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3度算發燒嗎?人在什麼情況下才算發燒了呢?為什麼會出現發燒的情況呢?無論如何都不要忽視了發燒會給我們身體帶來的負面影響,如果不及時治療的話,那麼危害是很大的,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下發燒的原因,以及發燒怎麼辦吧。
體溫是指機體内部的溫度。正常人腋下溫度為36~37度,口腔溫度比腋下高0.2 ~0.4度,直腸溫度又比口腔溫度高0.3~0.5度。
人體的溫度是相對恒定的正常人在24小時内體溫略有波動,一般相差不超過1度。生理狀态下,早晨體度略低,下午略高。
運動、進食後、婦女月經期前或妊娠期體溫稍高,而老年人體溫偏低。體溫高于正常稱為發熱,37.5~38度為低熱,38~39度為中度發熱,39~40度為高熱,40度以上為超高熱。
人體溫度相對恒定是維持人體正常生命活動的重要條件之一,如體溫高于41度或低于25度時将嚴重影響各系統(特别是神經系統)的機能活動,甚至危害生命。
根據上面這些,你如果覺得身體沒有很大的不舒服,就不用就醫了。如果還是覺得不舒服,最好去醫院看看。
人為什麼會發燒
醫學術語,又稱發燒。由于緻熱原的作用使體溫調定點上移而引起的調節性體溫升高(超過0.5℃),又稱為發熱。每個人的正常體溫略有不同,而且受許多因素(時間、季節、環境、月經等)的影響。因此判定是否發熱,最好是和自己平時同樣條件下的體溫相比較。
如不知自己原來的體溫,則腋窩體溫(檢測10分鐘)超過37.2℃可定為發熱。引起發熱的原因很多,最常見的是感染(包括各種細菌感染,病毒感染,支原體感染等),其次是結締組織病(即膠原病)、惡性腫瘤等。發熱對人體有利也有害。發熱時人體免疫功能明顯增強,這有利于清除病原體和促進疾病的痊愈。
而且發熱也是疾病的一個标志,因此,體溫不太高時,可通過多喝水來減少發熱帶來的不适感。非細菌感染引發的發燒不必使用抗生素(如青黴素)。
溫葡萄糖水能起到利尿降溫的效果,在體溫沒有超過38.5°時可盡量選擇物理的方式控制體溫。
但如體溫超過40℃(小兒超過39℃)則可能引起頭暈、驚厥、休克,甚至嚴重後遺症,故應及時就醫。如出現抽搐等症狀應遵照醫囑服用鎮靜藥(特别是小兒)。
發熱是由于發熱激活物作用于機體,進而導緻内生緻熱原(Ep)的産生并入腦作用于體溫調節中樞,更進而導緻發熱中樞介質的釋放繼而引起調定點的改變,最終引起發熱。常見的發熱激活物有來自體外的外緻熱原:細菌、病毒、真菌、螺旋體、瘧原蟲等;來自體内的:抗原抗體複合物、類固醇等。
内生緻熱原(Ep)來自體内的産Ep細胞,其種類主要有:白細胞介素-1(IL-1)、腫瘤壞死因子(TNF)、幹擾素(IFN)、白細胞介素-6(IL-6)等。
Ep作用于位于pOAH的體溫調節中樞,緻使正、負調節介質的産生。後者可引起調定點的改變并最終導緻發熱的産生。發熱本身不是疾病,而是一種症狀。
其實,它是體内抵抗感染的機制之一。發燒甚至可能有它的用途:縮短疾病時間、增強抗生素的效果、使感染較不具傳染性。這些能力應可以抵消發燒時所經曆的不舒服。
發燒的益處
1:它把體溫升至高于很多病原體生長的最适溫度,降低其生長速度,從而減少機體面對的病原體數量。
2:發燒引起的高溫會使病毒的酶或毒素失活。
3:發燒加快體内化學反應速度來提高免疫反應水平。免疫系統加快攻擊病原體,縮短感染的過程。
4:發燒會使病人感覺生病了,在這種情況下,病人很可能會去休息,防止機體被進一步破壞,同時有更多的體能來對付感染。
首先,人這個物質的身體也是由各種分子排列組合而成的。
不同的分子結構決定了不同的物質狀态,舉一個比較典型的例子:金剛石與石墨同樣由碳原子組成,但密度和硬度卻有天壤之别,是什麼決定了兩種物質如此不同的外在狀态了呢?
是溫度和壓力:高溫高壓的環境産生了金剛石,低溫低壓的環境産生了石墨。一強一弱一軟一硬的不同物質形态,取決于它們所處環境的不同溫度和不同氣壓,高溫高壓下形成的物質形态更堅固穩定。
同樣的例子還有:泥坯被燒成磚頭,礦石被煉成金屬。還有藥物的九蒸九曬、九轉還丹,以及植物在高溫期的茁壯成長,生米在高壓鍋中被悶成熟飯,都是相同的道理:成長需要高溫高壓,成熟需要高溫高壓。火候不夠就會成為廢銅爛鐵。
同樣的道理,物質身體的生長發育同樣需要高溫(發熱)高壓(無汗)來去除(内)雜質突破(外)障礙。
所以生長發育中的幼兒會定期變蒸:越燒越聰明,越燒越成長,越燒越強壯。這就是高溫高壓對物質結構的擠壓塑造作用。
沒有高溫高壓的内外環境就不可能形成堅固穩定成熟的形體,人體的發燒就是身體在突破障礙去除雜質不斷穩定強壯的升溫升壓促進過程(陽生陰長,免疫力增強)。
當然,就像燒磚和煮飯一樣,成熟就要撤火。火候的另一面強調的就是:過火也不行。發燒也不會是沒完沒了地燒下去的。
發燒是人體内部的一種抗異反應。為了增加體溫,為了發汗把身體内部的病理物質發出去。是在抗禦過程中,通過大量的高代謝物質交換,産生大量的熱量。
那麼什麼叫抗禦?
其實就是排異。那麼排異等于抗禦嗎?排異是不等于抗禦。排異是主動的,是一種勢;抗禦是被動的,是自衛。
排異不等于抗禦。排異是主動地把它排出去;抗禦是在内部抵抗它,不光是殺死,是控制,是抑制,它沒有排出來的意思——排出來不是殺死,不是抑制,不是消滅,是讓它出去,是主動的。這是一個用語的問題,你們習慣用“抗禦”,不大習慣于用“排異”。這是個語誤,其實你們都知道是“排異”。排異為什麼要發燒?這又是另一個深層的問題!
其實我們平時的大便、小便和出汗都是在排異。當緻病物感染人體之後,我們必須通過高亢的代謝才能把緻病物排出體外,高亢的代謝就會制造更多的熱量,所以要發熱。
一百個人感染了生物病原體以後,有二十個發燒的打比方說,有八十個不發燒的。也就是說不發燒的患者在不知不覺中,把病毒給排異出去了。那麼這八十個人當中的人體的本能,為什麼對進來的這個病毒沒有出現明顯的排異反應?因為他抵抗力比較好、比較足,就在不知不覺當中排異出去了。那麼為什麼沒有出現強烈的排異反應?
不強烈的排異反應也沒出現。因為尿、大便和汗都在時時往外排,你就不知道什麼時候排出來了。你不知道什麼時候進去的,你也不知道什麼時候出來的。你那個系統沒跟你商量,就接受了這個病毒,也沒跟你商量就排出去了。隻有發生障礙了,出現了一種反應,你才知道“我感冒了”。你要再知道,“我這是要排異,我這是要向外排,我要出汗。”那你誰也甭找,你出點汗就好了。
結語:發燒使人們經常遇到的一種疾病,一般情況下不會出什麼大事,但是嚴重的話會引起其他并發症,不及時治療的話,甚至會到威脅生命的地步,所以大家一定要警惕,上文中為大家列舉的一些相關内容,相信大家看了之後應該也都能有所了解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