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南都記者從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獲悉,該院兒科肖昕教授課題組在研究中發現,抗IL-6抗體有望治療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這一發現已發表在目前世界醫學界最權威的學術刊物之一《The Lancet》(《柳葉刀》)首個開源子刊《EBioMedicine》上。
7天大新生兒被切除近50厘米壞死腸管
中山六院兒科主任肖昕教授介紹,壞死性小腸結腸炎(NEC)是早産兒、低出生體重兒發病率比較高的一種嚴重疾病,其典型症狀有腹脹、嘔吐及血便,但通常該病起病時,症狀并不典型,而且病情進展快,死亡率高。需要手術治療的患兒,死亡率可高達50%。即使幸存的患兒也常伴有腸狹窄、膽汁淤積、營養障礙等嚴重胃腸道并發症,甚至對生後的運動、認知、行為等功能發育造成影響,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負擔。
肖昕介紹,曾有一名僅有7天大的新生兒患兒,因氣促而入院,檢查考慮為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進展期。經過兩個小時的壞死腸管切除腸造瘘手術緊急搶救,切除近50厘米壞死腸管,終于成功挽救了患兒的生命。術後10天,患兒康複出院。
肖昕表示,該患兒病情發展迅猛,轉院時情況已較嚴重,如不及時采取手術便會危及生命。但在保守治療階段若能采取抗體療法,有希望在早期便治愈康複。
抗IL-6抗體或是治療NEC新希望
為什麼早産兒容易發生NEC?團隊成員馬飛博士介紹,目前的研究認為可能是腸道發育不成熟、腸道菌群紊亂、缺血缺氧、配方奶喂養等因素導緻。然而上述過程的具體機制尚不完全清楚。
基于此,肖昕教授課題組通過對77例NEC病人和80例對照組新生兒進行檢測,發現一群特殊的淋巴細胞(CCR9 IL-17 Treg)顯著升高,而且與病情密切相關,提示這一細胞升高可能是NEC形成的重要原因,并有可能成為早期診斷的指标。
随後,課題組在研究中進一步發現,患兒外周血中顯著升高的炎症介質IL-6,是CCR9 IL-17 Treg細胞增殖分化的主要原因。動物實驗也證實,應用抗IL-6受體的抗體治療,發現NEC新生鼠的腸道組織損傷明顯減輕,提示應用抗IL-6受體的抗體治療,有望成為新生兒NEC的一種新的治療方法。
該研究,為NEC的早期診斷提供了可能,也為NEC靶向治療提供了新的策略,“我們也有理由相信該研究将會成為攻克NEC的重要力量,未來更多患兒家庭可能會受益于此。”肖昕說。
采寫:南都記者 陽廣霞 通訊員 簡文楊 李饒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