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生活方式催生早産寶寶
近年來,早産兒的出生比例呈現出逐年增多的趨勢。據哈市兒童醫院統計,該院的ICU病房收治的新生兒患者中一半以上為早産低體重兒,他們的平均體重在2000克左右,其中體重最低的一名小患者僅有1500克。早産兒中多胞胎也占到了相當比例,最小的三胞胎平均體重隻有1200克左右。
相關專家介紹,早産兒增多與許多因素有關,其中包括高齡産婦的增加、試管嬰兒的增多、環境污染的加重等。另外不少孕婦在孕期工作壓力大、精神緊張等也是重要的影響因素。
數據五成重症患兒為早産寶寶
近日,市婦幼保健院調研發現,哈爾濱市1997年—2003年新生兒死亡率中,每年早産和低出生體重、出生窒息排在新生兒死亡的第一位和第二位。醫學專家講,在我們周圍不少提前“溜”出來和爸媽見面的寶寶,因為其部分器官發育不成熟、消化吸收能力有限、營養儲備不足等問題,大多數低出生體重兒在出生後都出現了生長受限,其身體和智力發育都有可能低于正常嬰兒,患慢性疾病的風險也比一般孩子要高。同樣來自據哈市兒童醫院ICU病房的統計數據顯示,在該科接受治療的新生兒患兒中,有50%屬于早産兒,其中最小的寶寶出生還不到1500克。專家介紹,低體重出生兒出生後必須在醫院接受專業護理才能保證寶寶的生命安全。
原因不良生活方式導緻早産
有資料顯示,我國包括早産兒在内的低出生體重兒出生率為4.75%-8.5%,并且近幾年來呈上升趨勢。據了解,近年來發達國家的早産兒現象也越來越嚴重。為什麼在全世界範圍内都會出現早産兒增加的趨勢呢?
市紅十字醫院婦産四科主任單玉芹介紹,醫學界還沒有對早産兒增多這一現象做出權威的解釋,但是有些因素已經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如近年來女性生育年齡的一再推遲、不孕不育造成人工授精增多、女性人流次數增多、孕婦孕期生活和工作壓力加大以及環境所導緻的其他因素等,都是造成早産兒增加的因素。該科每年都會有十幾例的早産兒出生。而大部分早産兒的父母在孩子出生前都不太清楚生育早産兒将會給孩子帶來哪些可怕的後遺症。很多父母甚至認為,孩子早出生一兩個月就是體重低些,不會跟其他正常産的孩子有什麼差别,這種認識是十分可怕的。
此外,準媽媽的生活方式、情緒變化也影響着胎兒的生長發育。有些孕婦在懷孕的前三個月非常小心,天天靜卧,可是三個月後就放松警惕,以為過了危險期,不注意休息,又恢複到以往的生活方式,熬夜上網、晚睡晚起,這些都會誘發早産的發生。有研究顯示,孕婦情緒緊張、焦慮和抑郁與早産有着密切關系。因此,孕婦在懷孕期間,要注意調整情緒,減輕工作壓力。
對策加強孕期保健是關鍵
婦産專家講,預防早産兒出生的關鍵是加強孕期保健,從妊娠早期開始,定期做好産前檢查,以便盡早發現問題,進行恰當的處理。積極預防和治療妊娠中毒及各種異常妊娠。注意改善生活環境,減輕勞動強度,增加休息時間。保持心境平和,消除緊張情緒,避免不良刺激。要攝取合理的充分的營養,多吃含蛋白質豐富的魚、肉、蛋及豆類食品,多吃些新鮮蔬菜及水果。懷孕後期應多卧床休息,并采取左側卧位,以改善子宮、胎盤的血循環,減少宮腔内向宮口的壓力。妊娠期間要節制性生活,妊娠7個月後應避免性生活。發現産前出血(主要是前置胎盤和胎盤早剝)和先兆早産征象應及時請醫生診治。如能做到以上幾條,就可如願以償“瓜熟蒂落”,避免“早産兒”出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