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的特色美食有很多,許多人隻知道火鍋、串串香、酸辣粉之類的。其實,咱重慶街頭巷尾還有很多隐藏的民間美食被我們忽略了。
黔江涼拌米豆腐
米豆腐除了重慶和貴州,其他地方很少有。要吃上正宗的米豆腐,你至少得耐心的等待2天。
制作工藝:大米需要提前浸泡12小時以上,然後用石磨成米漿,加水倒入鍋中用文火熬制,最後加入石灰水不停攪拌,直至鍋裡有嘟嘟的泡才能停下,冷卻後就是成形的米豆腐了。
特色:涼拌的米豆腐冰涼有嚼勁,可以依個人口味添加胡海椒、青椒醬等佐料。一涼一辣,挑逗着味覺,就算是炎炎夏日,也是好吃到停不下來的節奏。
合川青草壩蘿蔔卷
青草壩蘿蔔卷的制作技藝在合川青壩村已經傳承了200餘年,但現在村裡還在制作蘿蔔卷的,已經隻有少數幾戶人家。
制作工藝:從地裡摘來的蘿蔔要變成蘿蔔卷,需經過選料、清洗、切片、包卷等7個步驟,全程需要20來天。蘿蔔的選材必須個大均勻,蘿蔔片與片之間要正好“首尾相連”。
特色:蘿蔔卷外觀圓潤獨特,兩端呈花朵狀,中間纏繞“腰帶”似的新鮮腌制的蒜苗絲。而蘿蔔卷裡則裹着辣椒和花椒腌制的生姜,吃起來麻、辣、鮮、香,非常爽口!
北碚北泉水磨手工面
北泉水磨手工面源于清朝末期,已經有近1600多年的曆史了最早名為“水磨面”或“溫泉面”。
制作工藝:手工面用一百多年酵母,取缙雲山清泉配小麥第一、第二道特粉,在經曆二十多小時天然發酵後,再經過和面、做砣、醒面、切條等20多道工序才能成為細若銀絲的空心面條。目前有韭葉、園條、油酥3大類26個花色品種。
特色:細面的粗細達到1毫米才是标準的北泉水磨手工面,面條雖然細卻不會随手勢的甩動而斷節,入口滑嫩,吃起來又勁道十足“吃了北泉面,好運不斷線”哦,你來試試?
渝中九園包子
九園包子起源于上世紀30年代的重慶,後在主城消失,并于2011年11月再次出現。
制作工藝:九園包子制作工藝有嚴格的标準,包子的餡兒分為五花肉、冬筍、幹貝等加調料制成鹹餡;和核桃仁、蜜棗、瓜條、豬闆油等制成甜餡。醬肉、素菜包重量均為1.5兩/個,餡0.7兩,皮0.8兩。前胛肉和五花肉比例必須是7:3,和面時加入牛奶,增加面皮潔白度因此它的口味和視覺都與普通包子與衆不同。
特色:精緻的制作讓九園包子皮薄餡滿,松泡爽口,味鮮美、香甜。絕對的是重慶小吃的老字号,隻有真正的老重慶人才知道。
大足郵亭鲫魚
到重慶觀賞大足石刻的人,一定要到大足縣郵亭鎮的郵亭鲫一條街,品嘗在當地大有名氣的特色美食--“郵亭鲫魚”。
制作工藝:鲫魚烹制時先入鍋幹煎成兩面黃,然後下湯煮熟,等火鍋内鲫魚燒熟得時候,将整條鲫魚取出放入食盤内,再随心意放入花生、榨菜等小調料伴着吃。
特色:先煎後煮的鲫魚味鮮美肉細嫩,輔之小調料花生的脆香、榨菜的醇香均在口中迸發出來,味道一流。還不盡興的話,再來幾款毛肚,喝點小酒,美酒配佳肴,是一場不醉不歸的歡樂宴。
奉節竹園盬子雞
“盬(gǔ)子雞”由奉節竹園鎮的鄉間民窯燒制的特有盬來制作,是奉節縣世代相傳的傳統美食。
制作工藝:它以高山松柴熏制的老臘肉和農家土雞,再輔以陳年“大頭菜”用特制盬子汽蒸4個小時而成。整個過程,食材全靠盬子小孔的蒸汽汽熟。
特色:汽熟的雞肉和臘肉不油膩,形态仍然保持著原樣,吃到嘴裡卻已爛熟。肉質鮮嫩,湯醇味美,讓人入味七分,回味三分。喜歡大口吃肉,豪爽不羁的朋友們,走起!
彭水郁山擀酥餅
“郁山擀酥餅”于清朝嘉慶年間創制,至今已有200多年曆史。
制作工藝:酥餅選用上等的饴糖、芝麻、黃豆等20餘種材料組成,按照極簡精準的比例搭配,經過制酥、制餡和烘烤等10道工序制成
特色:手工精制而成,制成的酥餅香、甜、酥、脆,味美而純真,屬于純天然的健康食品。這樣傳統的手工美味,你想錯過嗎?
涪陵油醪糟
涪陵油醪糟早年是民間接待客人的飯前飲品,客人進家,主人就煮一碗油醪糟讓客人享用。
制作工藝:用糯米制成醪糟坯,下油鍋,加芝麻、桔餅、核桃仁、油酥花生仁、蜜棗、白糖等稍煎,然後放入沸開水中煮沸即成。
特色:選料時,糯米要顆粒飽滿,蒸煮火候恰當不老不嫩,發酵不遲不早。這樣的油醪糟才香甜,油而不膩。再去涪陵,不要隻知道買榨菜了,先來一碗油醪糟噻!
松溉鹽白菜
不要小瞧松溉鹽白菜,它的制作曆史可以上溯到清初,是四川、重慶、武漢等地,饋贈親友的地方特色食品。
制作工藝:鹽白菜以每年立春前10天左右采摘的黃秧白為原料。經洗淨、破兜、浸泡、除殘、壓榨後,拌上食鹽和中藥配料,加進少許花椒,然後一層腌好的白菜鋪一層粉碎的豆豉,送入發酵倉内發酵。密封1年後,鹽白菜方才取出清洗、晾幹、包裝。
特色:鹽白菜吸入豆豉醬香味後,封得越久越香,把它煮到肉片湯、酸菜魚的裡,湯濃郁鮮美而回味無窮,味道霸道慘!
郁山雞豆花
由郁山鎮馨苑酒樓創制因原材料母雞肉、蛋,形、色均如豆花而得名。
制作工藝:雞豆花選用優質母雞雞脯肉、蛋清、油,将雞脯肉制成漿狀,取蛋清,放入适量優質澱粉,加輔料,再放入适量的純淨雞肉湯,清水調勻,煮熟後再配以适量雞肉湯制成。
特色:雞豆花色澤晶瑩,清香鮮嫩,入口即化,保留了母雞肉、蛋品的營養,原汁原味,具有開胃養胃去火的功效,老少鹹宜。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标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将及時更正、删除,謝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