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多吃五種蔬菜,嘗鮮還養生!
菠菜、韭菜、香椿……春季,這些時令蔬菜陸續上市,給人們帶來美味嘗鮮的同時,也守護着大家的健康。
菠菜護眼明目。
菠菜是葉黃素的最佳來源之一,這種營養素對于預防眼睛衰老導緻的“視網膜黃斑變性”十分有效。同時,菠菜還是維生素B2和β胡蘿蔔素的好來源,前者充足時,眼睛不容易布滿血絲;後者可以在人體内轉變成維生素A,有助預防幹眼病。此外,菠菜還富含鉀、鈣和鎂元素,能幫助眼部肌肉增強彈性,減少近視概率。
荠菜能補鈣。
荠菜營養豐富,其維生素C、類胡蘿蔔素以及各種礦物質含量較高,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其含鈣量高于同等重量的牛奶。荠菜還有一定藥用價值,傳統醫學認為它可用于輔助治療痢疾、腸炎、胃潰瘍等疾病。
莴筍抗過敏。
莴筍含豐富的維生素、鈣、鎂、膳食纖維等成分。研究發現,莴筍中的某種物質可以抵抗因春季過敏而引發的鼻炎,緩解過敏帶來的不适。
香椿增加食欲。
香椿不僅香味獨特,還富含鉀、鈣、鎂等礦物質,其B族維生素的含量在蔬菜中也名列前茅。此外,香椿還含有香椿素等揮發性芳香族化合物,可起到健脾開胃、增加食欲的功效。因為香椿中硝酸鹽和亞硝酸鹽(儲存過程中由硝酸鹽轉化而來)的含量較高,因此烹調前最好先焯燙一下。
韭菜有助護肝。
李時珍把韭菜描述為“肝之菜”,就是因為肝主升發,而韭菜是溫性食物,能起到助肝升發的作用。而且,韭菜含有揮發性精油及硫化物等特殊成分,散發出一種獨特的辛香氣味,有助于疏調肝氣,增進食欲,提高消化功能。
春天吃四種食物養肝護肝
甘荀
粵語方言裡習慣叫它作甘荀,實際是再平凡不過的胡蘿蔔了。胡蘿蔔有“小人參”的名号,能養肝明目。
菠菜
從中醫角度講,菠菜性味甘平,能平肝明目,有滋陰潤燥、舒肝養血之效,營養價值高,富含類胡蘿蔔素、維生素C、維生素K。
在不同的地區,菠菜還有其他名号,比如潮汕人稱之為“飛龍”。廚師華哥從鄉下尋來野菠菜,用上湯“伺候”。他認為新鮮的時蔬不需要太多複雜的烹調,簡單、保留住營養即可。唯一需要注意的是,菠菜中的草酸含量較多,烹調前最好先用沸水焯一遍。
雞肉
優質蛋白質可以修複肝髒,它們就像維修工人,能修複肝細胞。雞肉、魚和豆腐等食物中富含優質蛋白,且熱量較低。
番茄
保肝果,是番茄的另一個名字。衆所周知,肝生血,西紅柿中的類黃酮能降低毛細血管的通透性,防止其破裂,還可預防血管硬化。
春天飲食“三多三少”
多吃甜
中醫認為,脾胃是後天之本,是人體氣血化生之源,脾胃之氣健旺,人可延年益壽。而甜味的食物入脾,能補益脾氣,故可多吃一點,如大棗、山藥等。
多喝水
春季養生重在養肝,平時多喝水可增加血液循環,有利于養肝,可降低毒物對肝的損害。此外,補水還有利于腺體分泌,尤其是膽汁等消化液的分泌。而适量飲茶,可提神解困。若春季飲香氣濃郁的花茶,有助于散發冬天積在體内的寒邪,促進人體陽氣升發,疏散瘀滞。
多吃蔬菜
春季人們常發口腔炎、口角炎、舌炎、夜盲症和某些皮膚病等,因此要多吃點新鮮蔬菜,以便營養均衡,身體健康。
少吃酸
春為肝氣當令,根據中醫五行理論,肝屬木,脾屬土,木土相克,即肝旺可傷及脾,影響脾的消化吸收功能。中醫又認為,五味入五髒,如酸味入肝、甘味入脾、鹹味入腎等,因此若多吃酸味食物,會使本來就偏亢的肝氣更旺,這樣就能傷害脾胃之氣。
少吃油膩刺激食物
春季飲食宜清溫平淡,應少吃肥肉等高脂肪食物,因為油膩的食物食後容易産生飽腹感,人體也會産生疲勞現象。胃寒的人可以經常吃點姜,以驅寒暖胃。有哮喘的人,可服點生姜蜂蜜水,以潤燥鎮喘;有慢性氣管炎的人,應禁食或少食辛辣食物。其他人也不宜多吃辛溫大熱的刺激性食物,以免助火傷身。
少吃寒涼食物
寒涼的食物不宜在春季食用(特殊病人除外),特别是生冷的東西如冰淇淋等,否則,會将寒氣聚集在體内,導緻夏季脾虛,帶來一系列不适。
公衆号
藍豬坊
藍豬坊,一個集健康美味、有機生活為一體的美食工作室;是抒寫美食與愛、诠釋生活态度的地方,更是大家相互學習交流,體驗分享的平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