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出來你别不信,在昆明,你可能在路邊随便吃個東西,都能吃到非物質文化遺産!
1
官渡餌塊
(2005年列入昆明市非物質文化遺産)
官渡餌塊是一種用大米制作的風味小吃,做法十分講究,需經過淘洗、浸泡、蒸熟、沖搗、揉制5道古老的人工舂制工序。
(圖源:春城微生活)
這樣制出的餌塊黏性極大,筋道滑潤,清香軟糯。
2005年,官渡餌塊被列入了昆明市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名錄。
(圖源:春城微生活)
感興趣的可以去官渡餌塊傳習館觀看“舂餌塊”,不僅能看到制作工藝,還能現場吃到白膩香軟的新鮮餌塊。
(圖源:雲南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網)
2
端仕小鍋
(2020年列入昆明非物質文化遺産)
關于端仕小鍋,可以說是很多昆明人從小吃到大的記憶,雲南花燈《遊春》裡,唱“端仕街的鹵餌塊油噜噜。”剛出鍋的鹵餌塊,油汪汪,紅潤潤,香噴噴,滋潤軟糯,令人食欲大開。
2020年,端仕小鍋入選昆明市第五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圖源網絡,侵删)
3
尋甸牛幹巴
(2009年列入昆明市非物質文化遺産)
在尋甸,腌制牛幹巴的曆史可追溯到700多年前。
每年霜降過後,尋甸大街小巷随處可見晾曬的牛幹巴。随意走進一家回族飯店,點一盤油淋幹巴,看着盤子裡“嗞嗞”作響的幹巴,香味鑽進鼻孔,攪動味蕾。
2009年被列入昆明市非物質文化遺産,目前正準備将其申報雲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産。
(圖源網絡,侵删)
4
宜良烤鴨
(2009年列入雲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産)
宜良燒鴨起源于明朝,已有600多年的曆史,堪稱“滇菜魁首”,其中尤以宜良縣的“狗街烤鴨”制作考究。
烤出的鴨,表皮呈棗紅色,脆而不焦,肉質酥松鮮嫩,非常可口。
2009年,宜良烤鴨被列入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
(圖源網絡,侵删)
5
酸漿米線
(2020年列入昆明市非物質文化遺産)
雲南的米線,各地有不同口味、不同粗細。而對于愛吃小鍋米線的昆明人來說,一般會選擇吸味的酸漿米線。
(圖源網絡,侵删)
在官渡區西莊社區,有一家米線博物館,傳承人以昆明特有的酸漿米線傳統手工藝,成功申報為昆明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産。
(圖源:都市時報)
6
七甸鹵腐
(2017年列入雲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産)
吃火鍋絕對少不了的鹵腐蘸水,做蘸水常用素鹵腐的汁,而素鹵腐又以七甸的最有名。
(圖源網絡,侵删)
依托于七甸獨特的氣候條件和良好的水質,七甸鹵腐品質細膩、松嫩适口。
2017年,七甸鹵腐制作工藝被列入雲南省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項目。
(圖源:呈貢通)
7
官渡粑粑
(2009年列入昆明市非物質文化遺産)
官渡粑粑的前身是胡麻餅,早在清朝年間就已享有盛名,因發源地是昆明官渡,故有官渡粑粑之說。
2009年,官渡粑粑被列入昆明市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名錄。
(圖源:春城微生活)
8
吉慶祥雲腿月餅
(2013年列入雲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産)
滇式月餅,特指雲腿月餅,創立于1907年的吉慶祥可以說是雲腿月餅的締造者。
直至今日,“酥而不碎、油而不膩、香而不燥、甜而不拗”依然是對吉慶祥火腿月餅的最好評價。
2013年底,吉慶祥雲腿月餅入選了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圖源:雲小南)
9
昆陽鹵鴨
(2009年列入昆明市非物質文化遺産)
昆陽鹵鴨是晉甯區的特産,是航海家鄭和汲取南京鹽水鴨制作工藝而獨創的特色美味。
昆陽鹵鴨原料采自當地麻鴨,配以中草藥等秘方,鹵出的鴨子骨香肉酥,皮薄肉瘦、肥而不膩。
2009年,昆陽鹵鴨就被列入昆明市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名錄。
(圖源:新華網)
10
七步場豆腐
(2015年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産)
七步場豆腐,與石屏、建水豆腐并稱雲南三大豆腐。
七步場村的豆腐距今已經有300多年的曆史了,清代時,因為深受康熙皇帝的喜愛,被特封為”青方豆腐“,收入禦膳房中。
(圖源:呈貢通)
2015年,七步場的豆腐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産”。
(圖源:呈貢通)
當然,昆明的非物質文化遺産美食10個肯定寫不完,大家還知道哪些,可以分享。
來源:昆明街頭巷尾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