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痹常見的外治法?【本篇是:彭博士講《黃帝内經》系列-精華篇-之三百八十八(更多精彩内容持續更新中……)】,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喉痹常見的外治法?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本篇是:彭博士講《黃帝内經》系列-精華篇-之三百八十八。(更多精彩内容持續更新中……)】
“結陽者,腫四肢。結陰者,便血一升,再結二升,三結三升。陰陽結斜,多陰少陽曰石水,少腹腫。二陽結,謂之消。三陽結,謂之隔。三陰結,謂之水。一陰一陽結,謂之喉痹。”——《黃帝內經•陰陽別論》
(接前文)“二陽結謂之消”,二陽結是什麼?就是胃與大腸二經,如果陽氣特别多,就叫消谷善饑,就是容易消渴、饑餓。這像糖尿病,糖尿病叫消渴病。
“三陽結,謂之隔”膀胱經、小腸經,這叫三陽,足太陽膀胱經、手太陽小腸經,小腸屬火,膀胱屬水,邪結小腸則陽氣不化,邪結膀胱則津液不行,“下不通則上不運,故為隔塞之病”,這張景嶽這段話經典,一般人還真解釋不出來。隔是什麼原因呢?叫做下不通而上不運,下是哪裡不通呢?(今日頭條@中醫彭鑫博士)叫邪結膀胱則津液不行,邪氣在膀胱全身的津液水分運行就不舒暢了,就沒法進行運行。小腸屬火,心與小腸相表裡,所以小腸在六腑當中屬火。邪結小腸則陽氣不化,陽氣不化就會上不運,津液不行就會下不通,因此“上不運下不通,故為隔塞之病”,我覺得張景嶽為什麼能體現他的水平呢?就是在這些病機的解釋上,他解釋的比誰都到位,我認為這段話解釋的非常好,非常精準。就是三陽結。
三陰結謂之水,這個三陰結是什麼呢?就是肺脾二經也。“脾土所以制水,土病則水反侮之,肺金所以生水,氣病則水為不行,故寒結三陰,則氣化為水。”張景嶽我認為是自古以來解釋上下文,解釋病機最為貼合的一個醫家。三陰是什麼?手太陰肺、足太陰脾經,脾土是用來制水的。脾土要是得了病之後,水會反侮之。肺金是生水的,氣病則水為不行,肺主氣,司呼吸,所以氣病了之後,水氣也就不能運行了,所以寒結三陰,也就是陰寒之氣結住三陰,結在脾經和肺經這兩經,本來氣化應該是運行的,結果氣化運行不了,一個是水反侮之,一個是水為不行,怎麼辦了?氣變成水了,就是本來是蒸騰到全身的氣化,結果遇上陰寒之氣,一下就變成水了。就像外面天氣非常寒冷,家裡的空氣非常濕潤,而且溫度還高。窗戶上就結成一些水珠,這就叫氣化為水了,本來這個水氣是彌漫在空氣中的,打個比方就是疏布到全身的,這時候遇到陰寒一下直接就變成水病了。所以這種病怎麼治呢?“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就是有水有飲,這種病要怎麼治?用溫藥。張仲景就喜歡用桂枝、茯苓、炒白術這些藥來進行化水,像苓桂術甘湯就是很典型的溫陽利水的一個方。
我們在臨床上經常用治療一些水氣病,要是水氣病特别重,結于下焦怎麼辦呢?用五苓散,用上豬苓、澤瀉這些幫助他排水,要是在上焦,怎麼辦呢?加重桂枝的量,然後讓它更好地溫陽化氣。所以說桂枝是個好藥。
我們再往後看,“一陰一陽結,謂之喉痹”,這裡張介賓注解說一陰是厥陰,厥陰就是肝,足厥陰肝經和手厥陰心包經,還是肝與心主也。一陽是足少陽膽經和手少陽三焦經。一陰一陽,一陽就是少陽,肝膽屬木,心主三焦屬火,四經皆從熱化。這四條經,一個是肝,一個是膽,一個是心,一個是三焦,這四條經皆從熱化,其脈并絡于喉,這四條經的脈,都是經過咽喉,足厥陰肝經絡咽喉,手厥陰心包經絡咽喉,足少陽膽經的别絡進入咽喉,還有手少陽三焦經的支脈進入咽喉,都會絡屬于咽喉部,所以熱邪一内結之後,這四股力量糾結在一起,正好結在哪裡?結在喉痹。痹者閉也,所以這個地方就出現問題了,整個氣就閉塞了,喉嚨腫了,有的人發聲都發不出來了,就是整個咽喉、喉嚨、聲帶這個地方水腫了,所以這些病怎麼治呢?我們就要疏肝解郁,化氣溫陽,用這種方法給他治。
我們現在臨床遇到好多,像有一些歌唱家,還有一些老師,他就經常會出現聲帶水腫這種病。比如我以前治療過一個患者是一個歌手,他自己辦了一場演唱會,從晚上大概是七點半開始唱,一直唱到快十二點才結束,時間很長,他的嗓子就過度使用,第二天就出現喑啞,過兩天發不出聲來了,去醫院下喉鏡一看咽喉,聲帶這地方就水腫了,很嚴重,消炎消了好長時間,炎也恢複不了。
後來就找朋友找到我來給他治,我用的方法也特别簡單,就是其實就參考了“一陰一陽結,謂之喉痹”這個思路給疏肝,用小柴胡湯疏肝解郁,再加上像結梗、射幹、杏仁這些宣肺清咽利喉的這些藥,同時因為陽氣郁結了,還再加一些化氣的藥,這裡就有法半夏、桂枝,這些溫陽化氣和散結的藥,這樣一治,沒過一星期,喉痹的問題就好了,聲音就發的順暢,它不像之前聲音嗓子特别緊,說話的聲音就是沙啞的,還有一點絲絲的那種頻率非常高的聲音的感覺。所以這就是《黃帝内經》帶給我們的一些很好的指導。
在臨床上我們就會知道,如果是喉痹,從哪幾條經來論治呢?就從肝經、心包經、膽經和三焦經進行論治。說到三焦,我們之前也提到了一個藥叫栀子,栀子清三焦之火。所以有一些嗓子上火,怎麼治也治不好的時候,我提醒一下,如果是有一些中醫同道也在聽課的話,大家就可以試一試,可以在這種内熱、内火所引起的咽病,這些方藥裡邊加上五克的栀子,可以試一試。如果是這個人還比較重,那再加上一點點淡豆豉,栀子豉湯,用這種方法開開郁,清三焦相火,可能效果就會不錯。所以這也是我的一點點臨床經驗供大家參考。
好了,今天的課我們就講到這裡,謝謝大家的收聽。那麼我們下次課再見。(未完待續)
本篇是:彭博士講《黃帝内經》系列-精華篇-之三百八十八。(更多精彩内容持續更新中……)
免責聲明:本文為健康知識分享。文中所涉及的藥物、藥方、針灸以及其他各種治療和養生方法,請在專業醫師指導下應用,切勿自行應用。如因不當使用所産生的問題,概不負責。版權聲明:本文作者彭鑫,本文為原創文章,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引用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保留相關法律權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