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春季後(尤其到谷雨節氣後),随着氣溫升高,人體皮膚松弛,毛孔放大,皮膚毛細血管舒張,外周血流量增加,大腦供血量就相對減少。同時,新陳代謝逐漸旺盛,身體耗氧量增加,大腦供氧量必然顯得不足。因此,一到春天,人們往往會感到十分困倦。另外,中醫認為,春天是肝氣主導的季節,肝氣旺盛,肝勝脾 (木克土),則導緻脾失運化,水濕内停。加上春季陰雨綿綿,外濕困阻脾陽,引起氣血運行不暢,經脈不通,人體就會感到疲乏、嗜睡。所以,脾虛困濕是春困的主要原因。要消除春困,除了早睡早起、多做戶外運動外,可以着重健脾去濕,進行飲食調理
1、 豬橫脷煲夏枯草
功效:清熱祛濕,除肝熱
材料:豬橫利500克,夏枯草、綿茵陳各20克,生姜4片。
做法:1、把豬橫脷先飛水去腥備用。2、将夏枯草、棉茵陳及生姜和豬橫脷一同放入砂煲中,加水2500ml。先武火煲滾後轉文火煲約2小時,調味即可。
适應症:豬橫利性平味澀,補益脾胃、助消化;夏枯草有清肝明目,散結消腫功效;綿茵陳則有清濕熱,退黃疸的功效。故該湯可以清熱去濕,去肝熱,尤其适用于糖尿病患者服用。
2、 白術陳皮豬肚湯
功效:健脾燥濕開胃
材料:陳皮10克,白術30克,鮮豬肚半個至1個,砂仁6克,生姜5片。
制法:1、先将豬肚洗淨飛水。2、将全部用料放入湯煲内,加水約2500ml,煲滾後改用文火煲約1個半小時。3、取出豬肚切件,放回鍋内,再煲30分鐘,調味即可。
适應症:白術功效補氣健脾、燥濕利水;陳皮具有理氣調中、燥濕化痰功效;豬肚甘,溫,功效補虛損,健脾胃。故此湯能健脾開胃,促進食欲,對于腹脹、納食不香、消化不良者尤宜。
注意事項:本湯性溫,陰虛内熱者不宜。
3、淮山扁豆煲雞腳
功效:健脾祛濕、舒筋活絡
材料:淮山15克,扁豆15克,芡實15克,苡仁15克,鮮雞腳200克(約10隻),生姜絲少許。
做法:先将雞腳去衣清洗,切掉腳趾甲。将淮山、扁豆、芡實、薏苡仁、雞腳和姜片一起放瓦煲内,加水2500ml(約10碗水),武火煲滾後文火煮2小時。煮好後加入食鹽調味即可。
适應症:湯中雞腳性味甘平,有健脾益氣、舒筋強骨的作用,而且雞腳含較多的膠原蛋白,食用能令皮膚光滑而有彈性;淮山具有益氣養陰、補脾肺腎的功效;扁豆具有健脾化胃的作用;芡實功效健脾除濕,固腎益精;薏苡仁有健脾利水滲濕的作用。故本湯适宜脾虛有濕症見體倦乏力、便溏者食用。
注意事項:建議不要用冰凍雞腳,否則會影響湯的鮮味。
4、赤小豆粉葛煲鲮魚
功效:清熱下火、祛濕潤燥
材料:赤小豆100克,粉葛750克,陳皮少許,鲮魚500克,生姜3片
做法:1、赤小豆、陳皮洗淨;粉葛削皮洗淨,切塊。2、鲮魚去鱗及内髒,洗淨,慢火煎至微黃。3、把所有材料一起放進瓦煲内,加入清水2500毫升,武火煲沸後,改為文火煲2小時,放适量食鹽調味便可。
适應症:赤小豆有清熱解毒、利水除濕之功;粉葛能除脾胃虛火、生津止渴;鲮魚有健筋骨、活血行氣、逐水利濕作用。故此湯尤其适用于濕熱内蘊症見長熱毒癰瘡、舌紅苔黃膩之人飲用。
5、芡實煲老鴨
功效:滋陰,健脾祛濕。
材料:芡實100克,老鴨一隻。
做法:老鴨宰淨,芡實放鴨腹内加水2500ml,武火煲滾後,文火繼續煲2小時,加少許鹽服食。
适應症:芡實性味甘澀平,具有健脾祛濕,益腎固精的功效;老鴨性溫味甘,入脾、胃、肺、腎經,功能滋陰補血。故此湯适合陰虛夾濕者見咽幹、虛熱、心煩伴便爛、舌苔白膩者服用。
6、眉豆花生煲雞腳
功效:健脾祛濕,強筋健骨
材料:眉豆80克、花生50克、雞腳4對、冬菇8個、豬瘦肉100克、生姜3片。
做法:配料洗淨,冬菇去蒂;雞腳洗淨,切對開;豬瘦肉洗淨,一起與生姜放進瓦煲内,加水2500ml,武火煲滾後,改文火煲約2小時。
适應症:眉豆,其甘、平、無毒,有祛暑解渴,健脾和胃,除濕止瀉等作用;花生性平、味甘,具有益脾潤肺、補血功效;該湯去濕氣而不寒涼,健脾胃而不油膩。同時,對腳氣病、小兒病後脾虛胃弱等有良好的輔助治療作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