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看電視知健康 “心術”裡的腦瘤

看電視知健康 “心術”裡的腦瘤

健康 更新时间:2025-05-24 22:18:54

  腦中長了一個瘤子,想想就覺得恐怖。“心術”這部電視劇帶大家認識了什麼是腦瘤。腦瘤是神經外科的常見病,其實也沒有大家想的那麼恐怖。

  看電視知健康 “心術”裡的腦瘤

  随着反映醫生生活的電視劇《心術》的熱播,劇中主人公所在的神經外科也揭開了它神秘的面紗,進入大衆的視野。作為神經外科的常見病,電視劇中出現了大量腦瘤的案例。因為腫瘤部位的特殊性,到底要不要開刀?該如何開刀?手術有哪些風險?術後的生活質量如何?這些問題不僅困擾着劇中的醫生和患者,在現實生活中也經常會出現。

  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腦子裡長了腫瘤聽上去總是一件很可怕的事兒。相對于身體其他部位的腫瘤,腦瘤确實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大腦是人體最精密和複雜的器官,腦部的疾病和手術治療通常都會伴随着很大的風險,對醫生的專業技能和臨床經驗也有較高的要求。不僅患者對于這一領域會感到茫然和無助,醫生之間對于同一個病例該采用哪種治療手段也常常會産生一些分歧。

  腦瘤不比其他部位腫瘤神秘

  和其他腫瘤相比,腦瘤的發生率大約是萬分之一,并不是很高。

  宣武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醫師徐庚表示,很多患者都會談腫瘤色變,其實腦瘤和身體其他部位的腫瘤相比并沒有那麼神秘。和其他腫瘤相比,腦瘤的發生率大約是萬分之一,并不是很高。良性腫瘤和惡性腫瘤的發病率近乎相當,惡性腫瘤略多。需要注意的是,不管是良性腫瘤還是惡性腫瘤,疾病的預後(即疾病可能的病程和結果)與身體其他地方的腫瘤沒有太大區别,所以患者對于腦瘤沒有必要過于恐懼。

  腦部惡性腫瘤患者的平均生存期在一年左右,但是最近幾年來随着綜合治療的發展,大量病人的生存期超過平均生存期幾倍,能夠延長到5年甚至更久。“在北京一些高水平的醫院裡,腦瘤病人的緻死率、緻殘率非常低。我從醫以來進行過2000多例良性和惡性腦腫瘤手術,術後康複率占到99%以上。當然醫生也不是神仙,因為手術緻死、緻殘的情況也是存在的。腦部惡性腫瘤病人生存期的長短和手術切除率有很大關系,如果腫瘤能夠全部切除,病人的生存期就可以延長。如果有殘留,病人複發很快。”

  不過相對于身體其他部位的腫瘤,腦瘤确實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徐庚表示,腦瘤一般情況下不會轉移到身體其他部位,即便是發生轉移也是在中樞神經内擴散。但是身體其他部位的癌細胞可以随着血液轉移到腦内。通常判斷惡性腫瘤會說是早期還是晚期,不過腦部腫瘤無法按照早期或者晚期這樣的标準判斷,這是由于腦部腫瘤在早期很難發現。判斷腦部腫瘤的嚴重程度一般是從腫瘤的大小、部位、生長速度等幾個方面進行。

  手術結果與醫生關系很大

  “對于一些腫瘤,不同的醫生手術的結果可能完全不同。”

  腦部腫瘤因為其位置的特殊性,在很多情況下病人都要面對是否手術的選擇。徐庚表示,一般來說腦部的惡性腫瘤需要通過手術治療,有幾個因素會影響到是否能夠進行手術。

  首先要看腫瘤是否有明确的邊界,有的腦部腫瘤邊界呈彌散狀,就像沙子混在面粉裡一樣,這種情況就無法通過手術切除。而有的腫瘤邊界明确,就像埋在土裡的地瓜,這樣的腫瘤就可以通過手術切除。

  其次要判斷腫瘤生長的部位是否涉及到大腦的功能區。有些部位做完手術以後可能馬上會偏癱、失語,而有些地方切除以後不會影響到正常的生活。“涉及到功能區的腫瘤并不是完全就不能手術,這需要醫生進行判斷。對于一些腫瘤,不同的醫生手術的結果可能完全不同。而且功能區的判斷也并不是一個完全機械的操作,在有腫瘤的情況下功能區可能會被腫瘤擠壓而發生位置變化,這些因素都應該考慮進去。總之腦部的惡性腫瘤是否可以進行手術,除了腫瘤本身的情況外,和醫生的水平也有很大的關系。”

  至于良性腫瘤是否需要切除,徐庚表示,和以下幾個因素有關:

  第一,年齡因素和病人的一般狀況。如果病人年齡很大,又是良性腫瘤,且生長速度緩慢,不會因為腫瘤緻死緻殘,那就可以不做。但是如果病人比較年輕,就算腫瘤非常小也建議通過手術切除;

  第二,要看腫瘤對于病人的生命是否産生威脅。如果腫瘤很大,已經導緻顱内壓增高,可能會危及患者的生命,就需要手術。良性腫瘤是否需要切除和病人的生存情況有很大關系,如果術後病人生存的幾率比不做要高,那就應該通過手術切除。

  最後,一些良性腫瘤可以通過藥物治療,比如垂體瘤。但是大多數無法通過藥物治療的,還是建議手術切除。

  腦瘤不建議術前放射治療

  “有的病人不是因為腦瘤去世的,而是因為放射性腦病導緻死亡。”

  對于身體其他部位的腫瘤,尤其是晚期腫瘤,為了能夠進行手術往往采用術前放化療結合的治療方法。那麼腦部腫瘤是否也适合呢?

  徐庚表示,腦部的放療不需要很早,不需要在手術之前。在手術之後有了确切的病理再進行放療才是有的放矢。放療是一把雙刃劍,既殺死癌細胞,又殺死正常的腦細胞。而且腦細胞比皮膚的細胞要嬌嫩很多。“放療在國外很早就興起,我們在過去用放療也比較多。因為過去病人的生存期比較短,還沒有出現副反應就已經去世了,所以發現的副反應比較少。現在很多病人經過治療之後存活四五年沒問題,我們就發現有的病人不是因為腦瘤去世的,而是因為放射性腦病導緻死亡。不過目前在國内和國外的治療指南上,放療還是作為腦部腫瘤治療的一種輔助手段。”

  醫患關系的黑白灰

  “心術”,顯然是“仁心仁術”之意。醫生天職是“救死扶傷”,無論基于人道主義還是社會主義人道主義,“信、望、愛”都是題中應 有之義。六六編劇,楊陽導演,吳秀波、海清、張嘉譯領銜主演的《心術》,日前絕對熱播熱議。熱的不僅僅是收視率,更多是觀衆對于劇情的複盤,有推敲,有争 議,有理解,也有旁觀。

  誠然,一部劇集,不能從根本上改變醫患矛盾甚至影視劇中的醫療困境,但至少《心術》令這一話題不再是單純的社會話題。衆所周知,中國的醫保系統 有待完善,醫療資源的分布極不均衡,《心術》将故事發生地設在上海,且選擇“神經外科”,已經相對遠離普遍意義上的醫患矛盾。即便如此,本劇也不能回避醫 鬧、紅包、面面俱到的過度醫療、程序繁瑣的文牍流程等現實問題。六六是善于捕捉社會熱點的劇作家,此前所有她編劇的劇集——《雙面膠》、《蝸居》等都成功 引爆社會流行話題,觀衆基本上都能理解、同情六六的立場,婆媳矛盾、房奴、小三等均成為電視劇中熱門角色。《心術》卻很不同,六六的《心術》,與觀衆的親 身體驗或街聞巷議有所沖突,貌似站在醫生的立場。畢竟中國的觀衆,身份最特殊,他們不僅兼病患、消費者和納稅人等多種角色于一身,且是樸素、簡單、直接、 粗暴的評論者。

  這并非是說六六有意去偏袒醫生,确實中國的醫生編制依然跟不上需求,而醫院的行政人員也和大學一樣沉疴難返,第一線的醫生勞動強度大,工作力度 相當嚴重,精神高度緊張,同時很多醫生正常收入微薄,紅包、外聘等絕非特殊現象,而是醫患雙方都認可的常規。有醫生評價紅包,說這是對自己人格的侮辱。如 果中國能夠達到康德的良心高度,那确實如此,然而現實中黑和白都不夠多,灰占據了中間地段。這又關系到對于職業素養的再讨論,醫生的職業技術、職業精神與 職業倫理,都已經有中國特色,正與本文初始的“社會主義人道主義”無縫鍊接,也與内地匮乏“行業劇”有關。

  到目前為止,行業劇要想有收視率,就必須完成中國化,那就是不能太過專業,一定要談談情、說說愛、職場鬥幾番。六六不可能不知道醫生在消費者眼中的形象,她是有意識地彌合醫患矛盾,樂于看見她的劇增加社會的正能量。

  醫院是極端彙集中國社會複雜性和多樣性的場所,難以用道德評判來形容一些“親眼見過”的事情,用六六的話說就是“沒有純粹天使的醫生,也沒有純 粹無助的病患”。理想狀态中,醫患雙方本不應是博弈關系,而應是坦誠的密切合作,但觀衆和傳媒都要清晰地認識到現實與理想有距離,不可不察,否則将陷于機械主義的泥淖。

  對于具體的病患來說,高韬的精神撫慰、并未完備的制度建設、信息高度不對稱的診療過程以及昂貴的費用及等待床位,都可能導緻“信、望、愛”的空 轉。在小說中有這樣一段話:“人的一生,職業也好,前途也好,你都有嘗試和轉變的可能,而生命,隻有一次,不可逆轉。”醫生操作的是生命,對廣大病患和觀 衆來說,當前的現狀,紅包送不送無關大局,醫生不能被收與不收紅包影響了專業性,病患不因送或不送紅包去做醫鬧才是真問題,畢竟醫療遠未成為絕大多數人的 福利權益。

  結語:以上就是小編給大家介紹的有關于腦瘤的知識點,希望能夠解除大家的恐懼。(文章原載于《中外健康文摘》《家庭保健》,刊期:2012.07,2012.06,作者:賀潇,雲飛揚,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作文庫知識百科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将在第一時間删除内容)。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