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如何早期識别帕金森

如何早期識别帕金森

健康 更新时间:2024-07-09 04:46:16

如何早期識别帕金森(就能提前捕捉帕金森病的)1

提起帕金森病,很多人會想到手或下肢不停地抖動和震顫。事實上,當患者出現明顯的運動症狀後,此病可能已到中晚期了。因此,如何早期精準地診斷帕金森病,達到早診早治的目的,成為廣大醫生和患者共同面臨的難題。

經過近25年的探索,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下稱“廣醫一院”)神經内科徐評議教授團隊發展了一種快速檢測的方式,隻需通過皮針獲取肩胛背部的一點真皮組織,通過神經科實驗室的精準檢測,就可以實現疾病診斷,這一原創性的技術創新,有力地推動我國帕金森早期診斷技術向前邁進。

帕金森診斷難度大,有症狀時已是中晚期

至今而言,帕金森病的緻病原因尚不十分明确,在排除其它疾病後,如果懷疑帕金森病,醫生隻能根據臨床經驗開出一些藥物,導緻很多非帕金森病患者療效不佳,甚至出現嚴重副作用。據權威文獻報道,帕金森的診斷更多依仗醫生的臨床經驗,但該病的早期症狀并不典型,确定診斷尚有困難,尤其是不典型或發病隐匿的帕金森相關疾病更是難上加難。盡管大醫院的PET-CT檢查對出現典型運動障礙的帕金森症的診斷率高達70%,但該檢查的價格太高昂,醫保無法納入報銷。而且,由于技術原因,PET-CT不能對早期帕金森病進行準确判斷,尤其對不典型帕金森病,診斷準确率欠佳。

例如,不少病人早期隻有便秘、睡眠障礙(噩夢)、憂郁焦慮或胃腸道症狀;有些病人隻是平衡失調、容易跌倒,并沒有出現上或下肢抖動和震顫。那麼,這些患者到底是不是帕金森病?如果僅憑這些非運動症狀,神經内科醫生很難做出準确判斷。

團隊在探索,如何早期診斷帕金森疾病,做到“又快又好”?

徐評議解釋,帕金森病的特征之一是α-突觸核蛋白沉積物沉積于中腦黑質部位的多巴胺能神經元,緻使細胞凋亡。按教科書說法,檢測出腦組織存在α-突觸核蛋白沉積物,就可以确診。但過去百年以來,要獲得α-突觸核蛋白,則需要腦穿刺活檢,“總不能把腦袋劈開來查吧。”徐評議說。 因此,科學家們在想,身體的其他器官,是否有可能發現α-突觸核蛋白沉積物?

生命的奧秘總是會在不經意的時刻顯露出來。科學研究發現,帕金森病患者的腦組織會發生慢性免疫失調和炎症反應,“聰明”的α-突觸核蛋白一抓到機會,就馬上“出逃”,“逃”至全身各個部位,最終擴散、沉積在骨骼、皮膚、内髒等器官。

這一發現重新打開了團隊的思路。因此,α-突觸核蛋白檢測不一定非要做腦穿刺活檢,這是醫療技術理論的重大突破。

如何早期識别帕金森(就能提前捕捉帕金森病的)2

徐評議

取點皮膚就能讓帕金森無處可逃

作為人體最大的器官組織,皮膚上是否能找到α-突觸核蛋白?

第一步是獲取皮膚。徐評議介紹,具體檢測時,醫生會用特殊的針管取樣,患者就像打針一樣,并不會感到明顯不适。對于所取皮膚樣本,從質量控制标準,會采用“三管法”進行檢測,即是同時做三次檢測以保證質量和病理診斷的準确性。

“α-突觸核蛋白很毒,100℃的開水燙不死它,到121℃才開始滅活。”徐評議團隊的成員得出一種假設,想要讓α-突觸核蛋白“現形”,必須在特定高溫下進行。最終,通過反複試驗,改良配方,團隊探索出70℃溫控條件下的連續靜态蛋白孵育模式。這一做法能有效清除雜質蛋白,讓α-突觸核蛋白無處可逃,不僅提高了檢測結果的特異性,而且把檢測過程縮短到3—12小時。

實驗還需交叉印證。團隊将128份不同病程的帕金森患者的針刺微量皮膚和40例國外贈送的腦組織進行檢測,發現同一技術檢測的結果相符合,α-突觸核蛋白的陽性率達95%,證明皮膚組織檢測α-突觸核蛋白有效。

檢測的特異性和敏感性,是團隊考慮的重中之重。徐評議解釋,團隊發明的技術靈敏度很高,可将緻病蛋白擴增放大1000萬倍。更重要的是可以做到像傻瓜照相機一樣簡單易用,半天就能出結果。而且,孵育采用的材料都是國産,整個檢測成本比PET-CT和國外同類技術便宜太多了。

徐評議表示,目前帕金森的皮膚快速超微檢測已開始臨床試用,對于60歲以上有神經功能失調症狀,尤其是運動障礙症狀的患者,最好評估一下是否需要做該項檢查。

計劃将中醫藥方引入帕金森疾病治療

帕金森病為繼腫瘤、心腦血管疾病之後危害我國中老年人健康的“第三大殺手”。《中國帕金森病治療指南(第四版)》指出,我國65歲以上老年人群中帕金森病患病率為1.7%,到2030年,帕金森病患者數将達500萬,幾乎占到全球患者數的一半。 按照傳統的帕金森病診療模式,患者往往要穿梭于不同的科室間進行問診、治療,給行動受限的帕金森病患者帶來諸多不便。

為此,廣醫一院建立了帕金森病一站式高級診療中心,為患者提供挂号、就診、檢查、取藥等“一條龍”服務。

這些年來,該院科室還建立了一套人工智能自動篩查系統,可結合患者病史、臨床症狀、基因檢測、影像檢查等部分綜合進行加權評分,客觀評估帕金森的罹患風險,比如,一名60—64歲的患者就診,回答近30個問題後,軟件系統會自動計算分數,若低于300分,則患帕金森病的可能性小;反之可能是帕金森病高危人群,建議做更精密的皮膚檢查。

總之,人工智能醫療進一步賦能帕金森的早期篩查效率,也讓更多基層居民受益。作為廣東省帕金森病的龍頭單位,廣醫一院還牽頭建立了醫聯體聯盟,為廣大帕金森病患者就地醫療提供高質量保障、相互轉診提供方便,為下級醫生進行精準診療指導。

對于未來,徐評議的想法還有更多。中醫藥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璀璨瑰寶。徐評議打算開風氣之先,根據團隊攻關的科技成果,在帕金森的治療領域引入改良的有效中醫藥方。目前改良的黃連解毒湯在動物實驗時取得了較好數據,研究成果發表于英國知名藥物雜志,引起國際注目。為此,該團隊計劃開展一個先單中心、後多中心的臨床西藥 中藥方的臨床治療試驗,以更好驗證中醫藥文化在治療帕金森上的效果,尤其是延緩疾病的發生發展,改善患者的運動和非運動症狀。“我們不隻是要跟跑、并跑,還需要領跑。”他說。

談起科室的特色,徐評議侃侃而談。他說,科室将神經康複與神經内科放在一起,有利于臨床救治過程中,實現“一條龍”醫療服務,尤其是對于一些阿爾茨海默症的患者來講,若存在吞咽障礙,可進一步開展床邊康複,讓病人得到更好的治療效果。至于神經幹細胞移植技術,團隊也正在進一步探索之中,目前有一些積極成果。

【撰文】黃錦輝 韓文青 文字

【攝影】徐昊

【海報設計】劉玉潔

【作者】 黃錦輝;徐昊;劉玉潔

廣東健康頭條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