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8-31
有時候在想:我們為什麼容易起心動念?為什麼要追随着此時此刻的快樂和滿足去享受?而不是延遲自己的滿足,讓當下的狀态時間保持得更久一些?
人生中有很多事不是我們期待那樣的,也不是我們想要怎麼樣就可以怎麼樣的。是需要我們有意識去塑造一個完整完善的自己,唯有如此,我們方能成就一番事業。
天空下起了蒙蒙細雨,這細雨是多麼的密集,自己的情緒又是如何的呢?當下的時間自己是否在做有積累的事?沒有積累的事就盡量不要去做了。
2022-8-30
如果人身上隻有一半是文明的,而另一半卻仍然是野蠻的,那麼他身上所有的野蠻性将會被喚起,因為那種使他意識到自身劣根性的東西上是一個人的憎恨的焦點所在。
自我防禦與沉默交織在一起,其人格在周圍的人們看來是古怪的甚至是無法想象的。這種類型的病人過于關注自己,所以一旦被要求鎮定或迅速地采取行動時,他們往往會不知道怎麼做才好。
2022-8-29
什麼時候才會覺得商業的邏輯、資本、現金流、盈利方式很重要?
就是當自己獨立生存的時候,那種内心脫離了組織的投喂,一切都要靠自己時,那一刻才會懂得:自食其力是根本。
我們要把自己的能力無限放大,無限放大,尤其在如今這個社會中,每天都是競争,每天都是掠奪,自己要做好準備。
2022-8-28
在一個集體中,人們的情緒會高漲到他們在其他場合很少能達到或從未有過的程度。對這些人們來說,完全任自己受情感的擺布,因而徹底被集體所吞沒直至失去自己的個性局限性乃是一件快事。
在兩個人之間存在的幾乎每一種密切的關系中,如在婚姻、友誼、父母和子女的關系中隻要達到一定的時間都會逐漸産生一種厭惡和對立的情緒,隻是因為壓抑而未被感覺到罷了。
2022-8-27
站在心理學角度來看,惡魔就是發端于無意識中的入侵者,即無意識情結對意識過程連續不斷地自發侵入。當個體一直專注于某一方面時,無意識就堅定地從另一方面反叛。
每個人都有一個本能的侵犯能量儲存器,在儲存器裡,侵犯能量的總量是固定的,它總是要通過某種方式表現出來,從而使個人内部的侵犯性驅力減弱。
假如個性不能獨立于對立中,那就隻能與之混為一談,并因此被内在地撕裂,從而導緻一種痛苦的分裂狀況。
2022-8-26
我們每個人都帶着自己的心理創傷來到這個世界,但是我們會遇到我們能夠遇到的人,來治愈自己的内心創傷。
生活是需要一步一步去體驗的,每一次體驗都是那樣的真實。我們就要在這真實的一面中,享受當下的一切。
人都是帶着使命來到這個世界的,自己是否有所覺察?這就要看自己的修行了。
有些職業,就是替天行道。
2022-8-25
任何一個成年人都必定知道他不能保存秘密。如果他的嘴唇緊閉,他的指尖會說話,甚至他身上的每個毛孔都會背叛他。
從心理學角度講:壓抑根源于在于欲力即心理能量的撤回。為什麼所有的科學都拒絕情感和幻想的觀點,因為這種做法确實有其必要性。科學正是因為這樣才能成為科學。如果心理學被看成是一門科學,那麼它也必須這樣做。
理性就是科學王國中的主宰,理性對科學來說的确是一種完善的工具,也僅限于是一種工具。理性自身變成了前提而不再是目的。
2022-8-24
一個與公民權利無緣的無産者,一個生下來就相貌醜陋的男人,對于他們來說,诋毀别人價值是他們能爬上自己向往的高度的唯一手段。
他們總是對别人的一切諸多挑剔,隻要是别人的東西對他來說就沒有什麼神聖可言。如果有機會可以攻擊别人毫無價值,那麼他會不計代價地去破壞别人家庭的安甯。
對我們來說,被壓抑的東西是無意識的原型。
2022-8-23
把不合意的事實看成虛妄,繼而找各種理由去加以反對,這是人性的本性。
我們在集體中所觀察到的那種強烈的情感聯系就足以用來說明他們的一個特征——在集體成員中缺乏獨立性和創造性。
每個個人都有一個心理過程的連貫阻止,我們稱之為他的自我。在潛意識裡,人的力比多一直處于壓抑的狀況,社會的道德法律法制等文明的規則使人的本能欲望時刻處于理性的控制之中。
2022-8-22
兒童的焦慮是各不相等的,那些小時候對各種對象和情境都會異常害怕的孩子,長大後通常就會轉變為神經病者。
兒童以及後來的成人之所以對自己的力比多畏懼,隻是因為他們對于所有事都感到畏懼,最早讓兒童感到恐怖的情境是黑暗和獨居。害怕黑暗經常會相伴一生。
對孩子來說,他知道得越少,害怕得也就越少,正所謂無知者無畏。一個人的大量力比多被長期壓抑,那麼他就容易患上神經病。
2022-8-21
我們有時候非常在意别人的看法和别人的想法,其實别人已經在他們自己的賽道上孜孜不倦努力和前進,根本無需關心我們的生活工作和學習。
夢的主要特性是欲望的滿足,其他成分則可有可無。
一個人見到的越少,覺得奇怪的地方就越多。見識少的人,難免對不知道的事物感到奇怪。如果你們經過苦心研究得到了一個信仰,你們也一定會堅決捍衛自己的主張。
2022-8-20
父母與子女之間如果沒有愛的滋養,比兄弟姐妹之間缺乏愛更可怕。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愛是神聖的,而兄弟姐妹之間的愛則是凡俗的。
從日常觀察中我們發現,父母與成年的孩子之間的愛往往達不到社會公認的那種偉大和高尚,并且相互間隐藏着敵意,如果雙方不受忠孝和慈善道德的約束,那麼敵意大爆發也是有可能的。
2022-8-19
隻要是生活中能夠觀察到的一切,都可被認為是心理現象。不過,還要看它是否是這樣一種特殊的心理現象。如果它直接起源于身體的器官,或者物質的變化,那麼就不屬于心理學研究的範圍。
我們知道得越多,提出新問題的機會也就越多。為什麼事情不可以更加簡單化進行呢?
研究心理學的目的不但要描述心理現象并對其分類,還要把這些現象看成是心力争衡的結果,表示着向某一目标進行的意向,這些意向或互相結合,或互相對抗。
某個人之所以忘記約會,最常見的原因就是他不想與有關的人相見。如果仔細分析,也可能不是那個人,而是與約會的地點有關,或許那個地方會引起他痛苦的回憶,因此他特意回避。
2022-8-18
有時候你會發現一個現象:要把精神留給孩子,不要把錢财留給孩子。
一個人為什麼這麼說,說明他培養出來的孩子很糟糕。留錢給孩子,一點用都沒有。
但如果自己孩子的品行不錯,孩子的品德也不錯,那這時候是不是可以把錢财留給孩子,因為孩子可以把這筆錢用得更好。
我們對于一句話相信不相信不重要,重要的是這句話一般是這個人自己的親身體會。如果自己沒有這樣的體會,就沒必要相信。
2022-8-17
我們的文化之所以能夠創建起來,是因為我們人類在生存競争的壓力之下,曾經竭力放棄滿足我們的原始沖動。而我們的文化之所以能夠不斷被改造,也是由于曆代加入社會生活的每個人不斷為公衆的利益而犧牲自己本能的享樂。
所以性的精力被升華了。它用轉向其他比較高尚的社會目标替代了追求性的目标,一旦性力放肆起來,回複到它的原始目标,那麼社會文化就将面臨最大的危機。所以精神分析的理論是受到非難的,被看成醜惡的,不道德的,甚至是危險的。
2022-8-16
精神分析的入門可以從自我人格的研究開始。精神分析所描寫的東西是确實可信的,分析的深入也是無止境的。
假如想更深入地學習,可以自己當一回病人,親自接受精神分析高手的分析,利用這個機會學習分析高手的精湛技藝。
精神分析有兩個最足以觸怒全人類的信條:一個是精神與人們的理性成見相反,另一個是精神分析與人們道德或美育的成見相沖突。
心理過程主要是潛意識的,而意識的心理過程則隻是整個心靈的分離部分和動作。
2022-8-15
可笑的東西,或是美的東西,并不一定是我們要對它做什麼事情的東西,我們對前者隻是笑,對後者隻是站着贊賞。
情緒的刺激比較多,情緒的表現比較是内的,微妙的,并且往往比較無關實用。
一個人想起他的被侮辱,也許比他正在受侮辱那一刻還要生氣。
2022-8-14
假如一個人考慮到他自我以外之其他自我之利益,就被稱為不自私。一個人最着實的自私,是身體上的自私。并且他的最着實的自我就是這個自私所關的身體。
人有時候要對自己的身體好一些,難免會自私。是因為愛它!
2022-8-13
經驗的我分為物質的自我、社會的自我和精神的自我。
物質的自我是個體的身體、衣着、家人、居所和财産等;
社會的自我是同伴的認可、有多少同伴就有多少個社會的自我。
精神的自我是監控内在思想和情感的自我。
沒有常識就沒有失敗,沒有失敗便沒有恥辱。自我感覺完全取決于我們想要成為怎麼樣的人以及做了什麼。詹姆斯說作為一名不遺餘力的心理學家,如果其他人比他更了解心理學,他會感到羞愧,但是對于自己對不擅長的一無所知卻心安理得。
2022-8-12
大部分人到了30歲,性格都會固定得像一塊石膏,将永遠不會變軟了。習慣促使我們所有人遵守風俗傳統,讓每個人在特定的階層和範圍内活動。
在教育中,最重要的事情是讓神經系統成為我們的盟友而不是敵人盡可能早地将有利于自身的行為變成行動的習慣。
每一次的錯誤就像丢掉一個正在仔細纏繞的線團,一次滑落所放松的線,比纏繞好幾次才能纏繞上的線還要多。
我們所做的任何事情都會留下不滅的印記。認真對待工作中的每個小時,這些細節可以幫助我們建立積累一筆永不消失的财産。
2022-8-11
《心理學原理》這本書,詹姆斯答應出版商霍爾特撰寫心理學教科書,預計兩年完成書稿,但詹姆斯花費了12年的時間,終于出版。
他憑借對英文、法文、德文和意大利文等多國語言的精通,對當時心理學文獻和成果進行最全面和系統的把握和總結,主張從意識的目的性和選擇性理解人類心靈。這是實用心理學原理。
一個人的成功取決于他能否适應環境的要求。意識是一個整體,如同河流健行不息。知道一件事和知道我知道這件事,都是意識的内容。
我們看到一頭熊,感到害怕,所以逃跑;詹姆斯認為,我們不是由于害怕而逃跑,而是由于逃跑而害怕。生理反應先于情緒顯露。
2022-8-10
詹姆斯的父親從不墨守成規,他鼓勵孩子們在餐桌上随便談論任何話題,在家中營造出輕松自由的氛圍。
詹姆斯的父親為了孩子的教育也是用心良苦。堅持為孩子提供最優越的教育環境,聘請優秀的的教師,為了孩子們求學便利,兩年内搬了五次家。詹姆斯先後在美國、瑞士、法國、德國和英國接受多種專業教育,精通五國語言,對所有歐洲的博物館了如指掌。
2022-8-9
人生就像弈棋,一步失誤全盤皆輸,這是令人悲哀之事;而且人生還不如弈棋,不可能再來一局,也不能悔棋。
心若改變,我們的态度就會跟着改變;态度改變,我們的習慣也會跟着改變;習慣改變,我們的性格也會跟着改變;性格改變,我們的人生就改變了。
我們的身體不同于肉體,它是一個世界,身體有客觀而言的身體,也有現象而言的身體。外界對我們發出一個信息,那麼接收到的信号便是我們的感覺器官。
比如一盤紅燒肉的味道飄過來,我們的嗅覺器官就開始接收到了,開始發揮作用了。
2022-8-8
失去權力的人選擇對擁有權力的人産生依賴,因為這些人更加頻繁地尋求有關權力者的有價值信息;有權力的人卻不會尋求無權力者的信息,他們容易将注意力放在證實問題而非否定刻闆的信息上。
很多活動,我們剛開始做的時候需要實踐和意志的努力,一旦我們完全熟悉、了解它,幾乎可以在專門的本能控制下實施。
比如孩子學習寫字的時候,很吃力抄寫每一個字的筆畫和筆順。老江湖的書法家基本上可以按照自己本能寫出某一個字,躍然于紙上。
初次考駕駛證的時候,緊張的不知道怎麼辦,後來摸了幾個月的車,熟悉了,一點都不緊張了。
意識從活動一開始就知道了,就看我們是否在運用。人的本能在所有生物中是最豐富的。
2022-8-7
人的認知資源是有限的,人在社會認知的過程中常常偏愛計劃性捷徑,而不是采用精細的統計學分析,以盡量節省時間和加工資源。人偏愛用最小限度的觀察去産生社會判斷的計劃加工。
有些人會容易産生認知的吝啬。我們就會容易産生一種錯覺:這些對問題進行思考的人不論在思考些什麼,好像都容易出現錯誤。從而導緻在認知和社會判斷中出現的一系列偏差。
我們覺得現在應該做這種選擇,但是發現這種選擇好像不對,于是就做了另外的選擇。每一種選擇都是一次認知的偏差,無論怎麼去選擇,都有可能對或者錯。但那無關緊要。
我們總想去找到屬于自己的空間,但是這個空間好找嗎?未必好找,可能需要很長時間的修煉才能夠達到。但不要緊,唯有行動,方可破除我們心中的魔杖!
2022-8-6
在下班的路上,當我們經常會遇到一個人,我們逐漸熟悉起來,開始相互打招呼,甚至還彼此留了對方的名片。
後來我們辭職了,有很長一段時間沒有走過那條下班的路。突然有一天,我們又重新踏上了這條路,并且見到了曾經的那位朋友。因為長時間沒有見過,突然見面,乍一看,感到自己所面對的是一個完全陌生的人。
當這位朋友自報姓名時,我們才恍然大悟,這張感受到陌生的臉也在突然之間變得熟悉和親近起來了。
當在這條路上,也看到了其它每天經常見面的人,比如帶了一條綠色圍巾的人,這一天他又帶了綠色圍巾,突然就喚起了對他的記憶。
這就屬于聯想過程中的情感。這種情感和我們的認知是有很大密切聯系的。音樂家們都比較善于傾聽,他們能辨别出不同的音樂。
2022-8-5
我們在聽講座的時候會高度注意演講者所講的内容,但是要想追逐他所講的每一個單詞是非常困難的。
如果這場講座對于自己來說特别重要,那就要去理解演講者的整篇演講。那就要要求我們去理解演講者的每一個單詞。當然不可能與演講者所說的話同步。
語言是很神奇的,可以表達我們的思維,從而構建圖式,建立相互的鍊接。
列甯曾經說過一句話:要想真正地認識事物,就必須把握研究他的一切方面,一切聯系和中介。畢竟每個人心中都有一些忽來忽去的觀念,平時多關注他們就好。
2022-8-4
自我是一種整體力量。當一些事件發生時,這種整體力量将決定這些事件地走向。人和事物都是不斷發展的在發展過程中,人和事物會相互作用,而自我既是作用産生的原因也是作用産生的結果。
人有時候會很沖動是為什麼?因為某種外部刺激迫使我們去理解一種現象,或者外部刺激建立的觀念迫使我們去理解一種現象。
比如說今年很流行這件衣服,于是自己也跟風去買了。大家都在吃幾十元錢的雪糕,雖然很貴,在自己的承受範圍内,于是也跟着去消費了。所以這種沖動行為的來源就是外部的一種刺激!
我們什麼時候做決定很快?就是不同動機之間産生明顯沖突的時候。比如周末是和好朋友爬山,還是和愛人一起打球?這就是沖突,必須自己很快決定!
2022-8-3
自由跟需要是相互排斥的。我們想要自由,想要無拘無束,但是我們又需要柴米油鹽,又需要養活自己,又需要很多很多。每一種需要對于自己來說,都是一種剛需。
一旦我們自身是禁锢的,那麼我們自然而然是不自由的,如果我們認為自己是自由的,卻并不意味着我們本身是真正意義上的自由。
把水潑到地面上,水就形成了專屬于自己的通道。最初的方向可能是由各種因素形成的,但是一旦這個方向确定下來他就保持下來了。随着我們潑水的次數逐漸增多,水流方向也越來越确定。
人在形成某一項記憶時,剛開始肯定很難,是需要一段磨合期的,但是在這種刺激下經常重複而越來越熟悉,那麼關系建立起來也越來越好了。
2022-8-2
認知心理學是一種研究人類高級心理過程的學科,主要以研究注意過程、知覺過程、表象過程、記憶過程、創造性過程、問題解決過程、言語和思維過程。
我們的記憶就像鳥籠,回憶的過程不過是從中将鳥兒捉出來進行一次檢查。意識過于不可捉摸,而行為會留下蛛絲馬迹。
每個人都有一些關于世界的推測和預期,這些推測和預期指導着個人去與人或者事件打交道。
2022-8-1
對于大多數人來說,他們喜歡看演員在台前的表演,而對心理學家和哲學家來說,他們覺得了解幕後的事情才更加有趣。
台前是一種意識,幕後是一種無意識。心理學家們會覺得幕後發生的事情會更加吸引人。
舞台不會因為演員的離開而消失,不管演員是否登場,它都存在着,舞台不受演員的支配。
同一個觀念無論如何都是不能回歸的。心理經驗分為同時提供的心理經驗和相繼提供的心理經驗。心理學實驗不能阻止我們進行内省。
一個詞語有原始意義,也有轉化意義。往往獨特的東西是可以清晰認識的,清晰的東西也可以被獨特感知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