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人有着濃厚的老火靓湯情結,“甯可食無菜,不可食無湯”,不僅飯前喝湯,而且湯常用專用器皿較長時間煲。據稱,煲湯之所以好喝,是搭配得當,特别是對于養生保健更是沒得說。于是,這一食法漸漸為許多人效仿,特别是寒冬臘月,不少人常以此法進補。固然,對于飯前喝湯,無可厚非,但能否起到養生保健的作用,尚不能一概而論。下面跟随作文庫知識百科了解一下吧!
作為進補,食材的選擇和搭配十分重要,但烹調的方法和時間也很有講究,尤其是加入一些進補中藥時。許多人認為煲湯一般要2~3小時,甚至4小時,實際上其中的營養成分會大大丢失,特别是一些不耐高溫的營養成分。在煲好的濃湯中,所剩的大多為一些雜質,盡管味道鮮美,但其中脂肪含量較高,特别是含有大量嘌呤物質,這對于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痛風患者來說,是不宜的。
作為煲湯中的中藥,一般煎熬半小時(具有揮發成分的中藥時間更短)其有效成分可以煎出60%~70%,此後再怎麼煎煮,如超過1小時,基本上就沒有什麼有效成分可言了。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一般中藥材随着煎煮時間的延長,其有效成分會被破壞掉,或是揮發掉,會大大影響藥效。此時的所謂煲湯保健不過是一種心理作用,實際上營養成分和中藥有效成分所剩無幾,于事無補,而對于一些患者來說,甚至适得其反。
有鑒于此,對于有進補習慣的人來講,在烹調上,最好還是采取傳統蒸煮炖的方法,時間1小時左右足矣。
煲湯的炊具有瓦罐、高壓鍋、電壓力鍋、沙鍋、炖盅等。煲湯時,要根據材料、分量、食用人群來選擇煲湯炊具。煲湯之前,一定要加足煲湯的水,不能在煲湯過程中加水,水的分量要比材料多出1~3倍,煲出來的湯才會夠味。
在煲湯過程中,用煤炭、柴火、煤氣煲湯的火候、時間控制也各不相同。明火煲湯的話,大火煮沸之後,一定要改為小火慢炖,這樣才能使肉與材料的營養溶入湯中;肉湯煲制時間應該控制在2小時之内,骨頭湯可以超過2小時,煲至骨頭與肉完全脫離即好。煲湯的時間過長,會破壞菜肴中的維生素和蛋白質,例如草雞煲和老鴨煲,煲湯時間越長,蛋白質含量越低。
從營養需求來看,腦力勞動者應以補充構成腦細胞的磷脂、不飽和脂肪酸,以及參與調節腦細胞興奮功能的蛋白質、維生素A和微量元素為重點。而運動量較少的腦力勞動者,尤其是中年及以上的腦力勞動者,由于其熱能消耗較少,應保證有足夠的優質蛋白質和維生素的攝入,同時,還要減少糖的攝入。
腦力勞動者喝湯應該以健腦湯為主
人腦具有極其複雜的功能,是最為活躍的器官。腦力勞動者用腦過度會導緻傷神、大腦缺氧等。大腦運轉繁忙時,就連睡眠時大腦也不見得會得到良好的休息。腦細胞中60%左右為不飽和脂肪酸,對腦功能最有影響的首先是蛋白質,大腦所需的各類氨基酸,均由蛋白質提供轉化。另外脂肪、糖類、B族維生素、維生素C、維生素E以及鈣等同樣重要,是人體大腦所必需的營養物質。
适宜入湯的健腦食品原料有:核桃、芝麻、豆類、蛋類、畜禽類、魚類、金針菇、花生、葵花子、杏仁、牡蛎、蝦、香菇、牛奶、螃蟹、海帶、紫菜、紅棗、桂圓、果蔬等。
老年人喝湯要注意什麼?
随着年齡的增長,逐漸步入老年,機體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衰退現象。如腺體分泌功能減退、新陳代謝減緩、咀嚼和消化吸收功能下降、免疫力低下等。老年人飲食更應注意合理搭配,以營養、清淡、品種豐富為特點。
湯品不宜過鹹,否則體内鈉離子過剩,加之年齡大、活動量小,會造成血壓升高,甚至會造成腦血管功能障礙。不宜吃過多甜食,否則體内糖類的代謝能力逐漸降低,易引起中間産物如蔗糖的積累,導緻高脂血症和高膽固醇症,嚴重者還可誘發糖尿病。老年人尤其是空巢老人,如果每餐飯菜品種很少,而且長期飲食單一,造成的後果會更加嚴重。
原料豐富的湯品,可以幫助老年人解決上述問題,提高老人的膳食質量。老人消化吸收功能減退,利用湯品多營養、易吸收的特點,适宜餐前、餐後飲用。老年人飲食上應選用富含蛋白質、糖類、脂肪、各類維生素以及各類無機鹽的食物。适當食用雜糧、魚類、蛋類、禽類、海産品、果蔬等,少食用油炸食品、含糖高的食物、辛辣刺激的食品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