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春分悄悄地來了。
春分,春色正中分,它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點,均分晝夜、溫寒。
古人言,“春分不養生,來年把病生”——确實,春是萬物複蘇的最佳時機,同時更是人們養生的起點。
在這個時節,養好身體,才能扛得住各種病痛,讓一整年都平安、健康。
春分養生,重在内外結合
養生,講究的是“和”。“和”即和諧、平衡,所以,無論是調節飲食、起居或精神,都必須遵循平衡的原則。
飲食清淡為主,多樣化
春季肝氣旺、脾氣虛,春分時節的飲食以清淡為主。
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和礦物質這五大營養素,必須保持平衡攝入,才能讓身體更好地吸收。
1 護肝益脾
護肝益脾多吃枸杞、大棗、桂圓這3種食物,肉類可以選擇魚、蝦、雞等脂肪含量較少的食物,盡量避免吃羊肉、螃蟹等酸性肉類。
日常飲食要少油、少酸,減輕腸胃負擔。
水果可以多吃含豐富鐵元素的櫻桃,健脾益胃;草莓含有大量的果膠和纖維素,能夠祛肝火、促進排便。
春季不該過多飲酒,多喝白開水對身體更有益,或者多喝湯也能護肝益脾,如枸杞豬肝湯、黑豆大骨湯等。
2 多吃時令菜
春分還是吃時令蔬菜的最佳時節,鮮蔬不僅對肝脾有益,還能吸收綠色纖維。
《黃帝内經》中說“司歲備物”,符合氣候條件生長成熟的時令菜,不論是口味還是營養成分都更好。
大家可以選擇吃市面上能買到的時令菜,如荠菜、香椿、豆苗、莴筍、馬齒苋、榆錢葉、野苋菜、蒲公英等。
起居保持正常,多運動
春分之後白晝時間逐漸變長,人的作息時間也要相應調整。
多睡并不能解決春困,反而會增強大腦皮層的抑制,降低興奮性,使人無精打采、昏昏欲睡。
保持早睡早起的好習慣,保證6~8小時的睡眠時間,預防出現“春困”。
春分天氣漸漸暖和,但晝夜溫差大,要注意添減衣物,保暖腳部、關節位置。特别是老人、小孩,抵抗力比較差,容易感冒或身體不适。
多曬曬太陽,适當地驅除寒流與細菌,還要勤換洗被子,保持潔淨。
春分時節多運動準沒錯!每天保持運動30~60分鐘即可。
散步、太極拳、登山、踏青、放風筝等活動可以強身健體和疏通脈絡,對于精神抑郁、失眠健忘者,還有祛病養生的作用。
心情愉悅,少憤怒
春分時候,人的血液和激素活動處于高峰期,如果不注意調節情緒,發生肝氣抑郁,就很容易會生病。
不妨試試養花養魚、逗鳥郊遊,保持愉快的心情,培養興趣的同時,避免情緒波動。
做到心胸開闊,戒掉暴躁易怒的脾氣,特别是心腦血管患者。
春分養生要注意這4點
▪ 滋補不宜太過
春季,人體的腸胃功能會變差,同時也是呼吸道和慢性疾病的高發期。如果滋補太過的話,很容易會出現口幹舌燥、發熱等症狀,甚至會長口腔潰瘍、喉嚨腫痛。
所以,滋補身體時,要控制量和時間,适當補補就可以了。
▪ 通風不暢
如果長時間緊閉門窗,居室的空氣流動性差。春季是各種細菌、病毒大量繁衍的時期,長時間門窗緊閉易滋生細菌。
每天最少要保證上午、下午各開窗通風10分鐘。
▪ 鍛煉分情況
所謂“三月不減肥,四月徒傷悲”,春天是鍛煉的絕佳時機。
但是不要盲目鍛煉,霧霾天氣是不适宜鍛煉的,特别是老人,不要在霧霾天散步、慢跑;
跑步的時間應選擇早上或下午,夜跑更容易使神經興奮而難以入睡。
▪ “春捂”不能随便捂
相信大家都聽過“春捂秋凍”,但這裡的“春捂”并非随便“捂捂”就能達到保健效果。
“春捂”要适度,不然容易捂出一身汗,影響睡眠,若吹了風,更會引起感冒、咳嗽。
2個保健動作,學會就賺到了!
小編教大家2個簡單的動作,即使不出家門也能調養身體,提高抵抗力。在疲勞困乏又不能休息的時候,可以通過這些動作來充電。
▪蜷縮下蹲
這個動作看似簡單,其實必須要全身心放松才能做好。它能幫助我們鍛煉腹部,收縮盆骶的肌肉,長期堅持可以減少得高血壓、心髒病的風險。
方法:下蹲,雙腿并攏,雙腳貼地,雙手緊緊抱住膝蓋,低頭,腦門貼住膝蓋。盡量縮成一個球狀,堅持1分鐘左右。
▪ 坐姿擡腿
這個動作能保護膝蓋,非常适合中老年人鍛煉。而且做起來很簡單,其重點是慢。
方法:坐在凳子的邊緣,把腿自然伸直,腳後跟着地,再把腿向上擡,離地約10~15厘米,讓股四頭肌持續收縮,3~5秒後緩慢把腿放下。
堅持反複練習多次即可。
春天來了~你還有什麼養生妙招?
歡迎留言與我們分享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