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美食

 > 換着花樣做難吃的飯

換着花樣做難吃的飯

美食 更新时间:2024-12-03 17:18:48

文|三号老鈕

我們要形容一個人非常有學問,有一個成語叫“學富五車”。

如果有人告訴你,學問也有自己的“味道”,你相信嗎?

可能你會産生疑問,學問怎麼會有味道。

今天我們一起來看一本書——《學問的“味道”:與燕園“大腦”面對面》。

換着花樣做難吃的飯(學問的味道做學問好比煮米飯)1

這本書由北京聯合出版公司出版,作者是新華社的三位記者:李斌、魏夢佳、劉苗苗。

《學問的“味道”》的内容是記者對八位北大人的訪談,他們是北京大學的原校長、教授、翻譯家……

本書在正文之前有推薦序一,推薦序二,前言。

正文由八部分組成,分别是對北京大學八位教授的采訪,每一部分内容又分為導言和人物采訪。

正文後面還有後記。

閱讀這本書,就是與八位北大人對話的過程。

換着花樣做難吃的飯(學問的味道做學問好比煮米飯)2

書中有一句話讓人耳目一新——知識不是力量,運用知識才是力量。說這句話的是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樓宇烈。

讀完全書你會發現,其實,這八位北大人對知識的看法是一緻的,或者說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理念: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更要教給學生把知識化為力量的能力。

北大的學生進入校門不是單純為了獲取知識,而是要會用這些知識。

我們可以把知識比作米,擁有再多的米,你不會把它們煮成米飯,照樣吃不飽。

運用知識就是把米煮熟,吃下去才能吸收,真正變成自己的營養。

做學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還是拿煮米飯來打個比方。

會煮米飯的人都知道,要把米飯煮得好吃,米的品質、水量、煮飯的時間都很重要。

煮米飯的過程中,還可以進行創新,比如可以加綠豆,加糙米,或者加入臘腸、臘鴨腿做成煲仔飯。

我們加入的材料不一樣,煮出的米飯味道也不一樣。

做學問也是如此,會有不一樣的味道,它們分别是:苦、辣、甜。

換着花樣做難吃的飯(學問的味道做學問好比煮米飯)3

做學問之苦

情景喜劇《炊事班的故事》裡面有一集,炊事兵小毛煮米飯,因為他是新手,所以米飯煮夾生了。

我們學煮米飯的時候,也會遇到過這種情況。

尤其是我們小的時候,家裡沒有電飯鍋,煮米飯很難,水加少了會煮夾生,水放多了就太軟,煮時間長了會煮糊了。

這就需要我們不斷摸索,怎麼才能把米飯煮好。

做學問跟煮米飯一樣,也需要去仔細琢磨,怎麼把學問做好。

  • 要做學問,就得靜下心來踏踏實實的做事,一步一個腳印,不能糊弄人。
  • 做學問的過程是艱辛的,寂寞的,甚至經過長時間的研究不一定能得出成果。
  • 做學問還要甘于平凡,不要跟别人攀,誰誰取得了什麼成就。
  • 做學問的人不能有太強的功利心,不能為了得什麼獎,或者為了獲得什麼稱号去做學問,那樣做出來的學問是不紮實的。

陳堃(kūn)銶(qiú)教授和王選教授就是踏踏實實做學問的人。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他們從事計算機語言的編譯程序系統的研究和漢字激光照排技術研究工作。

條件艱苦,機器不穩定,有設計錯誤,而且沒有顯示器,必須打印出來一個字一個字摳。

不僅如此,他們還要面對來自各方面的壓力和冷嘲熱諷,别人質疑他們,認為他們根本什麼都不懂。

盡管這樣,他們還是克服困難,沉下心來研究,堅信自己一定能做出來。

要做學問就得有“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的精神,能夠經得住千錘百煉,堅定信念,不受外界影響,才能有所作為。

換着花樣做難吃的飯(學問的味道做學問好比煮米飯)4

做學問之辣

除了白米飯,我們可以在煮米飯的時候放入别的食材,做出不一樣的米飯。

誰說米飯就一定是白米飯,這就是一種創新。

做學問也是一樣,要有這種創新的精神,敢于質疑的精神。

葉朗,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著名美學家。

“接着講”不是“照着講”,“接着講”是創造,“接着講”是發展,“接着講”是飛躍。

做學問不能隻是按照前人的路來,要在前人的基礎上進行再創造,要有屬于自己的東西。

我們知道一句話: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我們讀了很多書,如果照搬書上的内容,那是沒有用的,要敢于質疑。

書中反複提到一句話:北大是常為新的

魯迅先生說:“北大是常為新的,改進的運動的先鋒,要使中國向着好的,往上的道路走”。

北大是運動生長的,充滿活力,北大人“敢為人先”。

有一位老師,從來沒有見過計算機,沒有出過國。1958年,他自己設計出一台計算機。他利用有限的知識,去進行實際的操作,把知識化為力量。

這種精神感染着一個每一個北大人。

我們讀書也是一樣。

讀完一本書之後,如果隻是單純地把書裡面的内容一字不落的背出來,不能叫擁有了知識,那隻能叫照書念。

我們要能在讀完一本書之後,用自己的語言把書裡的精髓加上自己的看法說出來,這樣才是把知識内化為了力量。

換着花樣做難吃的飯(學問的味道做學問好比煮米飯)5

做學問之甜

不管是白米飯,還是加了糙米的米飯,還是你加入臘腸做出來的煲仔飯,最後煮好的米飯,吃起來肯定都是非常的香甜可口,鹹香入味。

當做學問有了收獲,有了成果,不管它的大小,都讓人喜悅。

這就是做學問之甜。

當陳堃銶教授和王選教授的研究有所成就時,當那位自主設計計算機的老師設計成功時,他們心中會品嘗到比蜜糖還要甜的味道。

哪怕是在做學問的過程中,旁人看來可能是枯燥無味的、苦的,可是在緻力于學術研究的人來說,他們整個研究的過程就是甜的。

做學問的味道并不是單一的,它可能是幾種味道的混合,可能還有别的味道。

這些交織在一起,彙成學問獨有的味道,讓人沉迷其中無法自拔。

換着花樣做難吃的飯(學問的味道做學問好比煮米飯)1

你有沒有品嘗到學問之味呢,也許你讀了《學問的“味道”:與燕園“大腦”面對面》後,會品出學問其他的味道吧。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美食资讯推荐

热门美食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