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越來越多的“重口味”食物,比如麻辣燙、小龍蝦、香鍋、燒烤等,受到廣泛的歡迎。偏好“重口味”,已經成為不少人特别是年輕人的飲食常态。
“重口味”主要說的就是吃得過鹹,食品中的含鹽(氯化鈉)量比較高。調查顯示,我國北方地區食鹽量為每天16~18克,上海的食鹽量為每天10~12克,廣東更低一點。與之相對應的高血壓發病率,也随着食鹽量的高低呈現“北高南低”的趨勢。
由此可見,食用鈉鹽和高血壓之間有着非常密切的關系。吃鹽多少,關乎血管健康。
高血壓種類很多,其中一種叫做鹽敏感性高血壓。很多人得的就是鹽敏感性高血壓,這不僅與日常生活中鈉的攝入有關,也與我們的生長基因有關系。
對人來說,鹽其實是不可或缺的,食鹽中的鈉是人體必需的元素。所以,我們的基因裡就有把鹽保住的機制——保鈉的機制。
但有些人保鈉保過頭了,鈉排不出去,一吃到鹹的東西,血壓就會升高。在整體人群當中,鹽敏感性高血壓的發病率是15%~42%。而在已經患高血壓的人群當中,屬于鹽敏感性高血壓占比高達70%。
如何知道自己是不是鹽敏感性高血壓患者呢?可以做一個急性鹽負荷試驗。
如果血壓的增幅和降幅之和達到15毫米汞柱,就說明你是鹽敏感性高血壓。也就是說,如果你吃得過鹹,發生高血壓的可能性就比普通人要高得多。
鈉鹽是怎樣升高血壓的呢?
首先,血壓就是血液對血管壁的壓力。血管内的血液量增多,對血管壁的壓力增加,血壓就會升高,而鈉鹽恰恰可以增加血液中水的含量,導緻血液總量增多。比如你打開一個鹽罐放在空氣中,過一會兒,裡面的鹽就會潮,因為鹽可以把空氣中的水分鎖住。在血液當中也是這樣,人吃多了鹽以後,血容量就會增加,導緻血壓升高,這就叫做水鈉潴留。
其次,發生水鈉潴留後,人體會啟動一個特殊機制,幫助身體把潴留的水和鈉排出去。這個過程中會産生一些排鈉的激素,比如内源性洋地黃物質等。它們在排洩水和鈉的同時,會讓外周血管的阻力升高,進而引起血壓升高。除此之外,鈉還可以激活一些激素,比如血管緊張素等,也會讓血管收縮,結果同樣是升高血壓。
最後,鈉還可以激活人體的一些神經,比如交感神經。這是人激動時興奮的神經,人激動的時候,血壓不是也會升高嗎?
所以,從血容量到神經内分泌,鈉鹽都可推動血壓升高。在高血壓發病率居高不下的今天,要把整體人群的高血壓患病率降下來,限制食鹽量是最迫切的措施。
限制食鹽會有怎樣的效果呢?
如果每天少吃2克食鹽,人的收縮壓可以下降2毫米汞柱,舒張壓可以下降1毫米汞柱。
可别小看這2毫米汞柱或是1毫米汞柱,很多大型臨床實驗表明,血壓相差2毫米汞柱,腦卒中、心肌梗死的發病率就會降低很多。雖然現在倡導食鹽量最好能控制在每天5克,但不少人的攝入量還在每天10~12克。也就是說,還要減少6克,這樣做收縮壓就能下降6毫米汞柱,舒張壓能下降3毫米汞柱,确實還是非常值得的。
那我們自己能做些什麼呢?
首先,口味不要那麼重,少吃一些腌制食品和調味品。如果又想追求美味該怎麼辦?美食達人經常在食物裡放海帶、海藻,還有各種海鮮來提鮮,以減少食鹽用量。由于這些食物裡含有很多谷氨酸,吃起來風味十足,含鈉量卻少了。
還可以用低鈉鹽來代替常規食鹽。好處也是顯而易見:1.減少鈉鹽的攝入;2.低鈉鹽用鉀鹽代替鈉鹽,而攝入鉀鹽對高血壓患者有輔助治療作用;3.鉀鹽可以促進鈉鹽的排出。(如果有腎髒疾病或者排鉀困難,則不适合吃鉀鹽。)
總而言之,要想把血壓控制好,避免血管事件的發生,根據高血壓控制指南,普通人群的鈉攝入要限制到約2.0克/天,即食鹽5.0克/天。所以,給自己定個小目标:不是賺1個億,而是降2克鹽。
來源 | 《大衆健康》雜志
作者 |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主任醫師 崔松
審核 | 國家健康科普專家庫專家
北京醫院心内科主任醫師 汪芳
策劃 | 譚嘉 吳衛紅
編輯 | 餘運西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