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地方叫它佛手瓜,有的地方叫它洋絲瓜,有的地方不産這個東西,很多人不知道這東西居然也可以吃。
不但可以吃,而且不難吃,甚至可以稱得上好吃。這就也看個人口味,喜歡吃這瓜清甜口感的人呢,就算隻是用清水煮熟,就這麼淡吃就覺得很好吃了。
叫它佛手瓜或是洋絲瓜,都不如叫它電燈泡瓜來得形象。如果你見過它一個個挂着的那個樣子,那不就是一個個白熾燈泡嗎?像極了,特别是那種偏白色的品種,就更像了。比起南瓜,這瓜才更像某款遊戲裡的窩瓜。
這瓜肯長得很,好像瓜類都挺肯長的,藤藤蔓蔓的攀着一棵樹上去,或是搭着一個什麼架子長上去,一挂瓜藤,就可以結出無數個瓜來,都不用怎麼打理。這佛手瓜也是一樣的,到了結果時節,那家夥,一個個電燈泡樣的佛手瓜結得滿滿的一樹一樹,真是太有豐收的喜悅感了。
摘下來,炒着吃,煮着吃,都可以。單獨煮,清甜,不用放油鹽就很好吃了。和排骨啊肉類一起煲湯,那就更不用說了,嘿好吃。可以煮到有一點點面,但又不是土豆和南瓜的那種面的時候,還是帶點清甜小脆的面的感覺,嘿好吃,湯微微甜,也可好喝了,自帶鮮味素,隻需加鹽就行,太給人省事。唯一缺點就是它一次結太多了,東家送李家送,吃一季還是吃不完。實在太肯長,太能結了。
佛手瓜切絲清炒,放蒜末和幹辣椒。與肉同炒,切片切絲都可,就普通小炒肉的炒法就行。與臘肉同炒更别有風味,因為這種的清甜特别能把臘肉的鹹和煙熏味平和掉一些去。而且,硬的臘肉和炒軟的佛手瓜片在一起,鹹香辣味和瓜果淡甜在一起,這種組合出手就不俗。
洋絲瓜去皮也是缺點之一,如果是嫩的洋絲瓜當然連皮吃完全沒問題,但是長老了的洋絲瓜就得去皮才行,不去皮就得在吃的時候吐皮。我一般選後者,因為生洋絲瓜去皮時會出漿,粘在手上就像結了一層殼,還剝不下來,特别難洗。不如直接煮熟了,吃的時候吐皮,要省事得多。
洋絲瓜有點像梨和蘋果,裡頭也有核,但這個核是可以吃的,煮熟之後吃起來面面的,像某種可食用的皂仁,挺好吃的。但也有人這說不能吃,或是不能多吃。到底能吃不能吃呢,不能吃的話,又是為什麼呢?這我就不知道了。你知道嗎?
近年來,很多地方開始流行吃它的瓜尖,菜市場上多了起來,洋絲瓜尖就是指它。買來掐掉老筋老莖部分,掐成小段,擱點蒜擱點幹辣椒炒一炒,香香的,有核桃味,還有點以前那種瘦肉的味道。比許多清炒時蔬都要好吃。
你那裡有這種瓜嗎?一般怎麼吃呢?
(圖片整理自網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