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心煩氣躁吃什麼 這些食物可以緩解壞情緒

心煩氣躁吃什麼 這些食物可以緩解壞情緒

健康 更新时间:2025-02-15 21:13:42

  生活當中經常有人會遇到心煩氣躁的情況,這時候需要通過飲食來調理,那麼心煩氣躁吃什麼比較好呢?哪些食物有安神的功效呢?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一下可以安神的食物!下面就一起來看一看吧!

  心煩氣躁吃什麼好?

  1、蜂蜜

  蜂蜜自古就有醫療的作用,蜂蜜有補中益氣、安五髒、合百藥的作用,要想睡得好,臨睡前喝一杯蜂蜜水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

  2、葡萄

  葡萄不僅含有很多糖分,還含有卵磷脂、蛋白質、氨基酸、果膠、維生素和礦物質等,有營養強壯作用。《神農本草經》中說它“益氣倍力,強志。”葡萄能健腦、強心、開胃、增加 氣力,故神經衰弱者宜食,釀酒飲用亦佳。

  3、龍眼肉

  龍眼肉能補血安神、益腦力,是一種滋補健腦食品,尤其适宜思慮過度、心神失養引起的神經衰弱、健忘失眠、心慌心跳、頭暈乏力等人食用。龍眼肉含有豐富的葡萄糖、蔗糖、酒石 酸、維生素A、維生素B等物質,這些物質能營養神經和腦組織,從而調整大腦皮層功能,改善甚至消除失眠、健忘症狀與增強記憶力。中醫古方“玉靈膏”就是用龍眼肉與白砂糖熬制 而成 的,用于腦力衰退、神經衰弱之人。

  4、全麥面包

  全麥面包中富含維生素B,并且具有維持神經系統健康、消除煩躁不安、讓心情變的平靜,不煩躁,所以能夠促進睡眠的作用。

  5、大棗

  大棗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C、鈣、磷、鐵等營養成分,有補脾安神的作用。晚飯後用大棗煮湯喝,能加快入睡時間,或者用蓮子與大棗一起做成湯喝,也有促進睡眠的作用。大棗在民間常作補血食品,能益氣、養心、安神。

  6、小米

  在所有谷物中,小米含色氨酸最為豐富。此外,小米含有大量澱粉,吃後容易讓人産生溫飽感,可以促進胰島素的分泌,提高進入腦内的色氨酸數量。因此多吃小米可有助于睡眠。

  7、胡桃

  曆代醫家視之為健身益壽,補腎抗衰食品,常吃胡桃,對人的大腦神經也很有益。它含有豐富的脂肪油,主要成分為不飽和脂肪酸,含維生素A、B1、B2、C、E和磷脂,以及鈣、 磷、鐵、鋅、鎂等微量元素。凡神經衰弱之人,宜早晚空腹各食胡桃2~3枚。民間也有用胡 桃仁、黑芝麻、白砂糖共研為末,早晚各服1湯匙,頗有效果。

  8、芝麻

  芝麻是一種抗衰老食物,神經衰弱之人也宜食之。《神農本草經》中載:“補五内,益氣力 ,填腦髓。”《食療本草》還說它能“潤五髒,填骨髓。”據現代研究,芝麻中的确含有豐 富的不飽和脂肪酸,豐富的維生素E、卵磷脂等滋補強壯,健腦防衰的營養成分。

  心煩氣躁的食療方

  1、蓮心茶

  蓮心兩克,生甘草3克。開水沖泡,如茶飲。每日飲數次。适用于心火上炎,煩躁不眠。

  2、酸棗仁茶

  每天早晨8時以前,取綠茶15g用開水沖泡2次,飲服,8點以後不再飲茶;同時将酸棗仁炒熟後研成粉末,每晚臨睡前取10g用開水沖服。對失眠者白天精神萎靡、昏昏欲睡的狀況有調整作用。對促進失眠者在夜間進入睡眠抑制過程有良好的效應。

  3、丹參冰糖水

  丹參30g,加水300ml,用文火(小火)煎20分鐘,去渣,加冰糖适量再稍煮片刻,分2次服用。丹參苦微寒,活血安神,對長期失眠者有安神作用。

  4、酸棗仁粥

  酸棗仁50克,搗碎,濃煎取汁。用粳米100克,加水煮粥,煮至半熟時,加入酸棗仁汁同煮,至粥成,趁熱服食,可根據個人口味加糖。适用于心脾兩虛,驚悸健忘,失眠多夢。

  5、栗子龍眼粥

  栗子10粒(去殼切碎)、龍眼肉15克、粳米50克,文火煮粥,食時加糖調味。功效補心安神,益腎壯腰。适合因心血腎精不足,引起的失眠、心悸、腰膝酸軟等。

  脾氣暴躁吃什麼

  決明子

  喝決明子泡茶,能夠有效清肝明目,減少肝火旺的情況,同時也适合用眼過度的朋友們,減輕視力傷害。

  枸杞

  枸杞是一年四季都可以泡茶喝的好材料,對人體而言,更是能在緩解脾氣暴躁的同時,補充腎髒的精元,起到固本培基之效。

  薏米

  薏米水性微寒,能中和人體過多的燥熱,抑制壞脾氣的發生,也具有美白美容的上佳效果。

  苦荞麥茶

  經典的黑苦荞茶味道非常的溫純,經過炒制後,更具有獨特的焦香味,泡茶來喝能迅速補充人體缺乏的b族維生素群,舒緩神經組織,減少發火和暴脾氣。

  結語:心煩意亂的時候是可以通過飲食來調理的,那麼吃什麼食物可以緩解心煩意亂呢?大家看了上述小編的介紹都清楚了吧!希望上述小編的介紹可以幫助到大家哦!平時心煩意亂的時候可以吃這些食物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