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陽是一座有着百年曆史的城市。貴陽文化貫穿一條本土文化與埠外文化共生融合的主線。多元共存的民族文化、移民文化、陽明文化、以“三線建設”為标志的現代工業文化和紅色文化在融合中又各自展現出獨特的風貌。在這裡,我們可以看苗族挑花刺繡;可以聽到布依族土歌、布依族婚宴盤古歌;可以感受一年四季不同的民俗節慶:苗族的跳場、“祭鼓節”“四月八”、布依族的“三月三”;可以欣賞到古老神秘的蓬萊地戲、布依紅燈戲和花燈戲……下面給大家介紹一下貴陽方言、飲食文化、節日文化、嫁娶文化、宗教信仰以及生活禁忌。
方言文化
貴陽方言,亦稱貴陽話。屬西南官話—川黔片—黔中小片,為貴州省貴陽市區内占據主流的方言,是西南官話中具有代表性的方言。其特點是沒有兒化音和撮口呼,即是“l”“n”、虎符不分;但是多嘞、喽、哈等語氣助詞。
貴陽方言俗語:拿抓一流浪漢,私兒一私生子,滴滴個一很少很少的,牙巴絲絲個一很少很少的,撮笨一愚蠢,當一傻、憨,得吃噢一成功了,搖褲一内褲、短褲,妖登一妖豔,妖閃一有得意,刨煩一煩躁等等。
飲食文化
貴陽作為貴州的首府,彙聚了貴州的飲食文化精髓。在貴陽,可以吃到特色的苗家酸湯魚,也可以吃到鮮香的腸旺面,美食數不勝數,讓人流連忘返。除了貴陽菜,貴陽的小吃文化獨具有多樣性,除土生土産的民族風味小吃外,這裡還集中了全國各地之美味。
貴陽名吃:宮保雞丁、辣子雞、糟辣脆皮魚、八寶甲魚、八寶娃娃魚、折耳根炒臘肉、狀元蹄、凱裡酸湯烏江魚、貴州花溪牛肉粉、貴陽湯旺面、戀愛豆腐果、洋芋粑等。
節日文化
貴陽是一個多民族雜居的城市,有20 多個少數民族居住在此。各地民族節日内容豐富,各具特色。在貴陽市除了春節、端午節、清明節、中秋節等傳統節日。貴陽的少數民族節日内容也很豐富,比如苗族的“四月八”、布依族的“三月三”、“六月六”、“跳場”等民族節日,為少數民族青年男女尋找意中人提供了極佳的機會。在民族節日、集會期間及農閑時節,農村要開展演地戲、跳蘆笙舞、賽歌、賽馬、鬥牛等饒有情趣、極富特色的民族民間傳統文化體育活動。此外“花溪之夏”藝術節、貴陽白雲國際風筝節、紅楓湖旅遊節、貴陽國際啤酒節等當地的旅遊節慶也是熱鬧非凡。
嫁娶文化
貴陽結婚習俗:提親還禮、接親發紅包、接親找紅鞋、新娘親人負責帶着送親物品陪同送親至新郎家、小孩壓床、敬茶“改口”等。
貴陽傳統結婚流程:鬧房、女方請客、過禮,接新娘,送親、正式結婚筵席、男方鬧新房、三日回門。
宗教信仰
貴陽市有五大傳統宗教,分别是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基督教。貴陽市有宗教團體愛國組織14個,其中市屬宗教團體愛國組織6個分别是:貴陽市佛教協會、貴陽市道教協會、貴陽市伊斯蘭教協會、貴陽市天主教協會、貴陽市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貴陽市基督教協會;各區(市、縣)宗教團體愛國組織8個分别是:南明區天主教愛國會、雲岩區天主教愛國會、花溪區天主教愛國會、烏當區天主教愛國會、清鎮市天主教愛國會、清鎮市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修文縣天主教愛國會、開陽縣天主教愛國會。
生活禁忌
貴陽是一個多民族雜居的城市,不同的民族心理,形成了各民族各自不同的鄉土風俗。比如苗族,在苗家做客有很多規矩,客人一般不能吃雞頭、雞肝、雞雜、雞腿等,以及對狗愛護有加,忌殺狗等。而布依族的神龛和供桌是神聖不可觸動的,連火爐邊的三腳架也忌諱踩踏,其次布依族熱情好客,所以到布依族家做客時,必須敬酒,以表禮貌,送禮時講究好事成雙,布依族視本寨中的山神樹和大羅漢樹為神物,禁止任何人觸摸和砍伐。在水族做客時不可以翹二郎腿;仡佬族比較注重細節,在仡佬族做客時一般不能在家門口站立或蹲坐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