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久病床前有孝子語錄

久病床前有孝子語錄

健康 更新时间:2025-08-13 05:06:29

  

  □記者 侯沛麗 文/圖

  百善孝為先。孝道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髓所在。一個人懂得“孝”才會成為一個成熟的人、一個大寫的人。家住北關區豆腐營街道盤庚西社區的鄭文革就是個大孝子,他二十年如一日伺候父親的事迹被鄰裡稱頌。

  9月13日,記者在印染廠家屬院見到了鄭文革。他剛下班回來,就給父親擦洗手臉、按摩身體、喂水。他的老父親向記者提起自己的孝順兒子時,感動得直掉眼淚。

  鄭文革今年48歲,是市印染廠下崗工人,下崗後積極自謀職業,當了一名保安。工作之餘,他以拳拳之心無怨無悔地侍奉雙親,給予他們無微不至的照顧,赢得了鄰裡、同事的稱道,同時也塑造了一個孝老愛親的典範。

  20年前,鄭文革的父親雙腳開始紅腫、麻木,沒法穿鞋,走路也受影響。治療一段時間後,病情不但沒好轉,反而不斷加重,每次到醫院住院治療,都是輸液治療,暫時減輕病痛。随着年齡增長,他的父親又患上了高血壓,老母親身體也不好。尤其這兩年,他的父親右腿常常紅腫流膿,疼痛難忍。眼看父親如此受罪,鄭文革心急如焚,背着老父親輾轉多家醫院求醫,但最終仍無法确診。

  父親患病期間,隻要母親一個電話,無論多忙,他都抽身回家,為父親洗澡、喂飯,背父親上廁所。鄭文革的妻子連香玲至今仍清楚地記得,2015年冬天的一個夜裡,父親突然發病,全身滾燙,隻剩微弱的呼吸,情況萬分危急。接到母親的電話,鄭文革從床上爬起,抓起衣服就向外跑。深夜叫鄰居幫忙不方便,他二話不說,從5樓背起父親一步步挪到樓下,送到救護車上。要知道,他的老父親體重85公斤,身高1.78米,而他體重才60公斤,身高1.66米,背到樓下,鄭文革累得腰都直不起來了。

  住院期間,為更好地照料父親,鄭文革從未脫過衣服睡覺,臉來不及洗,胡子來不及刮,整個人憔悴得不成樣子。也許是真情感動了上天,兩周後,老人轉危為安。

  鄭文革的妻子連香玲工作之餘也幫忙照顧老人。由于和老人住在同一個小區,他們每天都往老人家裡跑好幾趟。鄭文革說:“照顧老人是子女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讓其他兄妹來照顧父親,我也不放心!”

  因為病情沒有根治,一年後,鄭文革的父親舊病複發,病情加重,整個小腿皮膚開裂如百年老樹皮,流血流膿,雙腿全變成了紫黑色,血液幾乎不再流動,輾轉鄭州、上海、北京等多家大醫院,也依然無法确診,每次隻能采取住院輸液、消炎、擦藥等措施。醫生說如果病情繼續蔓延,将會抵達心髒,危及生命,但他們也束手無策。聽醫生這麼說,鄭文革雖有些失望,卻不肯放棄救治父親的希望。他除了全身心照顧父親外,一有機會就向醫生、病友打聽有沒有治療此病的良方,還從網上查閱資料,希望減輕父親的病痛。

  鄭文革的家庭并不富裕。他的妻子平日裡打零工,兒子正在上大學。夫婦倆除了正常的生活開支,還要為孩子賺學費。父親每次住院,鄭文革都承擔了大部分的醫療費用。鄭文革常常對妻子說:“錢沒了可以再掙,工作沒了可以再找,但父親隻有一個。”

  屋漏偏逢連陰雨,2015年8月的一天,鄭文革突然感到身體不适,經查确診為心髒病。醫生建議他立即做心髒支架手術。手術後,鄭文革在醫院待了幾天就回家休養了,隻為了省點錢為老父親看病用。

  鄰居、朋友家有事需要幫忙,隻要有空,鄭文革從不推辭。有一次,鄰居家的老人深夜患病,鄭文革知道後,主動幫鄰居擡着老人下樓,幫着送到醫院。

  鄭文革雖沒做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也沒有豪言壯語,但他以實際行動诠釋了“久病床前有孝子”的佳話。

  鄭文革常常對親友、同事說:“父母在時一定要抓緊機會孝敬他們,因為‘子欲養而親不待’是人生最大的遺憾和痛苦。”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