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人九痔,由此可以看出我國大部分人都有痔瘡,隻是這種疾病往往難于啟齒,不變被他人所知,其中的痛苦隻有自己知道。尤其是痔瘡,最嚴重的時候甚至會出血,那麼用什麼的方法來改善痔瘡給我們帶來的這種痛苦呢?一起來看看吧。
中醫認為,痔瘡的病因多由髒腑本虛,兼因久坐久立,負重遠行,或過食肥甘、辛辣之品,或長期便秘,或瀉痢日久,或臨廁久蹲,導緻髒腑功能失調,風燥濕熱下注,瘀阻肛門,瘀血濁氣結滞不散,筋脈橫解而生痔。
如何通過艾灸來調理痔瘡
1、灸長強穴
長強穴:位于尾骨的尖端下方,尾骨尖端與肛門連線的中點處。
施灸方法:被施灸者取俯卧位,施灸者手執點燃的艾條,對準穴位,距皮膚1.5~3厘米處施灸。
施灸時間:每日灸1~2次,每次灸約30分鐘,灸至皮膚産生紅暈為止。
功效:能清熱利濕,升陽舉陷。
2、灸次髎穴
次髎穴:位于骶部,在髂骨後上棘下方第2骶後孔中。
施灸時間:每日灸1次,每次灸約30分鐘。
功效:能疏導水液,健脾除濕。
3、如果有便秘,加灸天樞穴
天樞穴:位于肚臍左右旁開2寸(3橫指寬)處,左右各有一穴。
施灸方法:宜采用溫和灸。被施灸者平躺,施灸者取站位,手執點燃的艾條,對準穴位,距皮膚1.5~3厘米處施灸,以被施灸者感到施灸處溫熱、舒适為度。
施灸時間:每日灸1次,每次灸10~20分鐘,灸至皮膚産生紅暈為止。
功效:能傳導津液,補氣,疏理腹中氣機。
4、加灸大腸俞穴
大腸俞:位于第4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2橫指寬)處,左右各有一穴。
施灸方法:采用溫和灸。被施灸者俯卧,施灸者取站位,手執點燃的艾條,距皮膚1.5~3厘米處施灸,以被施灸者感到溫熱、舒适為度。
施灸時間:每日灸1次,每次灸10~20分鐘,一般10天為1個療程。
功效:疏通大腸腑氣,津生而便通。
5、果有腫痛,加灸飛揚穴
飛揚穴:位于小腿肌肉的邊緣,在外踝後昆侖穴直上7寸,承山穴外下方1寸處,左右腿各有一穴。
施灸方法:此穴可自行施灸,采用溫和灸。取坐位,手執點燃的艾條,對準穴位,距皮膚1.5~3厘米處施灸,以感到施灸處溫熱、舒适為度。
施灸時間:每日灸1次,每次灸10~20分鐘,一般10天為1個療程。
功效:能緩解疲勞、腫脹。
6、如果便血鮮紅,量或多或少,或肛門驟然劇痛,加灸足三裡穴
足三裡:位于外膝眼下3寸(4橫指寬),胫骨前肌上,左右腿各有一穴。
施灸方法:此穴可自行施灸。宜采用溫和灸。施灸時,取坐位,手執點燃的艾條,對準穴位,距皮膚1.5~3厘米處施灸,以感到施灸處溫熱、舒适為度。
施灸時間:每日灸1次,每次灸3~15分鐘,灸至皮膚産生紅暈為止。最好在每晚臨睡前灸。
功效:能使氣血源源不斷地生長。
7、如果痔核脫出,肛門有下墜感,氣短乏力,頭暈目眩,加灸神阙穴
神阙穴:位于肚臍的正中。
施灸方法:此穴需兩人配合施灸,宜采用溫和灸。被施灸者仰卧,施灸者手執點燃的艾條,對準穴位,距皮膚1.5~3厘米處施灸,以被施灸者感到施灸處溫熱、舒适為度。
施灸時間:每日灸1次,每次灸3~15分鐘,灸至皮膚産生紅暈為止。最好在早晨灸。
功效:能溫經祛寒。
8、如果血色污濁,大便幹結或黏滞不爽,加灸陰陵泉穴
陰陵泉:位于小腿内側,膝下胫骨内側凹陷中,與陽陵泉相對,左右腿各有一穴。
施灸方法:溫和灸。取坐位,手執點燃的艾條,對準穴位,距皮膚1.5~3厘米,以感到施灸處溫熱、舒适為度。
施灸時間:每日灸1次,每次灸3~15分鐘,灸至皮膚産生紅暈為止。
功效:能清利濕熱,健脾理氣,益腎調經,通經活絡。
溫馨小提示:
1.保持大便通暢,養成每天定時排便且排便時間控制在5分鐘内的良好習慣。
2.注意飲食調節,多喝開水,多吃蔬菜水果,少食辛辣。
3.避免久坐久立,進行适當的運動。
4.患病後應及時治療,防止疾病進一步發展。
其實人們在生活當中總結了一些關于改善便秘的方法,其實也是多種多樣的,上面簡單地給朋友們介紹的利用中醫之道來來改善我們的便秘的情況。不用花錢,自己在家裡就可以做既簡單又方便。如果朋友們再加上飲食調理和運動效果會更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