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中學生正确了解“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和“計生的社會責任”,是學校教育的一個難題。
在市區人口與計劃生育委員會等的指導下,我們學校引入了青春健康項目,突破了原有的性健康教育課模式。比如在整堂課中,老師從不說對與錯,也不講大量的知識,而是讓學生通過活動、遊戲、知識競賽等方式去發現問題,領悟答案。請看——
我們先用幻燈播放一段錄像:一個男生給女生傳遞紙條。看完後,教師讓學生們去幫助主人公做出決定。
學生們讨論了各種選擇的後果,最後老師問:“我們今天是在學習如何對待異性示愛嗎?”大家回答:“不是。”老師說:“那是什麼?”有個學生回答:“在将來的生活中遇見此類事情或大事時,要先問自己遇到了什麼挑戰,多設計幾種選擇,看看哪種選擇的結果更好,然後再做決定。”結果教室一片掌聲。
對于性健康知識,我們則采用知識競賽的形式。老師用幻燈打出一個題目,學生根據自己所選的答案站隊,答錯的被淘汰出局,十道題都答對的可以獲得獎勵。同學們特别活躍,雖然最後獲得獎勵的同學并不多,但是在無形中糾正了許多同學的錯誤觀點,效果更勝于以往老師在課上反複強調的“你應該如何、如何”;“你不該如何、如何”。
基于尊重生命生殖避孕也好講
北京東直門中學教師陳萱
課堂上全體學生在一個良好的氣氛中探讨這方面的話題,可以幫助學生樹立健康的性觀念,學習科學的性知識,理解同齡人的想法,解除自身的一些困惑。
比如,有個别的男女生在學校裡有非常親密的行為,班主任老師批評,他們很不以為然,認為老師封建、多管閑事,宣稱他們之間就是“純友誼”。我利用一節課的時間,引導學生讨論“異性交往問題”。
學生在讨論中,對于異性之間究竟有沒有友誼、與異性應該有的尺度、異性交往帶來的心理感受等問題,展開充分的交流。對于個别同學的親密舉動,同學們說出了自己不同的看法,給當事人帶來了很大的震撼。
再如,關于生殖避孕問題。我有一個幾年前教過的學生,上大學後和女朋友發生了性行為,擔心女友懷孕,連續一周打電話咨詢,問我:“為什麼我上中學的時候,不給我講這些知識?”這也促使我思考。究竟應該在什麼時候給學生講這方面的知識,如何去講。在講課前,我在高中學生中作了一個簡單調查,絕大部分學生都認為這個問題很有必要講,少數學生認為目前自己沒有這方面的需要,講不講無所謂。因此,我在課堂上給學生看了一段生殖健康的錄像,讓學生理解有關的生理知識。學生看完後很有感觸,說認識到了生命的來之不易。基于這種“善待生命、尊重生命”的認識,生殖避孕問題就比較好講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