痛有進一步的認識,指出瘀血在中焦,可用血府逐瘀湯,瘀血在下焦,應以膈下逐瘀湯治療,對腹痛辨治提出新的創見。
3.腹痛與髒腑經絡的關系腹中有肝、膽、脾、腎、大小腸、膀胱等髒腑,并為足三陰、足少陽、手足陽明、沖、任、帶等經脈循行之處,上述諸病因,皆可導緻相關髒腑功能失調,使氣血郁滞,脈絡閉阻,不通則通。
4.主要相關西醫疾病的診斷急性胰腺炎:主要表現為腹痛、惡心、嘔吐、腹脹、發熱、黃疸,常并發為低血壓和休克,多數有上腹痛伴肌緊張或反跳痛,可有腹脹和腸鳴音減少。白細胞數增高,血、尿澱粉酶值增高。
二、病因病機
1.常見病因(1)外感時邪寒暑濕熱之邪侵入腹中,使脾胃運化功能失調,邪滞于中,氣機阻滞,不通則痛。寒邪内阻,氣機阻滞,可以引起腹痛;若寒邪不解,郁而化熱,或濕熱壅滞于中,以緻傳導失職,腑氣不通,亦可引起腹痛。(2)飲食不節暴飲暴食,傷及脾胃,食滞内停;或恣食肥甘厚膩辛辣之品,濕熱積滞,蓄結腸胃;或誤食馊腐不潔之物;或過食生冷,遏阻脾陽等,均可影響脾胃之健運,使氣機失于調暢,腑氣通降不利,而發生腹痛。(3)情志失調情志怫郁,惱怒傷肝,木失條達,氣血郁滞;或肝氣橫逆,乘犯脾胃,以緻脾胃不和,氣機不暢,均可導緻腹痛。(4)陽氣素虛脾陽不振,健運無權,或寒濕停滞,漸緻脾陽衰憊,氣血不足,不能溫養髒腑,遂緻腹痛。陽氣素虛,髒腑虛寒,其腹痛久延不愈,病程纏綿。 此外,腹部手術之後,跌仆損傷,亦可導緻氣滞血瘀,脈絡阻塞而引起腹痛。
2.腹痛病機寒熱虛實的内涵腹痛的病因病機,不外寒、熱、虛、實四端。四者往往相互錯雜,或寒熱交錯,或虛實夾雜,或為虛寒,或屬實熱,導緻氣機郁滞、脈絡痹阻及經脈失養而緻腹痛。概而言之,實為邪氣郁滞,不适贈痛;虛為中髒虛寒,氣血不能溫養而痛。四者往往相互錯雜,或寒熱交錯,或虛實夾雜,亦可互為因果,相互轉化。素體脾虛不運,再因飲食不節’,食滞中阻,可成虛中夾實之證。
3.腹痛的基本瘸機及其轉化基本病機為髒腑氣機郁滞,氣血運行不暢,經脈痹阻,“不通則通”,或髒腑經脈失養,不榮而痛。若急性暴痛,治不及時,或治不得當,氣血逆亂,可緻厥脫之證;若濕熱蘊結腸胃,蛔蟲内擾,或術後氣滞血瘀,可造成腑氣不通,氣滞血瘀日久,可變成積聚。
4.腹痛與髒腑經絡的關系腹中有肝、膽、脾、腎、大小腸、膀胱等髒腑,并為足三陰、足少陽、,手足陽明、沖、任、帶等經脈循行之處,上述諸病因,皆可導緻相關髒腑功能失調,使氣血郁滞,脈絡痹阻,不通則痛。脅腹、少腹痛多屬肝經病證;臍以上大腹疼痛,多為脾胃病證;臍以下小腹痛多屬膀胱及大小腸病證。
三、診斷和類證鑒别
1.腹痛的診斷要點(1)凡是以胃脘以下,恥骨毛際以上部位的疼痛為主要表現者,即為腹痛。其疼痛性質各異,若病因外感,突然劇痛,伴發症狀明顯者,屬于急性腹痛;病因内傷,起病緩慢,痛勢纏綿者,則為慢性腹痛。臨床可據此進一步辨病。(2)注意腹痛相關病因,髒腑經絡相關的症狀。如涉及腸腑,可伴有腹瀉或便秘;膀胱濕熱可見腹痛牽及前陰,小便淋漓,尿道灼痛;蛔蟲作痛多伴嘈雜吐涎,時作時止;瘀血腹痛常有外傷或手術史;少陽表裡同病腹痛可見痛連腰背,伴惡寒發熱,惡心嘔吐。(3)根據性别、年齡、婚況,與飲食、情志、受涼等關系,起病經過,其他伴發症狀,以資鑒别何腑受病,明确病理性質。
2.腹痛與胃痛的鑒别胃處腹中,因此,腹痛與胃痛是有密切聯系的。但就部位而論,是有區别的。以上腹部胃脘近心窩處疼痛者為胃痛;以胃脘以下,恥骨毛際以上的部位疼痛者為腹痛。而胃痛多出現脘腹脹悶,納差,或得食痛減,或食後痛增,或吐苦泛酸,或呃逆嗳氣等症。這些症狀,在腹痛是少見的,兩者亦不難鑒别。
3.腹痛與外科腹痛的鑒别内科腹痛常先發熱後腹痛,疼痛一般不劇,痛無定處,壓痛不明顯;外科腹痛多後發熱,疼痛劇烈,痛有定處,壓痛明顯,見腹痛拒按,腹肌緊張等。
4.腹痛與婦科腹痛的鑒别婦科腹痛多在小腹,與經、帶、胎、産有關,如痛經、先兆流産、宮外孕、輸卵管破裂等,應及時進行婦科檢查,以明确診斷。内科腹痛常發熱、腹痛,疼痛一般不劇,痛無定處,壓痛不明顯。
四、:辨證論治
1.辨腹痛的性質腹痛拘急,疼痛時作,痛無間斷,堅滿急痛,遇冷痛劇,得熱則減者,為寒痛;痛在臍腹,痛處有熱感,時輕時重,或伴有便秘,得涼痛減者,為熱痛;腹痛時輕時重,痛處不定,攻沖作痛,伴胸脅不舒,腹脹,嗳氣或矢氣則脹痛減輕者,屬氣滞痛;少腹刺痛,痛無休止,痛處不移,痛處拒按,經常夜間加劇,伴面色晦暗者,為血瘀痛;因飲食不慎,脘腹脹痛,嗳氣頻作,嗳後稍舒,痛甚欲便,便後痛減者,為傷食痛;暴痛多實,伴腹脹,嘔逆,拒按等;久痛多虛,痛勢綿綿,喜揉喜按。
2.辨腹痛部位脅腹、少腹痛多屬肝經病症;臍以上大腹疼痛,多為脾胃病症;臍以下小腹痛多屬膀胱及大小腸病症。
3.腹痛的治療原則治療腹痛,多以“通”字立法。所謂“通”,并非單指攻下通利而言。如《醫學真傳》說:“夫通則不痛,理也。但通之之法,各有不同,調氣以和血,調血以和氣,通也;下逆者使之上行,中結者使之旁達,亦通也;虛者助之使通,寒者溫之使通,無非通之之法也。若必以下洩為通,則妄矣。”可知治療腹痛,固以“通則不痛”為原則,而其中真義,臨證時又必須靈活掌握。根據葉天士久痛人絡之說,采用辛潤活血通絡之法,對纏綿不愈之腹痛,尤為常用。
4.腹痛的分證論治
(1)寒邪内阻[症]腹痛急暴,得溫痛減,遇冷更甚,口和不渴,小便清利,大便自可或溏薄,舌苔白膩,脈象沉緊。[法]溫中散寒。[方]良附丸合正氣天香散為主方。常用方:高良姜、香附、紫蘇、烏藥、陳皮等。
(2)濕熱壅滞[症]腹痛拒按,胸悶不舒,大便秘結或溏滞不爽,煩渴引飲,自汗,小便短赤,舌苔黃膩,脈象濡數。[法]洩熱通腑。[方]大承氣湯加減。常用方:大黃、芒硝、厚樸、枳實等。
(3)飲食積滞[症]脘腹脹滿疼痛,拒按,惡食,嗳腐吞酸,或痛而欲瀉,瀉後痛減,或大便秘結,舌苔膩,脈滑實。[法]消食導滞。[方]輕證用保和丸,常用藥:神曲、山楂、茯苓、連翹、附子、半夏、黃芩、黃連等。重證用枳實導滞丸加減。常用藥:枳實、大黃、黃芩、白芍、白術、神曲、茯苓等。
(4)肝郁氣滞[症l脘腹脹悶或痛,攻竄不定,痛引少腹,得嗳氣或矢氣則脹痛稍減,遇惱怒則加劇,苔薄,脈弦。[法]疏肝理氣。[方]1柴胡疏肝散加減。常用藥:柴胡、川芎、香附、陳皮、芍藥、甘草等。
(5)瘀血内停[症]痛勢較劇,痛處不移,舌質青紫,脈弦或澀。[法]活血化瘀。[方]少腹逐瘀湯加減。常用藥:桃仁、紅花、牛膝、當歸、赤芍、甘草等。
(6)中虛髒寒[症]腹痛綿綿,時作時止,喜熱惡冷,痛時喜按,饑餓勞累後更甚,得食或休息後稍減,大便溏薄,,兼有神疲、氣短、怯寒等症,舌淡苔白,脈象沉細。[法]溫中補虛,和裡緩急。[方]小建中湯為主方。常用藥:芍藥、桂枝、幹姜、附子、黨參、白術等。
4.常見證候治療的加減變化(1)寒邪内阻如臍中痛不可忍,喜按喜溫,手足厥逆,脈微欲絕者,為腎陽不足,寒邪内侵,宜通脈四逆湯以溫通腎陽。如少腹拘急冷痛,苔白,脈沉緊,為下焦受寒,厥陰之氣失于疏洩,宜暖肝煎以溫肝散寒。如腹中冷痛,手足逆冷,而又身體疼痛,為内外皆寒,宜烏頭桂枝湯以散内外之寒。如腹中雷鳴切痛,胸脅逆滿,嘔吐,為寒邪上逆,宜附于粳米湯以溫中降逆。(2)濕熱壅滞若燥熱不甚,濕熱偏重,大便不爽者,可去芒硝,加栀子、黃芩等;若痛引兩脅,可加郁金、柴胡;如腹痛劇烈,寒熱往來,惡心嘔吐,大便秘結者,改用大柴胡湯表裡雙解。
五、調護腹痛多與飲食失調有關,平素宜飲食有節,忌暴飲暴食,忌食生冷、不潔之食物,少食過于辛辣、油膩之晶。要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飯前洗手,細嚼慢咽,飯後不宜立即參加體育活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