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是狂犬病病毒所緻的急性人獸共患傳染病,潛伏期通常2-3個月,極少超過1年,人發病後病死率幾乎100%,全球99%以上病例為病犬傳播,該病可防不可治!
01
狂犬病高風險動物
犬、貓;
流浪的或野生的哺乳動物;
蝙蝠。
02
狂犬病低風險動物
牛、羊、馬、豬等家畜;
齧齒類(老鼠)和兔形目動物
備注:被低風險動物緻傷後是否進行暴露後處置,應視當地流行情況而定,一般不建議開展暴露後處置。若當地發現有低風險動物不明原因死亡,或發現低風險動物患狂犬病的情況,建議進行暴露後處置。
03
狂犬病無風險動物
所有哺乳動物以外的動物不患狂犬病,如禽類、魚類、昆蟲類、爬行類(如蜥蜴、蛇、龜鼈)等不感染和傳播狂犬病。
人傳人
人傳人的狂犬病病例很罕見,如果被狂犬病病人咬傷或病人的體液、排洩物等污染新鮮傷口或粘膜,建議進行暴露後處置。
犬傷暴露預防處置
暴露後,盡快用肥皂水沖洗傷口,徹底清創并對傷口進行局部處理;
全程接種狂犬病疫苗;
必要時在傷口周圍浸潤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所有首次暴露的III 級暴露者,以及患有嚴重免疫缺陷、長期大量使用免疫抑制劑、頭面部暴露的II級暴露者均建議使用狂犬病被動免疫制劑。
備注:II級暴露是指符合以下情況之一者:裸露的皮膚被輕咬;無出血的輕微抓傷或擦傷。III級暴露是指符合以下情況之一者:單處或多處貫穿皮膚的咬傷或抓傷(“貫穿”表示至少已傷及真皮層和血管,臨床表現為肉眼可見出血或皮下組織);破損皮膚被舔舐(應注意皮膚皲裂、抓撓等各種原因導緻的微小皮膚破損);粘膜被動物唾液污染(如被舔舐);暴露于蝙蝠(當人與蝙蝠之間發生接觸時應考慮進行暴露後預防,除非暴露者排除咬傷、抓傷或粘膜的暴露)。
狂犬病預防
加強犬隻管理,從源頭切斷疾病傳播,是全球公認的預防狂犬病的最佳方法。通過為犬隻接種狂犬病疫苗,可以預防病毒在犬間傳播,進而防止犬傳人狂犬病的發生。在此,強烈呼籲廣大市民文明養犬,為犬隻免疫,防止犬傷,同時注意不要被貓等其它溫血動物咬傷抓傷,若不小心被抓傷或咬傷,應及時到犬傷門診進行規範處置。
新都區犬傷門診信息
信息來源/成都疾控
【來源:健康玉樹】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緻敬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