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美食

 > 小炒醬汁調配

小炒醬汁調配

美食 更新时间:2025-02-09 07:16:40

欣欣美食分享潮流美食,管理資訊,廚房秘籍,廚師界自媒體!

小炒醬汁調配(火熱小炒6招)1

菜品鮮亮幹香,掌握炒制手法的精湛技藝!

4月,各類應季食材缤紛登場,春季飲食适宜以清新開胃、天然鮮嫩為主,如何巧用烹調激活味蕾,讓菜肴芳香四溢?

本月,我們将陸續為大家帶來食材、醬汁、菜品、技法等實用内容,願各位師傅烹出更多春日好滋味。

小炒類菜肴,近些年較為流行,也是一些餐廳主打的招牌菜式。小炒烹饪,對選料搭配、食材處理、鍋氣與火候等都頗為講究,十分考驗廚師的功力。

小炒技法可以達到“香入髓、味入骨”的效果,讓食材口感鮮嫩、色澤鮮亮,菜肴剛端上餐桌,熱力激發的撲鼻香氣就能提振食欲,令人胃口大開。

小炒醬汁調配(火熱小炒6招)2

炒出噴香鍋氣是美味的關鍵,圖片來源:bostonglobe

你是否曾遇到鍋氣不足,口感不夠幹香?大火猛炒,但食材很容易焦糊?甚至生熟不均勻等問題?現在,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小炒技法的詳細解析,希望能為你攻破這些技巧難點。

用不粘鍋炒菜,細節把握是關鍵

擁有“小炒皇子”美譽的馮耀生師傅,曾在利苑從廚期間獨創了小炒技法,以平底不粘鍋制作小炒菜式,颠覆了傳統的烹炒手法,将猛火快炒變慢火細工,打造出菜肴的絕佳口感,此法一直沿用至今。

小炒醬汁調配(火熱小炒6招)3

點擊視頻,觀看馮耀生師傅的小炒技巧

  • 腌制

馮師傅将牛舌表皮去除,蔬菜攪拌過濾後制成汁,腌制切片的牛舌,既可以為牛舌去腥、入底味,又可以軟化潤滑牛舌的肉質。他認為牛舌常用的開水汆燙法,對于小炒并不合适。

  • 滑油

将腌好的牛舌滑油,油溫控制在 100℃ 較适宜,避免溫度過高讓牛舌變老,淋入少許老抽上色。

  • 底味

芥蘭和筍片焯水時,在開水中加花生油、鹽、糖,既能逼出芥蘭的苦味、筍的澀味,又能添入底味。

  • 油料

焯水、炒制時,馮師傅選用花生油,代替利苑提倡的橄榄油,更能襯托食材香氣。

  • 翻炒

馮師傅将火力調至小火,将不粘鍋燒熱,淋油,炒制牛舌、蔬菜,持續颠鍋翻炒,保持原料均勻鋪在鍋中,利于表面的水分蒸發,烹出鍋氣。

小炒醬汁調配(火熱小炒6招)4

點擊查看菜品詳情

掌控“幹”與“香”,烹出十足鍋氣

小炒菜肴,分量不宜過大,運用恰當火力與時間,激發食物的味道及口感,烹出鍋氣,帶出精華,制成色、香、味、形俱全的菜肴。

幹爽度與水分的比例

菜肴的幹濕度與食材的含水量息息相關。在炒菜過程中,食材所含的水分決定着菜肴的口感和味道的滲透。如果水分多了,食材不易熟且不易入味;如果水分少了,口感發柴或焦糊,不夠鮮嫩質脆,因此保持适量的幹爽度和水分,對小炒菜來說至關重要。

小炒葷菜時,一般先将配料炒香入味,再下入腌制好的主料,一次成菜,讓多餘的水分在高溫下迅速蒸發。

炒制蔬菜時,先煸炒主料,起鍋後放油,将蔬菜等配料炒香,再下入主料,調味後二次成菜,這也是為了去掉多餘的水分,使食材變軟,易于入味,讓菜肴達到幹香、滑嫩、鮮美的效果。

小炒醬汁調配(火熱小炒6招)5

多種香氣彙于一鍋,圖片來源:nytimes

辛香與脂香的交融

小炒菜肴的香味既有來自于主料,也有來自于配料及調料。一般來說,配料頗有講究,使用蔥、姜、蒜等辛香料較多。

油的使用量也應略多一些,因為油脂加熱後會散發芳香味道,同時避免旺火導緻食材粘鍋而産生焦糊味,這樣才能确保小炒菜肴烹出濃郁芳香。

争分奪秒,用鍋鏟快炒出香味

米其林二星餐廳喜粵 8 号用熟鐵鑄鍋炒菜,行政總廚簡捷明師傅說:“我在廚房規定不能用勺子炒,也不能抛鍋炒,隻能用鍋鏟快炒。我要求他們炒的菜,吃完後盤子裡是沒汁沒油的。”

因為現在很多開在商場和大廈裡的餐廳已陸續禁用煤氣,統一用電,出于對未來廚房設備的考量,簡師傅提出了禁止抛鍋的炒法,如果鍋一離開電爐溫度就會降低,鍋氣也很難保留。

小炒醬汁調配(火熱小炒6招)6

碧綠菌皇炒帶子,圖片來源:喜粵 8 号

餐廳招牌菜“碧綠菌皇炒帶子”,制作時帶子先煎兩面再煨制入味,過油後加入鹽、料酒翻炒,多幾秒過熟,少幾秒則生,出品口感嫩滑,鍋氣十足。簡師傅補充說:“我們的菜品炒完 2-3 分鐘之内就必須上桌,否則鍋氣就沒了。”

小炒 6 類食材,不同技巧詳解

有些餐廳隻靠小炒菜肴來支撐,就能吸引大量食客,帶動整個餐廳的菜品銷售。其中重要的原因是小炒類菜品很親民,價格适中,同時特别鮮香下飯。

莊青山師傅認為大部分不容易出汁的菜,都可以運用小炒手法。對于餐廳經營者來說,此類菜式原料損耗低、廚師出品率高,優點較多。

現在我們一起來了解菌菇、時蔬、海鮮、紅肉、家禽、内髒類食材的小炒烹制技巧。

菌菇類

菌菇初加工,改刀後放入鍋中以 120℃ 快速滑油,小火烹至兩面金黃,放入沸水中大火短時焯水,去掉多餘的油分。再放入鍋中,加調味料、水或湯料,小火煨至入味。

擅烹素食的莊師傅有一道“小炒茶樹菇”,制作看似簡單,但要烹調美味,需掌握 3 個關鍵點。

小炒醬汁調配(火熱小炒6招)7

點擊查看菜品詳情

二荊條要煸炒到變軟變色,天然的鮮味、香味,甚至微甜味,才能釋放出來。茶樹菇要多煸炒一會兒才香,并能去除異味。

莊師傅強調這道菜加入開水,是最重要的步驟,同時注意火候的掌控,一般來說,以能快速揮發水分為準,菜炒好後盤底需要留有少許的湯汁,并不是全幹狀态,口感更加潤澤。

時蔬類

蔬菜炒制前,可以先焯水,加入鹽 10 克、白糖 5 克、味粉 8 克、油 25 克,或者熱鍋過油,起到提味增亮的作用。

賴榮輝師傅的“荷塘月色”,是小炒菜肴的經典再創造。

小炒醬汁調配(火熱小炒6招)8

點擊查看菜品詳情

蘆筍、馬蹄、山藥以 180℃ 過油、飛水,既能保持清脆口感與明亮的色澤,又能把食材的鮮美味道保留在菜裡。用米漿炸制一個蜂巢作為底托,也非常有特點。

海鮮類

海鮮類原料在炒制前,大多需要焯水,目的是烹出一定熟度,可以在水中加鹽、糖、姜汁酒等調料,利于去除腥味,提前入底味。

周祖旺師傅認為鍋氣在中華料理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合理烹調能帶出食物的味道及精華,用灼熱的溫度創造鍋氣是考驗廚師功力的重要方式,很多主廚甚至花費幾年的時間将這項烹饪技藝完美化。

達到“幹”和“香”的效果,是周師傅烹饪小炒菜肴時最關注的。“小炒皇”菜肴,尤其海鮮類小炒,他很注重食材搭配、營養均勻,保持鱿魚、明蝦等新鮮食材的清淡原味。重點是烹饪最後階段,在出鍋之前,滴入生抽,猛火翻炒至幹身,鍋氣香味十足。

小炒醬汁調配(火熱小炒6招)9

點擊查看菜品詳情

這道“金勾鮑魚粒小炒皇”,将鮮鮑魚、菜脯切粒後煎香,幹蝦米泡軟後煎香,加生抽翻炒,特色是韭菜花翻炒後加入 XO 醬提味,所有食材翻炒均勻至幹香,出鍋裝盤即可。

紅肉類

炒牛肉、豬肉、羊肉等紅肉食材,可以直接滑油再炒,也可以先腌漬再滑油後炒制。以牛肉為例,腌好的牛肉先用燒至 120℃ 的色拉油快速滑制 5 秒,讓熱油将肉的表面封住,然後放入炒鍋内小火煎至七八成熟,加入配料後快速翻炒成菜。

中餐主廚 Joe zhao 有一道“香蒜辣炒澳洲牛肉粒”,牛肉腌制後再煎、炒,出品色澤非常明亮。

小炒醬汁調配(火熱小炒6招)10

點擊查看菜品詳情

制作時先将切好的牛肉粒加入調料腌制 4 小時左右,在不粘鍋中加入黃油 20 克,放入腌制好的牛肉粒,煎至九成熟,撈起備用。鍋中加入調和油 20 克,放入青花椒、辣椒絲炒香,倒入牛肉粒翻炒均勻,調味即可。

家禽類

家禽類食材處理幹淨後,可以直接入鍋生炒,自帶油脂香味。

許強師傅使用傳統的厚皮鐵鍋烹饪小炒菜肴,他以一道“萬怡小炒雞”為例,強調制作時從始至終不能蓋蓋子,讓空氣與熱量充分流通融合。如果蓋上蓋子焖煮,香料味會過重,覆蓋了雞肉原有的香味。

小炒醬汁調配(火熱小炒6招)11

點擊查看菜品詳情

原料初加工時,公雞切塊不飛水,直接用油生炒至半熟,再放入鐵鍋,倒油,煸炒香料、醬料,放入雞塊炒至幹香四溢即可。

内髒類

内髒類食材可以先用低油溫慢煎或炸制,再炒的方式處理。以鵝肝為例,可以為其拍上一層薄生粉後放入燒至六七成熱的油中,小火炸至表面收緊備用。

也可以在不粘鍋中加入少量黃油或橄榄油,當油溫達到 60℃ 時,下入鵝肝,用小火煎制後再炒。

小炒醬汁調配(火熱小炒6招)12

點擊查看菜品詳情

李靜陶師傅先将鵝肝粒裹上幹粉,炸至金黃色。雞粒、冬菇粒炸香,蛋黃與米飯炒好,調味後将所有主配料翻炒 10 秒,激發鮮香氣味。

注意溫度,保持菜肴上桌熱度

廚界常有“熱菜放涼百味消”之說,由此可見溫度對菜肴的風味影響較大。也有飲食專家研究論證了菜肴入口的最佳溫度,得出了 57℃ 為理想品嘗溫度的結論。對小炒菜來說,要做到鍋熱、勤炒,使食材受熱均勻,才能烹出香熱又爽口的質感。

看到這裡,師傅們是否覺得小炒的難點已經破解?你可以試試以上這些技巧要領,親手烹出噴香四溢的美味佳肴。

-end-

部分圖文資料引用自互聯網,僅作信息分享與傳播,未涉及商業用途。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美食资讯推荐

热门美食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