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診在在中醫屬于五色診法之一,它與脈診共同構成中醫診病的傳統經驗與特色,受到曆代醫家的重視,至今也是中醫診斷的重要客觀指标之一。
舌粘膜上皮薄而透明,其血管神經十分豐富,其變化十分明顯且與體内的各種變化同步,所以舌象是反映體内變化的非常靈敏的标尺,也可以說舌象是窺測内髒變化的“窗口”,也有人比作反映内髒變化的“鏡子”。舌象是中醫辨證不可缺少的客觀依據之一,無論八綱、病因、六經、三焦、衛氣營血以及髒腑經絡等辨證,都以舌象為重要的辨證指标。許多醫家認為舌診在四診中居主要地位。
《内經》曰:“望而知之謂之神。”望舌可以了解髒腑氣血的盛衰、病邪所在的淺深、病情變化的進退,對處方用藥和判斷預後有很大意義。
一、正常舌象
淡紅舌、薄白苔
舌象 舌色淡紅,舌體柔敏靈動,胖瘦老嫩适中,無異常形志,薄白苔均勻,其苔下有根,刮之不去。幹濕适中,不粘不膩、不燥不澀。
主病
二、紅舌紅點、黃膩苔
舌象 舌胖而紅,邊尖滿布紅點,有些突起如刺,舌黃粘膩苔,邊尖薄,中根部厚膩。
主病
①實熱證;
②下焦(肝腎)或中焦(脾胃、腸道)濕熱,或有痰熱;
③濕熱蘊于血分;
④外感為表邪人裡化熱,傷寒為陽明病,溫病為氣分熱或氣血兩燔。
如圖2:
三、淡青舌、根黃苔
舌象 舌淡青胖嫩而有裂紋。苔白膩根黃而見灰,潤而不幹
主病
①寒凝陽郁;
②寒邪直中肝腎,陽郁不宣;
③上焦(心肺)陽虛,下焦(肝腎)濕郁化熱。
如圖3:
四、淡白瘦薄舌、薄白黃膩苔
舌象 舌淡白偏暗,形體瘦薄。舌苔薄白,根部淡黃厚膩;
主病
①氣血兩虛;
②下焦(肝腎)濕熱,阻帶氣血。
如圖4:
五、舌尖紅點、苔白膩
舌象 舌暗紅略胖,舌尖紅點突起。苔白厚膩粘滑,微籠旋黃。
主病
①心火亢盛;
②上焦氣分熱極;
③濕熱入營血,氣血壅滞。
如圖5:
六、淡白瘦薄裂紋舌、白膩幹苔
舌象 舌淡白瘦薄,中有縱行小裂紋,苔白膩而幹。略顯淡黃
主病
①血虛不潤;
②陽虛氣不化律。
如圖6:
七、淡白胖嫩裂紋舌、熟白苔
舌象 舌淡胖嫩,右側、中部有較多裂紋。苔薄白而潤,如煮熟一般。
主病
①脾虛濕浸;
②氣血雙虧,陽氣尤虛。
如圖7:
八、淡紅舌尖裂紋舌、薄白苔
舌象 舌淡紅胖大,邊略顯齒痕,舌尖有兩條裂痕。苔薄白極少,根部光滑無苔。
主病
①心血不足,
②腎明虧損,心腎不交。
如圖8:
九、淡白齒痕舌、白膩濕潤苔
舌象 舌胖嫩淡白,邊有齒痕。苔白膩濕潤。
主病
①寒濕壅盛;
②脾虛濕盛。
如圖9:
十、淡紅齒痕舌、薄白苔
舌象 舌淡紅偏暗,胖大而深印齒痕,邊尖有紅點,苔薄白濕潤(白片為津液反光)。
主病
①氣虛血滞:
②脾虛胃弱。
如圖10:
十一、舌下絡脈青紫怒張
舌象 舌紅偏暗。舌下絡脈青紫怒張,可見分枝。
主病
痰熱内阻,氣滞血瘀。
十二、舌下青紫小疱
舌象 舌淡紫,舌下起大小不等許多青紫血泡,舌下絡脈青而粗紫。
主病
①肝郁失疏,瘀血阻絡:
②心血瘀阻。
十二、舌下緒脈青紫分枝
舌象 舌淡紫胖大,舌下絡脈背裝青紫曲張,有無數分枝。
主病
寒凝血瘀。
舌與髒腑經絡的關系及望舌原理
舌和内髒的關系,主要是通過經絡經筋的循行聯系起來的。
《靈樞經脈》篇曰:“手少陰之别,………循經人于心中,系舌本。”
又雲:“肝者,筋之合也,筋者,聚于陰器,而脈絡于舌本也。”
“脾足太陰之脈……連舌本,散舌下”。
“腎足少陰之脈,…其直者,從腎上貫肝膈,入肺中,循喉嚨,挾舌本。”
這說明舌通過經脈、經别或經筋與心、肝、腎、脾、肺都有直接或間接的聯系。
《靈樞·經筋》篇曰:“足太陽之筋……其支者,别入結于舌本。”
又曰:“手少陽之筋…其支者,當曲頰入系舌本。”
《靈框·營衛生會》篇曰:“上焦出于胃上口,……上至舌,下足陽明。”
可見膀胱、三焦、胃等六腑的經筋、經脈也與舌有直接聯系,至于小腸、大腸、膽等,雖無直接聯系,但手足太陰相配,手足太陽相配,手足少陽相配,手足陽明相配,故肺、小腸、膽、大腸之經氣,亦可間接通于舌。所以說舌不僅是心之苗竅,脾之外候,而且是五髒六腑之外候。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